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学年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1页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学年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F1=10N F2=10N F3=1N B.Fl=2N F2=8N F3=5NC.F1=2N F2=5N F3=10N D.Fl=5N F2=7N F3=13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运动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物体C.自由下落的物体没有惯性,但仍受重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小孩用60 N的水平力推重为200 N的木箱,木箱不动,逐渐增大推力到110 N,木箱恰好能被推动;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10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200 NB.木箱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始终为60 NC.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10 ND.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0 N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个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细线,则在剪断细线瞬间A球和B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g,0 B.0,gC.2g,0 D.0,2g6、下图分别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受合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其中能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A.B.C.D.7、甲和乙两个物体同地做同向直线运动,他们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B.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甲始终在乙的前面,直到t1时刻相遇D.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t0~t1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两物块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突然撤去推力F的瞬间,A、B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B.C. D.9、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 )A.物块的质量为2.5kg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9C.物块在第2s内的摩擦力方向和第3s内的摩擦力方向相同D.0~1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010、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B的间距逐渐增大C.t=3s时,物体C、D的速度相同D.在0~3s的时间内,物体C与D的间距逐渐减小11、如图,物块在水平放置的台式弹簧秤上保持相对静止,弹簧秤的示数为15N要得出物块的重力为15N的结论,还需要的依据是A.胡克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C.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D.物块处于平衡态,平衡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12、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 )A.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D.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14、(10分)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一物体在水平推力F=15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求:(1)0~4s和4~6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质量m;(3)在0~6s内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16、(12分)如图甲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主动轮、从动轮的大小可忽略不计,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物块到传送带顶端的速度恰好为零,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求:(1)0~2s内物块的加速度及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2)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如果物块可以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求0~4s内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17、(12分)足够长光滑斜面BC的倾角,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静止于A点。
现在AB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F作用,如图(a)所示,小物块在AB段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到达B点迅速撤去恒力Fsin53°=0.8,cos53°=0.6,g取10m/s2)求:(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A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A【解析】10N和10N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0N,20N],1N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2N和8N的合力范围为[6N,10N],5N不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2N和5N的合力范围为[3N,7N],10N不在两个力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物体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5N和7N的合力范围为[2N,12N],13N不在两个力合力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物体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2、D【解析】当物体的线度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做质点,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作质点,很大的物体也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选项A错误;无论是运动物体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选项B错误;自由下落的物体仍然没有惯性,也仍受重力作用,选项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选项D正确;故选D.3、D【解析】A.水平地面上一小孩用水平力推木箱,逐渐增大推力到110 N,木箱恰好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110 N,故A项错误;B.水平地面上一小孩用60 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木箱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60 N;逐渐增大推力,在木箱没动之前,木箱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故B项错误;CD.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10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匀速直线运动,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0 N,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A【解析】A.M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向上,即竖直向上,故A正确;B.N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原木P垂直向上,不是竖直向上,故B错误;C.原木相对于地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在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地面向右,故C错误;D.因原木P有沿原木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故D错误5、C【解析】剪断悬线前,弹簧的弹力F=mg,剪断悬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隔离对B分析,B所受的合力为零,则隔离对A分析,故选C6、B【解析】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定值,故B正确,AD错误;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只受重力作用,即其合力为定值,为,故C错误;故选B7、BC【解析】s-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可知0-t0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在t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故选项A错误;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选项B正确;由图像可知,甲的位移始终大于乙,故甲始终在乙的前面,直到t1时刻相遇,选项C正确;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t0~t1时间内,甲仍然在乙的前面,选项D错误;故选BC考点:x-t图像【名师点睛】此题考查x-t图像的物理意义;关键是知道图像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8、AC【解析】撤去F前: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F弹-μ•2mg=2ma…①解得,F弹=2μmg+2ma…②CD.撤去F瞬间:弹簧的弹力F弹没有改变,则B物体的受力情况没有改变,则B的加速度仍为a。
选项C正确,D错误;AB.对A:F弹+μmg=maA…③由②③解得:aA=2a+3μg则A正确,B错误;故选AC9、BC【解析】通过0-1s物体处于静止,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即可求出1-2s内以及2-3s内物体的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质量以及求出动摩擦因数.由物块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速度方向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求出物体在0-1s内受到的摩擦力【详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ma1,F3-f=ma2,联立得:m=0.5kg;f=4.5N;动摩擦因数:.故A错误,B正确;物块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速度方向均沿正方向,可知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摩擦力方向相同,选项C正确;物体在0-1s内没有运动,说明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的大小,即等于2N.故D错误.故选BC10、BC【解析】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C、D间距离的变化.【详解】A.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位移时间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不变,速度不变,说明物体A和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A的速度比B的大,则知在0~3s的时间内,A在B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故B正确;C.t=3s时,物体C、D的图线相交,两者速度相同,故C正确;D.由乙图看出:0-3s内,D的速度比C的大,C、D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运动的,所以D在C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故D错误。
点睛】对于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要从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抓住斜率、面积、交点等数学意义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11、BD【解析】弹簧秤的示数为15N,则物体对弹簧秤的压力为1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为15N,对物体由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