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名人创新的小故事.docx
17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古代名人创新的小故事古代名人创新的小故事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 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 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 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 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 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 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参考资料: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十分好动,常常不能静下来 他最喜欢就是坐在木马上摇摇摆摆地晃着,有趣的是,即使现在他已长大成人,有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摇着呢!这成了他独特的小动作 br牛顿三岁时,已显露出其不平凡之处 当一般的小朋友喜欢跟朋友四处奔跑和嬉戏时,他却宁可独个儿躲在屋子里,拿着锤子和铁钉,叮叮铛铛地打在木板上,制作喜欢的小工艺 巧算灯泡容积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 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 青少年学习知识时,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活,记得住,更便于应用。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 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 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 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 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 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 扬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 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面前站的何人 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 俺是周仓--这时,学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 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中说道--的儿子!扬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又上台来了。
胡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 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 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 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 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名人小故事 具有哲理性的故事 有一次,英国首相邱吉尔参加一个题为”成功的秘诀”的讲座,只讲了这么两句话:”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20世纪初,一位美籍意大利人曾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他叫弗兰克.弗兰克经过艰苦的努力,积蓄了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存户失去了存款.他决定要尽最大努力来偿还储户们的那笔巨额存款.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起步.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他回答:”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感叹道:”我终于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苦和血汗完成了自己的责任,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12岁当报童,由于他抓紧时间竟竟不倦地学习,16岁就发明了自动拨号机,一生竟有1000多种发明创造,79岁时,他对客人说:”我有135岁了.”这岂不奇怪?原来爱迪生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这就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子弟罗杰,1983年5月6日在美国爱达荷州彼岸伊斯州立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获得毕业文凭,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的指导教授挈搏说:”凡是大学生应该读的课程,他都读了.他以3年时间读完4年的课程,因此他的名字被列入<<全美大学生录>>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儿纳,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的家人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赤哲尔读完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这以后,他连续出版了104部科幻小说,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 是受到电报发明的启示而发明的。
但从1837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至1876年发明,几乎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 电报发明后,由于它传速快,很快就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电报需要事先拟稿,有的还要翻电服本译成电码,然后把文字的或数码的电报稿交电报局,由报务员按次序拍发出去 如果等回电,就要在对方收到电报后,按照同样的程序,即先拟好回电稿,有的要译成电码然后再送当地电报局发回电,一次往返需要很长时间 因而人们对电报还不满足,如果能有一种通信工具当时就能交换意见该有多好! 电报发明后,很多人想发明 他们想既然电报能用电流的通和断来传送电报的信号,能不能用电流通断的原理来传送人说话的声音呢?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许多发明家的试验都失败了 约在1860年,德国有一位发明家名叫莱斯第一次成功地用电流传送了一段旋律,虽然不是人的说话声,但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了,他为他发明的这个装置起了个名字,叫做“telephone”,这个名字就成了后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1847年3月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从事聋哑人教育工作的,贝尔从小就受到熏陶,对声学和语言学产生了兴趣,长大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对人类说话的生理学颇有研究。
1873年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声音生理学教授 但是他开始研究的项目并不是,而是多路电报机 1873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了声音 这一发现使这位善于思索的学者发生了兴趣,产生了新的构想 他想,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空气振动,如果对着一块薄铁膜片说话,会使膜片颤动,如果在膜片的后面放一块电磁铁,膜片振动会改变与电磁铁的距离,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电磁铁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相应的变化电流 这电流顺着电线传送到对方同样装置的电磁铁线圈中,就会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吸动它前面膜片,从而发出声音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华生 华生,这位电气工程师很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开始研制 1875年6月3日终于制成了“机”,这种只能传递单音,还不能传送人的完整的话 但他们已经对获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兴 之后,他们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遂于1876年2月14日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
1876年3月7日,专利局批准了贝尔的专利权,确定了他们的发明 1876年3月10日,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 最初发明的机十分简单,这种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