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战史刻丰碑将军情怀留青史.docx
7页八年战史刻丰碑,将军情怀留青史 蔡文卿潮州市博物馆广东潮州521000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在向中国投降书上签字之后每年的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大家都在深切缅怀抗日英烈有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却鲜为后人提起,他就是抗战胜利后在潮州接受日本投降的陈克华将军陈克华(1895-1986)族名德源,广东省潮安古巷乡塗库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七岁就读私塾,后来毕业于同文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1907年5月22日参加在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冈镇举行的反清起义,史称“黄冈起义”武昌起义,他参加学生军,积极投入光复潮汕的斗争1912年,陈克华前往广州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校,并先后进入武昌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1919年在保定陆军学校毕业后,一直从戎中间曾辞职进国立北京大学法务科学习两年1919年加入粤军,任排,连,营长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少校参谋,新编第一师参谋处长参加东征,并于同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任整编第三师团长1930年任广东北区善后公署副官长,第五十九师独立团中校副团长。
1932年起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师教导团上校团长,第一军上校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粤第六十六军一六零师参谋长,副师长,1938年2月授陆军少将1941年代理粤军第一六零师师长,1942年任第七战区司令部暨广东绥靖公署军务处长他先后获国民政府颁发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及“忠勇”、“忠勤”勋章1945年初任第七战区补训处中将处长,4月任广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中将保安司令1946年春任曲江中央训练团第九军官总队中将副总队长1947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到香港,创办圣立德学校,任中央各军校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1986年6月28日在香港病逝陈克华将军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骁勇善战,而且其文笔也特别优美,其著作颇丰,其中有《国民革命军将领漫谈》、《中国现代革命史录》、《敝帚集》等陈克华将军抗战时期在潮州率部接管日军武器装备史实,在饶宗颐教授主编的《潮州志》中,有相关记载抗战胜利后,在陈克华将军的大力倡议下,1946年3月开始筹建,1949年2月,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潮州西湖虹桥正对面的小广场上矗立,该碑依山面湖,座西向东,短剑刺天造型,高达9.1米,陈将军亲自撰写了《潮汕抗日战纪》,该文言简意赅,概述记载了从1938年南澳抗击日寇入侵,到1945年潮汕光复这段期间,潮属各编制部队,英勇抗击日寇,誓死卫国卫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克华撰写的《潮汕抗日战纪》碑文全文:“卢沟桥事变之翌年,寇为闭我海口,绝我外援,遂于五月间夺南澳为内窥据点越年六月,挟优势之海、陆、空军大举犯潮汕,我驻军独九旅、保安团及地方团队起而应战卒以寇锋凶猛,节节转进,于是汕头、潮郡、澄城等地遂于六月廿二、廿九、三十等日相继沦陷其后国军扼守韩江上游,新调预六师分守潮、普、揭、惠一带,而韩江下游东岸则由潮、澄、饶自卫总队防守,寻且克复南澳二十八年七月,驻汕之寇分支窜据潮阳之达濠;十月南澳再陷;十一月澄海伪军倾巢进犯饶属黄冈,被击溃散而澄城陷后六阅月中,三得三失二十九年一月,我军四克澄城;三月寇窜据揭属浮冈;八月进占潮阳之海门、饶属之海山;十一月进扰潮安枫溪三十年一月,我攻枫溪大捷三月寇分三路攻战潮阳县城;五月犯揭属大脊岭,并以步、骑、炮四千余猛逼潮安大岭、龟山;七月窜扰饶属汫洲、黄冈、钱东及澄属东陇;十二月猛袭枫溪、乌洋山不逞二十七年至三十年间,我军无日不苦战力摧寇兵据点而寇伪流窜频仍,日谋扩大外围,阻我游击迨太平洋战事爆发,盟军于海外奏捷,寇为联络广州,拱卫香港,遂有进扰潮、揭、普、惠、南之举:于三十二年五月与我二十旅激战羊铁岭;六月狂炸大脊岭,以图撤我屏藩;十月大脊岭告陷。
时我驻防国军因防广兵单,致三十三年十二月寇数道并进,一发不可复御,揭阳、普宁、惠来、南山暨丰顺之汤坑先后沦敌翌年三月,克华奉命督政本区,兼率潮属各县团队,成立第七战区潮属各县国民兵后备指挥部于丰顺县城,其右翼潮、普、惠、南;中区揭阳;左翼潮、澄、饶等地区军事由翁君照垣、林君先立、张君我东等分统之当是时,国军转训后方,而燹劫之余,团队庞杂,萑苻窃发克华私忧:以为纷乱情状,或将不可收拾于是夙夜警励,专务团队之统一,匪患之肃清,以期集中力量,共驱强寇差幸推行顺利,各地团队卒归我部指挥,不期月而普宁、南山相继收复,未几即告胜利复员盖自中华民国廿七年至三十四年八载之中,地方之得失,我敌战势之推移,大略如此至若战士临阵壮烈捐躯,寇氛所被,慘遭荼毒,青磷碧血,罄竹难书当夫梅溪已失,寇势方张,潮汕铁路以北,我军官兵尽殉而连长一人尚能独秉机枪,杀敌成仁,保障后方从容撤退又若郡城将陷,较场某连、排长各一人,以轻机一挺拒敌二昼夜,终因弹尽援绝,壮烈自戕复如羊铁岭、大脊岭诸役,寇炮轰击经旬,我军前仆后继,膏涂山野,莫相收恤,而尚确保防地是皆事迹昭著,战果辉煌若夫阵地既广,或掷百数生命以争尺寸之土;或怀兵深入敌后,终作壮烈牺牲;或邂逅捐躯,伤夷莫起者,更不可胜计矣。
若乃澄城屠杀,日逾千人;梅溪斗文,诛夷全族;寇机肆虐,则玉石俱焚;城市成墟,辄检尸旬日而陷区有众,备遭酷刑,饥馑洊臻,载为饿殍,宵祭野哭,天阴鬼啼,人世之惨,孰有甚于是哉?!今国土重光已将四载,举目我州,疮痍未复,然而欲问数年前战迹,已鲜能一一缕陈,倘年代湮远,又谁能道其仿佛?克华不敏,躬与是役,痛定思痛,怆念尤深!爰述梗概,镂勒斯碑,览者肃然以敬,瞿然以励,而思有以兴复我潮云尔潮安陈克华谨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廿八”文革中纪念碑遭受破坏,碑身四面“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字及碑座上陈克华的“潮汕抗日战纪”碑文用白灰浆遮盖掉,“文革”中又利用作“标语塔”,碑身四面写上“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四面碑文用贝灰泥批荡封盖不久后,又拆除了上半部的刺刀式碑身,只剩下碑座1986年,又因辟建儿童乐园,碑座也被夷为平地陈克华撰文的“潮汕抗日战纪”四块碑石,拆下后暂由西湖公园管理处保管1999年四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遂将儿童乐园迁往西湖山后,纪念碑重建工程聘请市城建设计室周绍智工程师设计,同年9月开工,2000年元旦竣工。
工程造价20多万元陈克华将军撰文的“潮汕抗日战纪”四块旧碑,恢复嵌入碑座四面,得以重见天日,而这座纪念碑也是目前存世的一座最早纪念全潮汕抗战阵亡将士的纪念碑离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右侧不远处拾阶而上,另有一座凉亭名为“景韩亭”景韩亭中镶嵌着几块古老的碑石,相传是韩愈手书的《白鹦鹉赋》景韩亭附近,有一块景韩亭碑记,是七十年前陈克华将军所立我们在碑文中就可以读出了陈将军的爱国情怀关于这碑,原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抗战期间日伪潮安县长何某,为了附庸风雅,居然以纪念韩愈为名,将刻有韩愈《白鹦鹉赋》的石碑由韩文公庙迁移到西湖公园,并建了一亭,美其名曰“仰韩亭”抗战胜利之初,陈克华在一次游西湖时发现此亭,严厉斥责此举辱没了韩文公,于是下令拆亭重建,并更名为“景韩亭”将军之民族正气可见一斑现在你如果到景韩亭,依然可以看到亭子的左侧矗立了一块由将军撰写的《西湖景韩亭碑记》,碑文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大致内容还是能看得出来潮汕光复后,陈克华将军作为潮汕地区的军政首长,踌躇满志,除了筹划修建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还到所辖广东第五区各地巡视,表崇忠烈将军当年登莲花峰瞻仰文天祥史迹,抚今追昔,郑重写下“河山重秀”四个大字,并撰文说明,表达了八年浴血抗战取得胜利之后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时,当时在莲花峰上还新建凉亭一座,陈将军应邀为凉亭题名“崇文亭”,以表达对文天祥民族气节的崇敬之心遗憾的是,在文革浩劫中,海门莲花峰的崇文亭、“河山重秀”碑均难逃厄运,不幸被毁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莲花峰上“河山重秀”残碑尚存,它正仍期待着后人去修复,为那段光辉的民族史抹去历史的尘埃每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我们也是否也应该缅怀这位我国亿万英勇抗日的军民中的一位代表—爱国将领陈克华将军参考资料:1.《潮州志•大事志》1949年版,饶宗颐总纂2汕头橄榄网“八年战史刻丰碑将军情怀留青史”(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