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微生物学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ji****en
  • 文档编号:117171965
  • 上传时间:2019-11-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07.50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微生物环境环境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目的 为人类利用微生物资源和控制微生物提 供依据; 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污染控制在更高层 次上得以发展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二、生态平衡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 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组成的一个自然体 可用下式表述: 生态系统 = 生物群落 + 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物生产:太阳能→植物体 能量流动: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微生物 物质循环: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之间处于不断循环 之中形成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个体:指某一具体的生物单个个体,具有生长、 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的同一生物种的所 有个体的集合体,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群落: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所有生物种 群的聚合体,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物圈:生存在地球陆地以上和海面以10km 之间的范围,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 大气圈内所有生物群落和人以及他们生存环 境的总体。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组合 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当能量和物质的 输入大于输出时,生物量增加;反之,生物 量减少如果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 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将长期处 于稳定状态虽然各生物群落有各自的生长 、发育、繁殖及死亡过程,但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等群落的种群、数量,它们的数量比 均保持相对稳定即使有外来干扰,生态系 统能通过自行调节的能力恢复到原来稳定的 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地球上的生态危机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酸雨 臭氧空洞 土壤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水体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水体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动物生态系统 植物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 存 环 境 生 存 状 态 微 生 物 生 存 状 态 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 空气微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生态系统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 二、微生物在土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大,类 型最多,是人类利用微生物资源的 主要来源,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 最大的储藏库。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对微生物生存的影响因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 2. pH; 3. 渗透压; 4. 氧气和水; 5. 温度; 6. 保护层 二、微生物在土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肥沃土:1×108~1×109个微生物/克土 •贫瘠土:1×106~1×107个微生物/克土 土壤中细菌最多,约占所有微生物的70%~90% (一)微生物在土壤的种类、数量 水平分布——取决于土壤的碳源种类 (一)微生物在土壤的分布 垂直分布——取决于土壤生态条件(温度、水、光照……) 空隙多——好氧微生物 空隙少——厌氧微生物 ………… 油田地区土壤——降解石油微生物 森林地区土壤——降解纤维素微生物 含动、植物残体土壤——腐生异养菌 …………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其中一定负荷的有机 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 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 土壤恢复到原来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 净 土地——天然的生物处理厂 污水长期灌溉会引起土壤“土著”微生物 区系和数量的改变,并诱导产生分解各种污 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

      土壤中稳定存在的“土著”微生物: 节细菌、诺卡氏菌 如果用污水对农田进行灌溉,只要不超过土 壤自净能力是不会引起土壤污染的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有:农药、石油烃类、NH3、 重金属等 土壤污染的不良后果: a. 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 b. 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中,危害人类 ; c. 各种病原微生物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引起人体疾病 四、土壤生物修复 土壤的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 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 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的降 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的功能 土壤修复的关键因素: 微生物种——“土著”微生物、选育的优势菌种、 基因工程菌; 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适宜的营养比例; 溶解氧; 环境因子 2.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形式: 原位生物修复——简单,费用低,效率低; 生物通风——较原位法有所强化; 挖掘堆置和反应器处理等方法——效果好, 费用高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一、空气的生态条件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 四、空气微生物检测 一、空气的生态条件 空气生态条件特点:紫外辐射较强,较干燥 ,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

      空气中微生物只是暂时停留微生物在空气中停 留时间的长短由风力、气流和雨、雪等气象条件 所决定,但它最终要沉降到土壤、水中、建筑物 和植物上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的,其数 量也是如此,不同场所上空微生物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场所畜舍宿舍城市街道市区公园海洋上空北纬80° 微生物(1~2)×1062×1045×1032001~20 空气中的微生物还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一般来说 ,海拔越高,微生物数量越少 单位:个/m3空气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 清洁程度细菌总数(单位:个/m3)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1~2 清洁空气 30 普通空气31~125 临界环境~150 轻度污染 301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 外部大环境的卫生洁净技术主要靠绿化环境,搞好生态环 境,局部环境主要可通过空气过滤器来实现 四、空气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可通过: Ø 固体法:(1)平皿落菌法;(2)撞击法 Ø 液体法 空气微生物的测点数越多越准确,以20~30个 点为宜,最少测点数为5~6个 采样后的培养温度和时间一般是37℃和48h。

      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水体中固有的微生物 2. 来自土壤的微生物 3. 来自生产和生活的微生物 4. 来自空气微生物 一、水体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微生物群落 1.群落分布 在近海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微生物含量比远海要多在 海洋不同的深度,由于阳光和溶解氧的变化,微生物的含量 呈一定的变化规律 一、水体的微生物群落 2.群落的生态特征 a) 底栖性细菌 b) 浮游性细菌 c) 附着型细菌 海洋微生物特征: 耐盐、嗜盐、耐高渗透压、耐净水压力 (二)淡水微生物群落 贫营养湖:湖泊形成初期,生物生产力低,水 中有机物少,湖底沉积物少,细菌数量少,有 机物分解能力弱,耗氧量低,含大量溶解氧, 为贫养湖 富营养湖:随着河流不断向湖泊输送养料和泥 沙,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湖底沉积的有机物 丰富,细菌数量增加,分解有机物速率提高, 无机物增加,表水层阳光充足,浮游藻类大量 繁殖,生物生产力提高,为富营养湖 二、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阳光 一级生产者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鱼其他动物 人废物、排泄物异养细菌 (藻类、光合细菌、水生植物) (一)水体自净 由于天然水体的各种生物和微生物之间构 成的一个生物循环的生物链,因而水体有一个自净的能力。

      二、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水体自净过程和各种水生生物随水流距离或时间的变化如图 所示 水体自净: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 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 ,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 水体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 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水体自净过程: 污染物被稀释,固体物沉至河底; 好氧菌首先分解有机物,耗尽水中溶解氧,此时鱼 虾绝迹,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死亡,厌氧菌此时大量 繁殖,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无机化; 氧垂曲线上升,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 细菌死亡,水体恢复清洁 (二)污水体系的微生物生态 当有机物排入河流后, 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沿着河流方向 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 多污带:水呈暗灰色,浑浊,有机物含量高,溶解氧极低,水生 生物种类极少,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种类多,数量大,大 量寡毛类动物,水上有气泡,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 -中污带:水呈灰色,半厌氧状态,细菌数量较多,有少量藻 类和原生动物; -中污带:有机物较少,溶解氧浓度较高,细菌数量较少,藻 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原生动物种类较多; 寡污带:标志水体自净过程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细菌极少 ,溶解氧正常。

      原生动物种类多,有水生植物和鱼类 细菌菌落总数(CFU):细菌菌落总数是指1ml水样在 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菌落 总数 总大肠菌群:水源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 物的来源,因此通常用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源 和安全程度 由于粪便的污染,水源水中通常含有致病菌,其典型的代表有 :痢疾杆菌——痢疾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副痢疾贺氏 菌(Shigella paradysenteriae)、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 甲型、乙型和丙型的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及霍 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 为什么采用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致病菌污染 水体的指标? 因为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寄生 菌,数量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 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而且检验技术 较简便,因而被选中,一直沿用至今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发生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人类将富 含氮、磷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入自然水体 中,使得自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 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使海洋发生 “赤潮”,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后果:其结果由于水体中藻类和异养细菌的代谢活动 ,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量藻类覆盖在水面,大气 中的氧不易溶于水,造成水体缺氧,使浮游动物和鱼 类无法生存加上藻类分泌致臭、致毒物而严重影响 水质 三、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二)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与AGP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1. 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 2. 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3. 测定原始生产力; 4. 测定水体透明度; 5. 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AGP——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 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在一定的光照 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期 为止,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 此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AGP) (三)如何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防止天然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是将各 种污水和废水中的氮和磷的排放量控制在低 的水平目前我国规定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氨 氮控制在15mg/L以下欧洲的标准是5mg/L 以下 而磷的排放量尚未规定 l l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 l l空气微生物的测定:平皿落菌法;空气微生物的测定:平皿落菌法; l l贫营养湖、富营养湖贫营养湖、富营养湖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l l水体自净及过程水体自净及过程 l l排污点下游污化带特征排污点下游污化带特征 l l细菌菌落总数细菌菌落总数 l l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指示菌的理由?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指示菌的理由? l l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