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幼儿动作协调发展的研究.docx
7页小班幼儿动作协调发展的研究 秦云研究表明,3~6岁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大脑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各种动作技能和习惯定型的时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利用各种户外活动及生活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及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幼儿获得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享受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但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其身体基本动作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有的甚至无法控制身体的平衡例如,端水杯走路时,有的幼儿尽管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会有水洒漏;幼儿在奔跑时,由于身体的灵敏度较差,不会躲闪,不能急停,经常会撞到他人或物品;幼儿在跳跃时,不能控制双脚的蹬伸、腾空及屈膝落地,落地较重,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可见,在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还不够协调,教师应恰当利用有趣的户外游戏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一、生动有趣的游残,促进幼儿动作发展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幼儿身体素质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其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教育部对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其思维想象,愉悦身心,提高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案例一:小兔找萝卜在“小兔找萝卜”游戏中,幼儿需将手竖在头顶上做小兔子的耳朵,双脚并拢连续跳过多个圆圈彤彤不会两只脚同时落地,跳起来一颠一颠的,总是会跌跌撞撞不小心踩到圆圈瑶瑶在一旁鼓励道:“你要用力跳可彤彤还是跳歪了这次轮到瑶瑶跳了,她将两只脚并拢起来用力一跳,嘴里有节奏地念着“去拔萝卜”“去拔萝卜”,跳一个圈念一次,最终顺利到达终点,拿起一个萝卜开心地走了彤彤看到后若有所思,只见她先将身体往下蹲一下再起跳,一只脚先进圈再落另一只脚,这次终于没有踩到圆圈,她抬头看了一眼老师又跳了起來这时,音乐响起,游戏结束了彤彤再次用力跳起,嘴里念着“去拔萝卜”,然后开心地收起了圆圈分析:彤彤对该游戏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不断探索,自主发现跳跃的乐趣,并会通过观察同伴的身体动作,学习模仿跳跃的本领游戏中,幼儿反复练习跳跃的基本动作,促进了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案例二:营救小动物在“营救小动物”游戏中,幼儿要自己走过独木桥才能救到小动物看着同伴顺利走上独木桥,营救到了心仪的毛绒小动物,琦琦羡慕不已。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台阶,一只脚跨上独木桥后又收了回去,再换另一只脚,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始终没有迈步老师走过去鼓励道:“琦琦上啊,快去救小动物吧!”说完,老师扶住了琦琦琦琦上了独木桥后还紧紧抓着老师的手不放,老师只好顺着独木桥慢慢陪她走因为琦琦还不会两只脚交替向前走,所以只能小步在桥上挪动,她的额头上都急出了汗珠终于,琦琦到达了终点,她开心地抱起了小动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分析:琦琦身形比较胖,动作有些不灵活,因此在走独木桥时比较困难教师在设计独木桥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环境,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桥,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参加锻炼是每个幼儿的权利,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群体目标定位时留下个体发展空间,以动态发展观关注不同能力的幼儿,克服标准化倾向平衡能力并不仅仅指幼儿走路是否稳健,还包含许多我们平时不够了解和注意的内容研究发现,平衡感发育不良会造成幼儿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不稳东西、心烦气躁、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会因为脑机能不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和逻辑能力等所以,平衡能力是一个整体的能力,平衡能力的发展是其他感觉发展的基础,而2~3岁则是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
二、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保障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户外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室内环境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是幼儿园教育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体会户外游戏的乐趣,如晨间锻炼、体育游戏、散步等在各种各样的户外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等技能,既发展了身体各方面能力,又愉悦了身心案例三:散步饭后散步时间到了,老师带幼儿去菜园里看刚发芽的大蒜弯弯的田埂小路上,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他们会打开双臂像开飞机一样小心地走着当看到发芽的大蒜、纷飞的蝴蝶和漂亮的花儿时,他们会停下来看一看小山坡边的路牙,成了孩子们饭后散步时最喜欢的场所,他们在上面走了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分析:小班幼儿喜欢在田埂、路牙等较窄的道路上行走,他们会自己调节身体的平衡,促进身体动作和平衡能力的协调发展案例四:老猫睡觉醒不了“老猫睡觉醒不了”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他们百玩不厌当“老猫”睡觉时,幼儿扮演小老鼠,开心地在周围寻找好吃的食物:当“老猫”发出叫声时,“小老鼠”迅速跑回“家”,跑的过程中要注意避让同伴。
一次活动中,西西在奔跑时撞到了一名同伴,随后自己也摔倒了,老师以为她会大哭,正打算走过去,没想到她迅速地爬了起来,再次跑回“家”中通过反复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躲避他人的碰撞分析:小班幼儿喜欢情境性较强的游戏,百玩不厌活动中,西西虽然摔倒了,却仍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没有哭闹,在反复多次的游戏中,还积累了奔跑时避让他人的经验,其动作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教育,远没有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来得更好其实,在幼儿园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契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孩子们的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锻炼身体动作,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五:上下楼梯小三班的教室在三楼,每次进行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要上下楼梯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迅速来到楼梯口,老师将手放在扶手上,说道:“孩子们,像我一样扶好扶手,慢慢下楼!”大部分小朋友上下楼梯的动作自然协调然然总是喜欢排到最后,他两只手扶着扶手,侧着身体下楼梯,两步一个台阶,身体一顿一顿的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跟在然然身边,陪着他一起下楼。
回教室的时候,然然还是两只手挟着扶手,两步一个台阶往上爬今天下楼时,老师发现然然居然用一只手扶着扶手,还是两步一个台阶走上楼的时候,老师特意跟着然然,发现他也是一只手扶着扶手,但会一步一个台阶往上爬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然然下楼时也会一步一个台阶的分析:《指南》指头,小班幼儿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很显然,然然的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慢,可能是因為平时都是坐电梯,没有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上下楼梯是必须的,然然可由此不断提高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协调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自己上下楼梯,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案例六:自己喂自己小班幼儿刚入园,吃饭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小,不会自己吃饭,同时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于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在家直接给孩子喂饭萌萌刚入园时也不会自己吃饭,每次吃饭就喊“老师喂,老师喂”这天上午,老师给孩子们讲了绘本故事《我才三岁嘛!》,告诉幼儿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喂自己午饭时间到了,萌萌又哭了起来,老师看着萌萌,坚定地告诉她要自己吃饭没想到萌萌竞然不哭了,小手一把抓住勺子,舀起饭菜就往嘴巴里送,吃的时候非常用力,但仍然会漏掉不少饭菜一顿饭下来,萌萌满脸都是饭菜,可她却很开心,嘴里喊着:“老师我会吃饭了,自己喂自己的。
在老师的坚持下,一个月后,萌萌吃饭干净多了,也能愉悦地进餐了分析:《指南》指出,小班幼儿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萌萌显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巧用绘本故事告诉幼儿要自己吃饭在老师的引导下,萌萌很快学会了用勺子吃饭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总之,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偏低的原因可能是锻炼的机会少,成人过于关注安全问题,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的机会此外,由于幼儿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骨骼、肌肉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运动能力相对不稳定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大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达到正常水平,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年龄越小,动作可塑性就越大,差异就越显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方面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