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doc
6页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家庭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 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 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 价值观,因此形成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 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 上学习如何做父母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 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 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 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越 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 都是理所当然子女提出需求,母亲也会问: “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子女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 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 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 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 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 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 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有时,妻子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子女“读书 用功是应该的”,当子女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也 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 助孩子建立自信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 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 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 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 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 略性,或者出现自闭的症状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 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 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 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 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暴力倾向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 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 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实例:(由于未得到本人同意,故不提姓名)PS:欢迎转载,切勿剽窃某家庭的子女今年 6 周岁,刚刚上 1 年级可开学不久,夫 妻二人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妻子 对孩子比较宽容,而丈夫却对孩子特别严格,久而久之导致 孩子跟母亲越来越亲近,跟父亲却越来越疏远了 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有如丈夫所说是“溺爱孩子”吗?孩 子和父亲的关系又该如何去修复呢?妻子弟兵很困惑分析:女儿想要奖励 妻子和丈夫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子女在上幼 儿园的时候,夫妻俩就送孩子去学了珠算、心算和舞蹈等项 目因为这些项目大多是“兴趣班” ,幼儿园里也谈不上什 么学习成绩,妻子和丈夫对女儿的教育也没有什么争议可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妻子和丈夫之间逐渐产生了分 歧今年 9 月,子女上了小学一天,她回到家里突然说: “妈妈,老师说我们以后要经常考试我要是考得好了,妈 妈是不是要给我奖励呢?”母亲说: “你考得好是应该的啊,为什么还要奖励呢? ”女儿说: “我做得好就应该表扬嘛! ”母亲知道随着女儿长大,个性也会越来越强,而且女儿要的 奖励无非是些喜欢的书和小贴纸一类的东西,买给她也很正 常,于是就答应了不久,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妈妈就带着女儿去 书店买了不少她喜欢的小东西。
可丈夫得知妻子因为孩子一 次考试成绩好就买了这么多东西,很不高兴他说: “读书用功是应该的,你这样只会把女儿惯坏了 ”过了几天,女儿又提出以后最好能用现金奖励她 “买 书奖励还不够吗?再说,妈妈不是给你储钱罐和硬币了 吗? ”可孩子说硬币太少,希望能多攒一点钱,存起来今后 买东西妈妈知道女儿拿了钱也不会乱花, 而且就算是要钱, 十块二十块也就行了,况且孩子养成攒钱的习惯未必不是好 事,也就答应下来可这和丈夫的观点又恰恰相反 “这么小的孩子,考得好就用现金奖励?我看你这样溺爱孩子肯定 会适得其反的孩子的画中竟然没有父亲平时丈夫对小孩子非常严格,遇到孩子做得不对,就会 严厉地批评她,再告诉她如何改正而妈妈却恰恰相反,她 知道丈夫严格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她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 对孩子要温柔一点,讲究一点方法长此以往,孩子对母亲越来越依恋,而对严厉的父亲则 愈发逃避前两天,“神七”飞天,孩子画了一幅画表达快 乐的心情画中小蓉蓉和妈妈乘坐“神七”遨游太空,之后 又去世界之窗游玩,不亦乐乎……“你的画里面怎么只有妈妈和你,爸爸在哪里啊?”父 亲看到孩子的画中竟没有自己,对孩子说到: “有爸爸、有妈妈、有孩子的三口之家才完整的。
孩子这才把父亲加在 了画里,安排成“神七”的飞行员丈夫把自己和孩子的疏远归罪于妈妈对孩子的“容忍政 策”而妈妈自己也知道,女儿只和自己亲近肯定不是好事, 但她对丈夫对待女儿的教育方法也不太认同我们都是为了女儿好,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 到底又该听谁的?妈妈有点想不通建议:积极沟通共创和谐家庭除了妻子和丈夫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外,这个个案中还有 个重要的现象,当两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 没有积极沟通,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更会影响夫妻感情而 在不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技 巧建议妻子可尝试以下方法与丈夫解决问题:和丈夫的沟通上,夫妻双方保持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 保持好奇心,探索对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造 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欣赏对方优秀的部分;然后双方共 同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比如读一本好的书,或者报读好 的家庭教育课程; 最后根据孩子的特点, 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达成共识,并始终对待孩子的态度保持一致在妻子、丈夫和女儿的三人沟通上,首先,父母要与孩 子共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案,奖励方案事先达成 共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 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需求背后 的动机,而并非单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她充分的爱、 尊重与自由,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未必会满足她所有的需 求;而当孩子未达到奖励目标时,也鼓励孩子在过程中学到 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另外,可以尝试 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是一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 放下所有的判断,享受过程,欣赏彼此的优点,修复目前的 父女关系。
总的来说,做到‘多肯定,少批评' ;多了解行为背后 的动机,少满足物质需求;多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少维 护传统的父母权威把握了这‘三多三少' ,相信妻子和丈 夫还有子女一定会建立起新的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