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代尧老师课堂笔记小结.docx
3页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一、中国式的渐进革命(俄罗斯的休克疗法)1.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以农村改革为推动力,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农村第一步改革方案符合中国农村,国家控制,农民承担控制后果2、对外开放推动对内改革,一个从边际改革到全面改革,以开放促改革,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更新了民众的知识系统3、 “双规过渡”价格双轨制,劳动就业制度 住房体制 外贸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双规过渡方式中国平稳地进行新旧制度交替4、从“体制外”到“体制内 ”逐步推进5、把目的放在首位 “摸着石头过河 ” “大胆尝试”的制度演进过程 两大目的-两大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 重视发挥民众首创精神的地区性实验,给中央政府推动 大胆尝试可以 基层创新性不搞争论是指在实践中不是先通过争论取得共识再行动,而至主张在取得共识以前允许进行不同的实验,在实践中形成共识共识并不是通过争论,而是从实践形成的经验中取得的改革之初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状态相当严重,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都会面临姓“资”姓“社”的问题,如果通过广泛讨论来统一认识,几年十几年也未必成功,而通过“大胆尝试”思想得到了较快统一,改革的步子反而加快了*对待私人经济的仿真 “看一看”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但对于以雇工为特征的私营经济人们意见不一致,实践证明私人经济的发展符合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特点2.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1.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由基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大工业开创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前进为补偿的。
2. 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走向瓦解,3. 人类解放是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4. 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后,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都已称为“世界历史”的存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为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提供理论生长点1.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运动2. 在世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后各国的发展不可能孤立存在3. 开放的世界时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而社会主义只有开放才能存在4. 对外开放对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列宁明确提出了“共处论”和“交往论”1. 国际关系的均势是实现理论的现实基础2.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互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性3. 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科学发展内涵1. 明确开放思路,坚持开放国策2. 转变开放观念3. 树立全球化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战略4. 创新开放模式,走科学开放之路5. 立足国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对中国来说始终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积极融入才能得到发展对中国来说,越开放越进步,越开放越安全思考题: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启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什么?政治改革理论和中国的政治发展集权型政治体制 合法性的丧失经济、政治、文化是现代化的三个层面1. 党实行排他性的一元领导,主要表现为党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即“党代行主义”2. 国家的权利广泛为而深入地穿透社会各个领域,体现出一种全能主语控制的特征。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实现了对农村的政治贯穿与控制城市资本主义公式昂也改造,国有化运动,建立“单位制”以及党的各种外围组织及次级团体实现了经济生活的政治化3. 有一套完整的占支配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体系并利用它作为政策或者政治和发行的基础4. 国家权威体现为领袖个人魅力或能力,国家的管理和统治的主要方式是“人治”5. 存在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及“大民主”政治文化国家按照有执政党不断产生意识形态版本,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存在在建国初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代化赶超战略也需要国家把资源强制流向国家发展的部门的体制安排经济上搞计划主义,政治上集权主义合法性危机1. 存在很大缺陷,它无法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 50 年代中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3. “文化大革命”中全面出现的社会危机表明集权政治的合法性遭到挑战1978 年对计划经济体制渐进改革,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展开客观上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渐进主义的政治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理论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和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两部分三个时段1.1978-1982 民主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建构健全民主集中制不能为集中而否定或削弱民主在党内或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用民主手段不能采用打压手段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2.1986-1987 效率取向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的形成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是互动的关系3.88 年以后稳定取向的政治改革理论“凡是派”或基本教义派 保守派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与人们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宪政是人权,限权和法制三位一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49-79 公安六条 没有刑法想法理型权威的过渡传统型权威 个人魅力 法理型权威十五大提出建立法制政治的方略有助于国家法理型权威的建立务实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是以概念符号组成的理论概念体系经济中心主义中国第三次革命与世界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考题:1.邓小平政治改革理论和现实意义2.有没有“普世价值” 。
这是我课上做的一点笔记,前面的时候听的还算可以,后来就不怎么听了,干脆睡觉了笔记上记的有的只有一个概念,还是写上了,算是抛砖引玉吧有笔记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再上传到群共享,方便大家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补充啊!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