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兴与周震鳞.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71416907
  • 上传时间:2022-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49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黄兴与周震鳞 周用宜 黄兴(1874—1916)与周震鳞(1875—1964)家乡均在湖南,又在湖北两湖书院同窗六载,青少年时期即已相识,为总角之交二人志同道合,“其患难最久”他们受谭嗣同、唐才常影响,积极加入南社的活动,为自主军革命奔波联络,谭嗣同被害、自主军起义失败与唐才常牺牲,促使黄兴与周震鳞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1903年黄、周与其他同志共同组建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以创办新学的身份,培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黄兴在武昌率部与清军苦战,周震鳞在湖南光复时于长沙稳定局面,组织粮饷、军队援鄂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在孙中山、黄兴领导下,周震鳞加入护法、讨袁诸役 1916年10月31日黄兴逝世周震鳞追随孙中山持续完成未竟之事业,加入护国、北伐等诸役周还积极加入国家统一大業工作,代表中央政府接收北平,参与东北易帜,投身抗日战役,参与湖南和平运动,加入新中国的创办,1964年3月逝世于北京少年定交 志同道合 黄兴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长沙善化县龙喜乡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黄筱村,秀才,在乡间设馆授学。

      黄兴五岁就随父亲开蒙,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96年中秀才他从小关切国家大事,最爱听长辈讲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很早就萌发探求新知的志趣19世纪末,全国范围内的维新变法运动日趋高潮,长沙相继办了维新报刊,风气大开,对黄兴影响很大 周震鳞,字道腴,湖南宁乡石子村人父亲周筱堂粗通文墨,靠耕山种田维持生计,六岁时周震鳞父亲不幸早逝,家境破落,他随母亲在客地异乡漂泊稍长,便与兄长务农,勤劳耕作,逐渐地磨炼出一副坚韧耐劳的品性他的姑父,人称汤八爷,曾加入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潜回宁乡姑父对周震鳞兄弟特别关切,往往向他们陈述太平天国中的见闻和黄兴一样,太平天国的故事,为周震鳞加入革命铺下了最初的基石12岁时,周震鳞在省城长沙教书的叔叔周理琴回乡祭祖探亲,见到数年未见的侄子和顺恭谨,聪明颖悟,表示容许承受学费周特别珍惜这一机遇,刻苦学习,仅用两年时间,提前读完了私塾全体课程,还能撰文赋对周理琴便把他过继作嗣,带到长沙,持续读书1892年,18岁的周震鳞考中了秀才,由一个农村贫苦少年成长为一个满脑经史、颇有见识的青年了 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 由于黄兴的父亲黄莜村与周震鳞的叔父周理琴都在长沙教导界有确定的知名度,常相过从,彼此相知,因此黄兴与周震鳞很早就相识了。

      黄兴以“治学行事,脚踏实地,对待同志,披肝沥胆”,得到周震鳞的敬仰和爱戴并追随其左右他长周一岁,二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看到政府腐败无能,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使黄兴与周震鳞成为好同志、好战友他们一心想找到一条能够富国强兵的道路,同时对新学识弥漫了猛烈的求知欲望 周震鳞经湘抚吴大瀓推举,取得投考两湖书院的资格该院专收两湖士子入学当时新学方兴,书院的课程除史辞章外,还开设了天文、地理、数学、测量、化学、博物、兵法、史略学以及兵操新学科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学识,周震鳞熟悉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优越性是一条强国之道为了让好友不错过采纳新式教导的机遇,在夏季招生时,他一连给黄兴写了几封信,详尽述说两湖书院的各种新气象黄兴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他未被家庭束缚,毅然离家考入书院,求取新知 黄兴入学后,与周震鳞同住一书斋,同窗“前后六年科学之外,赖贤师益友之指授切磋,颇肆力与中西历史政治之对比,社会哲学之探讨”他们师从邵元帆先生修习舆地,研读新知,探讨时局,阅读报章,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下求索 初涉革命 19世纪末,全国范围内的维新变法运动日趋高潮,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南学会,谭嗣同还与唐才常、秦力山等人一道创办了《湘学新报》《湘报》宣传维新变法,一时间湖南新政纷举,风气大开,思想特别活跃,这给黄兴、周震鳞以极大的影响,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头了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

      黄兴、周震鳞的好友秦力山、杨笃生是南学会的主要成员,经过他们的介绍,黄兴、周震鳞得以常与谭嗣同来往,参与南学会的活动,了解时事,政教、天文、舆地等内容在一次讲论会中,谭嗣同说道,中国眼下正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而救国的唯一手段就是变法以图强假设照旧是因循守旧,保守顽固,不奋起革新,“那么去当奴仆牛马之日不远矣”!听讲的人无不感动和深思 黄兴与周震鳞将谭嗣同的理论、看法视为救国的途径,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们怀着满腔的热心,投身于革命巩固国力,击败列强”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周震鳞说:“革命事迹,盖造于时也这时的黄兴与周震鳞还只是单纯的爱国青年,对时局和新政怀着挚切的期望,正在探索、探索救国的道路丢掉空想 摒弃革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公布诏书,打定变法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包括谭嗣同在内的“六君子”谭嗣同是黄兴、周震鳞特别敬重的人物,谭嗣同惨遭杀害,使他们心情难以宁静,他们对于把强国的梦想寄托于所谓的“新政”产生了不解,加深了对清王朝腐败的熟悉,也激发他们持续探索救国之道 青年时期的周震鳞 然而,令他们最为震撼并奠定二人革命思想根基的是唐才常自主军起义的惨败。

      1900年,“唐才常会合南学会英俊,成立自主军,谋起兵湖北,直捣幽燕勤王为名,继戊戌六君子而奋斗”事败后唐才常等数十人惨遭杀害,给黄兴、周震鳞以极大震撼周震鳞回忆道:“黑夜赴刑场祭祀,战友被害,起义失败,我屡屡亲临现场,夜深,手提同志血首,实是痛心疾首,但同时亦痛下决心,不报此仇,誓不罢休 血的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黄兴与周震鳞进一步熟悉到,反动势力是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要达成国家富强、民族自主的目的,务必以武装气力的革命手段击败腐败的清王朝他们完全摆脱了革新思潮的影响,成为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战士 杨笃生、秦力山经过这次失败后,思想上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屡屡来到黄兴斋舍谈判今后的革命行动在秦力山出亡前夕,黄兴、周震鳞在书院斋舍为杨笃生、秦力山等机要饯行,力劝他们丢掉保皇空想,只有革命“才能够救亡图存,为南学会死难烈士报仇”杨笃生、秦力山熟悉到革命看法的正确性,表示完全采纳,当即与同加入饯别的同志一致抉择:以根本推翻清廷、光复中华、建立共和政体为以后的奋斗目标黄兴还挥笔以《咏鹰》为题写五律一首为二人饯行: 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 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 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

      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 他在诗中表达了尽管革命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经同志们持续奋斗,迎来的必定是晴空万里此诗不仅是对同志的鼓舞,也表达出革命者对前途的敬仰和对梦想的追求 黄兴《咏鹰》 创造团体 生死与共 1902年,黄兴、周震鳞从两湖书院毕业黄兴被选送留学日本,周震鳞亦被选送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但因湖南进步士绅向管学大臣张百熙争取让周震鳞回湘办学,故周未能成行黄兴要周震鳞抓住这个机遇回湘办学,“此乃转移湘人顽固脑筋,养成多数革命党员,以为宣传运动革命前驅打定,绝大良机,不成坐失” 周震鳞返湘后,张百熙派他到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任教务长兼地理教习,周还在胡元倓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学校明德学堂、经正中学、周南女中、宁乡第一师范及修业小学等新学兼课他抱定以精神教导为宗旨,把学校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提防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留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才能,在教学中留神传授军事学识,还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回到家乡,将进步书籍《猛回头》《警世钟》及《血泪书》等宣传品传遍三湘四水 1903年11月4日(阴历九月十六)是黄兴30岁生日周震鳞、陈天华、吴禄贞、章士钊、彭渊恂、刘揆一等20多人聚集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以为黄兴祝寿作掩护,机要集会,商讨革命事宜。

      席间,黄兴简要地介绍了成立华兴会的缘由:清政府“虐民已逞,剥地刮民,舞弊营私,无恶不作”,从而使“盗贼横行,饥馑交侵,民不聊生”在外交上,清政府着着失利,又发出宁与挚友,不给家奴的谬论,瓜分之祸,迫在眉睫 黄兴的讲话,得到与会诸同仁的支持,大家一致认为,日下国家处于危亡关头,对腐败的清政府绝不能再抱一丝一毫的空想,只有组织革命团体举行革命,才能拯救国家与民族,当即抉择成立华兴会 为了制止清政府的破坏,华兴会对外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兴办矿业,订立章程,召集有责股东,集股100万元作为开矿之资只要重要同志都赋予股东之名,以便机要参与起义实际上,“矿业”代表“革命”,“入股”表示“入会”,“股标”就是入会证,提出“同心扑满,当面算清”,看似生意经的口号,含义都是“扑满灭清”的革命意义这次会可以算是华兴会的筹备会 1904年2月15日(除夕),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西园寓所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到会百余人,推举黄兴为会长,负责统筹全局,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各会员都有明确分工,周震鳞负责与文武各学堂的师生联络,还与黄兴等人创造了两个小团体—同仇会和黄汉会华兴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清末中国革命团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会员很快进展到五六百人,外围组织的成员更是数以万计。

      随着民主革命思潮的高涨,大量留日湘籍学生纷纷回到国内加入革命活动华兴会与这些留学生广泛联络,在各地设立革命机关,印刷宣传品,制造炸弹,购置枪弹,积极从事起义的打定工作他们抉择1904年11月16日(阴历十月初十),即慈禧太后“万寿节”那天起事黄兴抉择在全省五地同时发动响应,同时派华兴会骨干到四川、江西、上海联络会党积极响应,周震鳞负责筹措军队粮饷,购置枪械弹药 在起义前一个月,黄兴孤身一人来到周震鳞住宅,安置周震鳞在起义时不暴露身份,一旦事败,可保存实力掩护同志 华兴会起义虽然经过周密部署和广泛联络,但由于会党人员庞杂,起义枪声还没打响,便走漏消息,储蓄的武器尽被查抄,参事的会党马福益被捕,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也遭到搜捕入同盟会 效力革命 起义失败后,黄兴避走日本东京抵日之后,他持续从事革命活动,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支那》刊物,广泛联络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挚友宫崎寅藏等人 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东京,宫崎介绍孙中山与黄兴相识,他俩一见面便就革命活动的话题开头了滔滔长谈,一致熟悉到革命气力联合的重要性,于是开头酝酿组织联合革命团体的问题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出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此后,在国内展现了民主革命的高潮 黄兴没有忘却留在国内的周震鳞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和黄兴即派遣会员宁调元、廖炳煌和陈家鼎三人手执孙、黄二人手书回国返湘,介绍周震鳞参与同盟会,同时将湖南省的党务工作托付与他,任命他为湘支部长 周震鳞欣然采纳任务,是后,他多方奔波,审慎主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原湖南华兴会的会员、军界、学界的激进人物以及各大学校的学生纷纷参与同盟会 1906年夏,孙中山和黄兴派乔宜生和法国人欧契乐到长江一带考察党务周震鳞按孙、黄函中内容细致汇报工作,但此次武汉之行,周的身份暴露在同志的养护安置下,他安好脱走,辗转经上海前往日本 是年秋,周震鳞到达东京,住在黄兴寓所在同盟会纪念其机关报《民报》创刊一周年(12月2日)大会之前,黄兴介绍周震鳞前往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平易近人的态度,矢志革命的精神,给周震鳞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周震鳞向孙中山汇报了革命形势,报告了同盟会会员在新军中开展的工作,面言革命方略,孙中山对周震鳞期望很高,梦想他为革命作出更多付出 孙中山的教化,使周震鳞的思想更加明朗,目标更加明确,他坚强了追随孙中山、黄兴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