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14.长亭送别名师说课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
3页14长亭送别 名师说课 教 材 《长亭送别》这一折主要描写莺莺送张珙进京应考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莺莺在送别环境中的微妙心理《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作者突出地刻画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只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唯一“试金石”,因此,临别时直抒胸臆地嘱托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摆脱了只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俗套,使艺术形象迸闪出民主思想的火花,使人耳目一新 《长亭送别》一折之所以脍炙人口,取决于作者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首先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反复及设问等修辞手法,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再者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文中【端正好】、【朝天子】及【滚绣球】等曲,都有体现 教 法1.诵读法:开头三曲、结尾两曲要求背熟,还可选背其他曲子不但要背单支曲子,还要注意整体诵读2.鉴赏法:选择几支曲子,有侧重地分析其艺术技巧3.借助多媒体,观看《西厢记》资料 板书设计 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1)重点字音憔悴(qiáo cuì) 筵席(yán) 余荫(yìn) 蹙愁眉(cù) 经忏(chàn) 杯盘狼藉(jí)暮霭(ǎi) 玉醅(pēi) 泠泠(línɡ)胸臆(xiōnɡ yì) 金钏(chuàn) 长吁(xū) 谂知(shěn) 恓恓惶惶(xī) 保揣(chuǎi)(2)多音字 2.字形辨识 3.词语积累 筵席:宴饮的酒席。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余荫:原指树木枝叶广大的庇荫比喻前辈惠及子孙的恩泽4.文学常识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妓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重难突破 1.以【端正好】一曲为例,分析本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合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2.本剧是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的? 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了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湿”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在本文中,崔莺莺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本文突出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在莺莺心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莺莺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表现了对爱情的执著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典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碧云天,黄花地”是出自北宋著名文人的《苏幕遮》,原句为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答案: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2.这支曲子里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历来为人传诵,你最欣赏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解析:此题考查词句的艺术技巧,具体来说是“炼字”的妙处答案示例:“染”“醉”用得好染”不仅将外在的感受化为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3.这支曲子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8个字),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作品的抒情方式《长亭送别》借景抒情,融离别之情于惨淡悲凉之景中 答案:暮秋郊野景色,这些景色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抒发了莺莺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本课小结巧借典故表感情 诗的语言需要精练,戏剧的表现排斥拖沓。
在这样一折精心构思的戏剧场面中,当然更要遵循一切服务于情感表达的宗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都必须如此情感表达是统帅,词句和材料只能是工具 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的传说、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崔、张二人的爱情是超越时代的爱情,更是于现实所不理解的爱情,所以,当然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的反叛,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反叛王实甫用这些典故,表现了崔对举案齐眉的渴望,对一往如故的爱情的坚贞,也表现了同病相怜的愁苦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