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ppt
8页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二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1)兴学堂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 (2)废科举: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1905 一二2.新闻出版业(1)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申报 商务印书馆 一二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概况: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2.文学(1)鲁迅的白话小说《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3.绘画(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造诣精深。
2)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等宏篇巨作 狂人日记 愚公移山 一二4.音乐(1)聂耳:创作了《 》《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2)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 》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5.电影(1)传入:20世纪初,传入中国2)作品: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3)明星:赵丹、周璇等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定军山 【问题1】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这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科举制的创立还是废除,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问题2】民国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探究: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赋予这一时期文化以新内容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