
秦皇汉武封禅之地:泰山岩岩,五岳独尊.pdf
3页秦皇汉武封禅之地:泰山岩岩,五岳独尊 五岳独尊石刻2012 年1 月10 日拍摄,山东泰山,玉皇顶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 地的大型典礼 封禅的起源,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直接联系人们对自然界 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 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祭地”也 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 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就已有封禅的传说当时人们认为泰山为群山中最高的“天下第 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泰山去祭过上天,才算受命于天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认可,公元前 219 年就到泰山举行 了封禅典礼 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觉得已是天下归心,便先到梁父山行禅礼祭地,然后在泰山的 山脚和山巅举行了两次封礼祭天 秦皇汉武在泰山的封禅行为,使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遂成为后来每代 有条件的帝王一生必须干的大事之一 西汉刘向《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 了释义:即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或者说仪式中,封禅可以说是最盛大的一项典礼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 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激战 此役,霍去病率军歼敌 70443 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 3 人,抓获匈奴将军、 相国、当户、都尉等 83 人,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 ,兵锋直逼瀚海(今 贝尔加湖) 战绩还是次要的,关键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 礼,霍去病也因此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此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的最高人生追求、终生奋斗的梦 想而“封狼居胥”时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 这是封禅典礼的一段传奇 当然,在所有封禅典礼的地点中,泰山是最隆重的祭拜场所 “五岳独尊”石刻位于泰山极顶(玉皇顶东南)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 系清光绪丁未年间 (公元 1907 年) 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即王室的子孙,故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 叫爱新觉罗玉构。
摩崖高 2.1 米,宽 0.65 厘米,大字径 55x42 厘米;在其左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 刻如今五元面值人民币的背面就是此图案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其替代表述,还有“五岳 之宗”、“首出万山”等 唐玄宗《纪泰山铭》有“五岳之伯”赞词,但明确以“五岳独尊”颂扬者,首见于石 介《泰山》一诗其文曰:“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寰 宇登来小,龟蒙视觉丸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殳 关于泰山“独尊”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泰山体量之大, 《诗经》中就有描述的“泰 山岩岩”乃空间表述,指泰山之高峻貌;二是泰山封禅活动的延绵持续时间之久,在时 间概念上有了足够的历史积淀 正是这种时空特性,赋予了泰山特殊性 几次登泰山, “五岳独尊”石刻前总是游客集聚之处, 上前拍照便是与各地游客合影 大家都感觉此属泰山的标志性景点,若不在该石刻前留照纪念,颇有些遗憾 特意在寒冬腊月登顶,住了一宿清晨到此,滴水成冰,欲寻人帮摁快门而未果 远眺天地,清冷寥廓,愈发凸显“五岳独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