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内容剖析法探讨.doc
3页捏着社会脉搏做传播---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杜拉拉升职记》成功现象摘要:从 2008 年初到 2009 年初, 《杜拉拉升职记》的销售热成为出版界普遍话题,不足一年,就创下 60万本的销售量紧随其后,由徐静蕾主演的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以及有王珞丹和姚晨分别主演的电视剧版以及话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均在社会山得到良好的回馈分析其成功现象,与其优秀的商业营销,缜密的制作过程,热门的话题特征,大量的受众群体等多种因素是分不开的本论文将主要从《杜拉拉升职记》内容分析的角度,解剖其成功现象背后的内容支撑关键字:杜拉拉升职记 内容 传播特征一: 内容特征分析《杜拉拉升职记》作为一部职场类型剧,在国内市场并不多见我国的类型剧多停留在家庭剧,战争题材,宫廷戏等多种类型,随着近年来,反传销,侦查,两性等问题的逐渐热门,类型剧的题材开始多样化 《杜拉拉升职记》打出《职场宝典》的传播定位,对于国内的职场人员来说,犹如告诉他们“这部作品会告诉你怎么在职场打拼和取得成功,比比尔盖茨的奋斗史更值得借鉴” 该作品所描述的职场背景是一家虚拟的知名企业,故事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阶层代表没有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一开始获得 DB 公司的录取欣喜若狂,到初入知名企业的青涩,制作书卡的学习精神,以及处理搬家事宜的胆识,到之后内部竞聘杜拉拉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企业高管,并且最终收获爱情,依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
在电视剧的内容表现上,由于其表现方式和叙事篇幅的不同,对于情节有了不同的增加和变动,但整体的叙事把握和理念支撑是相同的,均在于体现杜拉拉这样一个长相普通,家境普通,性格普通的大众代表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杜拉拉的经历成为中国职场白领奋斗的剪影,极易召唤起观众的认同感《杜拉拉升职记》从题材特征上很好的迎合了当今中国职场竞争激烈,求职人心态迷茫的社会现实因此,对于初入职场的“菜鸟”来说, 《杜拉拉升职记》的诞生打造出“职场圣经,商界宝典”的宣传定位,犹如一盏指明灯,刺激新人抱有强烈期待去解开职场奋斗的面纱,从而运用自己的求职实践之中对于在职场有工作经验的人, 《杜拉拉升职记》则更清楚的呈现给受众职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处世技巧,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受众的生活特征,因此,同样具有吸引力二:传播特征分析(1) 传播者特征《杜拉拉升职记》获取巨大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其传播特征,首先我们来看“站在聚光灯下的传播者”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最主要和明显的传播者自然是主要演员,主演身上承担着传递人物情感,表现人物体验,传播社会影响等多重作用那么,在电视剧,电影和话剧中,三位女主演的选择都是当红的女演员。
尤其是姚晨和王珞丹,是近些年炙手可热的演艺圈新星,塑造了很多成功的银幕形象,成为 80 后的代言人,因此这一传播者的选择,首先已经十分有“心机” ,演员特质十分贴合生活实际,所诠释出来的角色自然也容易引发观众的认同感在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中,兼作导演和主演的徐静蕾一贯以演艺圈创作才女的赞誉为大家所熟知,该影片在上映前已经由于众多宣传噱头引起观众足够期待而在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中,演员王珞丹在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奋斗》中米莱的形象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钱小样的形象之后,成为国内最热的 80 后新星,许多人可以从她的身上看到当今 80 后真诚,努力,倔强的生活态度,因此这一“传播者”的选择必然十分正确那么,除了“聚光灯下的传播者” ,传播机制的背后,是什么“隐形的手”促成了这一作品的巨大成功呢?我们不得不回归到传播者的定义上去,什么是传播者?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受众而言的,包含有节目制作,演员等影视从业人员,也包含在人际口头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扮演次级传播角色的影视观众那么,将各种身份的传播者融合比较,不难发现,无论从年龄和社会经验等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具有《杜拉拉升职记》职场感慨的 70,80 后,因此才可以促成这一时尚作品的诞生。
同时在影视作品的制作方面,传播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社会体验,才可以支撑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其次,传播者,如果从广义上来说我认为媒介也应该归入到传播者的范畴当中去现代交流媒介的愈加发达先进,必然为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人为力量传播提供了巨大辅助所以,也应当归为“传播者” ,以保证其完整性2) 观众特征任何一部作品要获得成功,必须获取市场认同,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量的观众作为基石在上面一个叙述过,杜拉拉升职记容易引发目前国内主要的年龄群体 70 后,80 后的职场思考从内容上来说,在影片的叙事中,严谨的企业文化,例如,隐藏与员工身上的不安全感,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制度化程序化的工作模式等都对于涉入职场的人们来说十分熟悉而此外,无处不在的职场法则,例如,禁止公司内部恋爱,既要学会努力也要会展示,不可过度八卦,不能和女同事闹矛盾她们随时可能成为你的老板娘等等,在引发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的确也给观众递了一盏指引等,最为关键的贯穿影片始末的线索,在爱情和事业之间的两难选择,最容易引发观众的强烈共振从社会人群构成来说,目前最占社会构成的主体自然是 70 后和 80 后,而这两代人在构建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贡献社会力量的过程中,事业和爱情,成为最关键的两个因素。
尤其伴随着国内就业市场的愈加严峻,很多 70,80 后都不得已的面对着就业,失业,再就业,充电学习等多种社会体验横向比较近两年获取了巨大成功的影视作品, 《奋斗》 《我的青春谁做主》 《蜗居》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几部作品在其观众特征和题材选择十分类似,题材是国内最引发热议的民生话题,观众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面对着就业,供房,成家立业等巨大压力的 80 后,踉跄紧跟社会进步,应对进步新生力量的 70 后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杜拉拉升职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迎合了受众的强烈内心需求,受众群体占据了社会的主要层面,而其内容又很好的映射了这一主体的实际生活3) 传播效果关于传播效果,一般理解为受传播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这一传播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即把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都纳人传播效果之列 (1) 简言之,传播效果既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从广义上说,传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 狭义上,是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 (2)。
以电影电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此我们在引入这三方面概念的同时,结合《杜拉拉升职记》进行分析:1 环境认知效果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的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这种效果,传播学中也称“视野制约效果” ,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3)那么该传播效果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影片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受众的生活特征,同时,必然产生潜意识的传播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因为影片中对于办公室环境的再现,同事关系的再现等多个方面,将会使我们再次身处这个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时候,产生感触因此,影片中内容的选择都会对观众产生引导,作品表现了我熟悉的环境,那么因为作品的表现我将会对我熟悉的环境产生思考 2 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那么这一点的传播效果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怎么体现的?从主人公杜拉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的努力,进步,以及隐藏背后的价值取向,情感判断这一点,我认为在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中,主人公杜拉拉在得知自己男友同闺蜜夏红在一起之后的反映中可以最好的得到体现,杜拉拉在得知此事后的难过以及最终送出祝福,很好的体现了她的价值观这对于观众必然是一种引导,对于这种熟悉的题材,影视作品在定位主人公价值观念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的告诉观众“你该怎么做”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职场类型剧,所以不会过大笔墨的夸张描述善恶是非,只是在引发观众认同的同时,以倍有亲切感的主人公为载体,向人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大众传播具有“地位赋予”的功能,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播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效仿的对象 (4)前面已经叙述过, 《杜拉拉升职记》对于职场中困惑的人们,是以指引和导航的定位出现的,因此,主人公杜拉拉的奋斗经历会产生行为示范也不难理解,对于职场新人,在面对与杜拉拉类似的职场考验的时候,例如,如何面对苛刻的女上司?如何处理棘手的事务?如何完成高难度的工作?等等,都会以主人公杜拉拉的事例作为学习对象,进行如法炮制或者选择性的吸收采纳。
怎么样让自己从众多求职者脱颖而出?怎么样面对男上司的大胆求爱?怎么样面对挑剔八卦的同事?等等,在该影片中都得到呈现,对于观众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示范三:社会特征分析电影电视作为目前拥有最多受众的艺术样式,以其感人至深的审美情感和传播迅速的媒介特征,相对别的传播媒介而言,具有更加宽广的社会教育功能应在寓教于乐中净化受众心灵,传递价值判断,结合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电影电视的社会特征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反馈社会 《杜拉拉升职记》在反映社会这一点上的体现在前面已经叙述,由于它迎合了最热门的话题,投影了最现实的大众生活,因此是众多观众社会关系和社会体验的一个缩影在反馈社会这一点上,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 《杜拉拉升职记》不是民生纪录片,不会以沉重的手法体现群众生活,而是要在轻喜剧的风格笼罩下,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包容进去,使得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观赏完作品之后,可以引发思考和获得解答《杜拉拉升职记》中,主人公是当下最普遍最大众的社会中心群体人物,并非边缘人物或者其他影片背景是知名企业内部,人物对话是我们所熟悉的方式,人物的情感也是经常为观众困扰的问题这便必然造成了观众的强烈认可。
处处紧扣社会,但又不过分渲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观众进行指引,这是很好的一种影视表达方式四:总结《杜拉拉升职记》获得成功的这种文化现象,与其题材的选择,内容的掌控,节奏的舒缓,表达的方式等多个方面是分不开的,甚至与由于金融风暴的间接影响,而促生的社会现象分不开作为一部以偶像剧轻松愉快的基调表达的类型剧,该作品获得成功,应当引发我们媒体人的思考,关注更多社会现象,发觉更多社会问题,创作更多传媒作品,更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五:注释及参考文献注释:(1) (2) (3) (4)均出自文摘《关于传播的思考》参考文献:1《电影的元素》 [美]李.R.波布克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版2《无声的语言》 爱得华.霍尔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年中文版3《大众传播社会学》 张咏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4《《现代大众传播学》 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5《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6《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年版7《当代电影》杂志 2010 年 06 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