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资源学(资料整理王秋兵版复习资料情况总结).docx
13页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土地的资源属性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土地的资产属性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资源指标一一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 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山地与丘陵1.海拔高度2.山系走向对土地环境的影响3.地面坡度平原1.扇形地平原2.冲积平原3.湖积平原4.滨海平原地下水的类型1.包气带水2.潜水3.承压水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体、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层次垂直序列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排列组合形式。
一般分为三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B层位于A层下部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C层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产权指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2•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3•国有土地产权低效率的原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国家只是一个虚拟的主体缺乏激励;国有土地产权的实施成本和监督成本都过高以至于难以实施和难以监督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一一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一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一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4. 土地资源价格计算一一现在还没有具体的量化方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一是被看作和其它生物一样完全受控于环境环境是人的中心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地关系思想以人类为中心三是协调论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资源保护协调起来土地资源产权种类共有产权、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土地资源价格影响因素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普通、共同的因素。
包括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是指土地资源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交通条件、环境质量、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条件个别因素是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地块的面积、宽度、长度、形状、坡度、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土地使用年限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土地类型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2.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开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3•土地分级系统指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4.级澳大利亚的土地分级系统即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澳大利亚土地分机系统分为三地点他们认为土地系统分为三种:简单土地系统、复杂土地系统、复合土地系统前苏联和德国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系统按照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内部综合自然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做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三级相是最小的景观形态单位即最低级的土地单位。
我国的土地分级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方法采用地方、限区、和相作为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级系统5. 土地分类概念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原则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步骤1.确定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方法①发生法②景观法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③参数法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是对土地的横向即同一等级内类群归并9.土地类型的命名<根据植被、土壤、地貌三因素命名或根据植被、地貌二因素命名;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澳大利亚、英国等在对土地系统命名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之间发生非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学科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1.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分为①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调查②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社会经济因素调查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A、准备工作一一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工作地图的收集、遥感影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各种专业调查资料的收集、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常用的仪器设备、文具生活用品B、外业调绘一一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①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掌握调绘底图的比例尺确定验证样区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抓住特征地物边调绘边地类边检查不得遗漏和重叠补测地物调绘整饰填写作业手簿样区调绘验证)C、内业工作一一转绘工作、量算面积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量算、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编图与图面整饰(①拼接分幅图②分幅底图的清绘③图面设计)、成果整理原图整理、编写调查报告D、检查验收——验收的内容有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为重点检查对象内业工作着重检查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4•调查报告内容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所采用的工作底图及工作过程调查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意见。
5•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念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上而下、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目的1清查各种利用方式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服务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行政区界与权属界线等可为建立土地统计、地籍管理及国家和各级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务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和区域的土地保护提供依据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工作的先行性工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①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特征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多层次系统性基本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⑦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A、准备工作一一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B、外业工作一一地类调绘、线状地物的调绘、补测地物、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调绘整饰、填写外业手薄、外业调绘的检查c、内业工作一一航片的纠正与转绘土地面积量编绘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D、检查验收现代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3S集成中各部分的作用RS与GIS的集成①GIS作为RS图像处理的工具图像校正、分类、典型区域选取②RS作为GIS的信息来源点线面要素的提取、DEM的制作、GIS图件的更新RS与GPS的集成①GPS可以为RS数据的实时、快速定位提供服务为RS数据校正提供服务②RS可以实现GPS定位信息的查询GIS与GPS的集成①GPS可以为GIS及时采集、更新或修正数据②GIS中可以定点、定位查询专题信息GIS的功能数据获取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组织空间查询与分析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就是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做出说明为土地利用方向选择及用途转变提供依据2•土壤评价是依据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差异进行的土壤等级的评定土壤肥力的高低仅仅是土壤因素的综合评定。
是土地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土地资源评价意义为土地税收服务、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费提供依据、为土地交易服务、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原则生产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针对性原则、比较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依据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价和单项性土地评价暗评价目标和内容广度分评价的精确度分4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5农用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按评价对象分按评价目的和任务分4•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级的过程5•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以不同质量的土地为对象3定性土地评价和定量土地评价按暗评价的着眼时间点分6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经济及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定以特定用途对土地质量要求为标准进行对照衡量分等定级的过程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方法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7•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程序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评价因素权重就是评价因素对土地资源质量或土地利用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因素指数与指数和计算、土地资源等级划分。
8.土地资源评价一版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途径直接评价是通过实验、试验区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间接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间接评价的方法1土地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①外业调查与内业相结合的方法②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的方法③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土地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①归类法②数值法指数法、评分法、统计模型分析法9•美国土地潜力评价体系依据土壤调查制图成果把土壤当做土地的一要素进行分级衡量为大农业利用的土地潜力与受到限制因素6. 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土地潜力单元7.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