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文利第十二章说课标说教材.ppt
44页苏科版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冉冉 文文 利利前进路中学前进路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源的实践研究学学习习流流程程 学习教材学习教材共两部分共两部分 学习总课标学习总课标 共六部分共六部分 试谈建议试谈建议两年结合课标研读本章科学探究结合课标研读本章科学内容章重点从科学素养角度看本章难点教学建议资源建议 学习总课标一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 说说课课标标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实践实践实验实验课程理念课程理念 全体学生全体学生 生活生活··物理物理··社会社会 学科渗透学科渗透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方法多元方法多元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学习总课标二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 价 态七要素31个要求 科学内容科学内容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内容内容+目标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63个二级主题14个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一级主题3个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点点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5点点评价建议评价建议4点点资源开发建议资源开发建议4点点134个知识点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ß1)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ß2)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ß3)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ß4)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ß5)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ß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ß7)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ß8) 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ß9)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ß10)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ß1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ß1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ß13)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ß14)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ß15)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ß16)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ß17)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ß18) 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ß19)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ß20)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ß2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特征ß22)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ß23) 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ß24)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ß25)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ß26)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ß27)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方向性ß28)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事例ß29)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ß30)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ß31)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ß32)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ß33)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ß34)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ß35) 了解热量概念ß36)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ß37)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ß38) 了解内能概念ß39)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ß40)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的过程ß41)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ß42)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ß43)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ß44)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ß45)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ß46)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ß47) 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ß48) 知道光是电磁波ß49)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ß50)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ß51)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ß52)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ß53)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ß54)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ß55)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ß56)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ß57)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ß58)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ß59) 了解乐音的特征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ß60)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ß61) 知道阿基米德定律ß62) 知道物体沉浮条件ß63)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ß64)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ß65) 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ß66)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ß67)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ß68)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ß69)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ß70) 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ß7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ß72)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ß73)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ß74)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ß1)初步认识质量概念ß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ß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ß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燃料的热值ß5)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ß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ß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ß8)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ß9)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ß10)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作用ß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ß1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ß13)认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ß14)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具体知识点要求2、认识水平ß1)能解释生活的一些与与密度有关的现象ß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ß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ß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ß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中一些水循环现象ß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ß7)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ß8)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ß9)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ß10)能进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ß11)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ß1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ß13)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ß1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ß15)理解欧姆定律具体知识点要求3、理解水平ß16)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ß17)理解机械效率ß1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ß19)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ß20)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ß2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概念ß2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ß23)通过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ß2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ß2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ß2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ß27)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运动ß2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ß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ß2)会测量温度ß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ß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ß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ß6)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ß7)会测量力的大小ß8)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ß9)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具体知识点要求4、独立操作水平具体知识点要求5、独立操作水平ß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ß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ß3)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ß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ß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ß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ß7)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ß8)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ß9)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学习总课标二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 价 态两年达成两年达成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总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说说课课标标(一)(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即:双基即:双基 (三)(三)情感价值态度观情感价值态度观 认知性目标认知性目标三个水平层次三个水平层次技能型目标技能型目标一个水平层次一个水平层次 总课标三( (二)二)+ +(三)(三) = =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 三个水平层次三个水平层次(二)(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4.4.有有初步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实验操作技能,会用会用仪器,仪器,能能测量物理量,测量物理量,有有安全安全意识,意识,知道知道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会用图标描述,图标描述,会写会写报告报告 学习总课标四(一)(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认识物质的物质的属性,属性,关注关注资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利用和环境保护2.认识认识机械能、机械能、内能、能量的内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内容转化和转移等内容3.了解了解物理学和技物理学和技术的大致历程,术的大致历程,知道知道知识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总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第一维度第一维度说说课课标标认知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层次性目标的水平层次““了解和知道了解和知道”” 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认识认识””是中间层次是中间层次““理解理解””即:把握内在逻辑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收集、整理信息等素养巅峰初中后初中阶段认认识识理理解解了了解解技能目标水平层次技能目标水平层次“有有,会用会用,会写会写”是技能目标的独立操作水平是技能目标的独立操作水平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尝试与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学习总课标五总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第二维度第二维度说说课课标标 (二)(二)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经历经历观察现象的过程观察现象的过程, 能能描述现象特征描述现象特征, 能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具有具有提问能力提问能力.参与参与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有有控制条件控制条件的意识的意识, 能能收集数据收集数据,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经历经历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有有对信息有效性客对信息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的意识,经历经历收分析、归纳规收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律的过程, 尝试尝试得出结论得出结论.能能表达观点和交流表达观点和交流,有有控反思和听意见控反思和听意见的意识的意识,提高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养成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尝试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会会 学习总课标六总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第三维度第三维度说说课课标标 (三)(三)情感价值态度观情感价值态度观关注关注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影响,有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有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养成科实事求是、尊重科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学态度,勇于创新,规律的学态度,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敢于质疑,敢于提出独到见解独到见解有信心、决心,有信心、决心,体验解决问题是的喜悦解决问题是的喜悦有应用意识、团队精神有应用意识、团队精神,乐于应用和参与实践应用和参与实践有兴趣、求知欲、有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好奇心,乐于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体验性目标的水平层次体验性目标的水平层次““观察、观察、经历经历、体验、感知、调查、探究、体验、感知、调查、探究””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关注关注””是体验性目标的是体验性目标的认同水平认同水平即: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即: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形成、养形成、养成成、具有、具有”” 即:具有稳定态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性化的价值观素养巅峰初中后初中阶段认同领悟经历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 科学内容科学内容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内容内容+目标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63个二级主题14个一级主题3个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内容内容+目标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从“基本要求”的所有行为动词看: “两会五尝试” 的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在本实验中可以得到集中落实•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尝试改进探究方案科科学学探探究究必做实验要素齐全学生测量/记录/评估/绘图 章科学探究(三) 1、自愿演示的5名同学两会达到了要求,但全班大约有20%的学生还不很熟练“正确记录数据”,好在黑板上有演示的可以模仿,能“为了一切学生”服务! 2、五尝试中体验最好人数最多的是第2尝试。
最差的是第5尝试,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第3尝试! 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落实情况,应当成为后期教学调整的依据,该加强的、该补救的、该弱化的内容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我从课堂情况看科学探究•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从“基本要求”的所有行为动词看: “两会五尝试” 的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在本实验中可以得到集中落实•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章科学探究(一)要素4:通过公共信息收集证据要素4 :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要素5:归类比较信息并描述结果科科学学探探究究正是考查要素5:归类比较信息并描述结果的能力2013年中考29题第(4)小题1分同时,本实验还要求落实要素5中“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的要求科科学学探探究究正是考查要素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学有关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正是考查要素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测 章科学探究(二)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 科学内容科学内容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63个二级主题14个一级主题3个 动能动能 势能势能机械能机械能 科科学学内内容容比热容比热容 内能内能 热传递热传递 机械能与内能的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疑似重点:实验要素全疑似重点:实验要素全, ,篇幅长篇幅长, ,学生喜欢计算学生喜欢计算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和内能 12.1中的“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2.2中的“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2.3中的“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12.4中的“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和“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重点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考说明》的考查要求和题例、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本章重点有: 没有没有““理解理解””要求的知识要求的知识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只有三个只有三个““认识认识””层次的知识层次的知识性目标要求和一个性目标要求和一个““经历经历””层层次体验性目标次体验性目标 12.1中的“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例如:《标》3.2.1中有“例1” 章重点1 12.2中的“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013年《说》题例41.(2) 12.3中的“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章重点2-3 12.4中的“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和“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如:《标》3.1.2例1、2013年《说》一(7)和2012年《试》一(6) 章重点4 其中,“认识”热值是在能识别热值和比热容概念特征不同的基础上,能够在简单的热机或烧水实例中,区别它们,并进行放热、吸热和效率的计算和感知!听课能力听课能力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物理物理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教教学学难难点点学科素养学科素养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能力能力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有用没用的知识齐上两问只答一问1.听问题时抓不住要领。
2.听课抓不住重点3.不会做课堂笔记1.审题时遗漏严重2.抓不住关键信息点3.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听课能力听课能力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明明是“速度”却不加思考答成“哪些因素” 题目: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500g水,测得水的温度为20 ℃,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70 ℃1)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2)有同学认为,水吸收的热量就等于酒精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复述题意貌似回答陈述理由时只写知识不推理寻找理由时主次不分或缺少主要原因循环推理,前后重复理由或推理不充分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能力能力因果关系层次不清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物理语言物理语言文字表达文字表达+数学表述数学表述缺少物理语言数学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达不顺打气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将活塞的动能转化为空气内能,该内能热传递给筒壁,因而筒外壁变热 回答问题时不会按照“现象叙述+物理知识=结论”的模式作答4、学习习惯问题很多抄袭、偷工减料、作业不改错、只抄题不作答学习习惯错别字、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空作业送交、丢三落四、单页敷衍 5、物理概念混乱,符号乱用,单位和公式错误;物理问题数学化;不会使用科学记数法表达或运算。
物理概念混乱:符号乱用、物理量乱套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先进行算术运算再用科学记数法表达1.不写物理符号和公式2.只会算术,不会科学计数法计算 章科学内容(一) 课标设计的三部分课标设计的三部分 说说课课标标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4点点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5点点评价建议评价建议4点点资源开发建议资源开发建议4点点教材教辅教材教辅网络信息网络信息 资源资源学生学生教学设备教教学学资资源源的的开开发发与与利利用用教师教师校园课校园课程资源程资源生活社会生活社会资源资源 1、学习习惯培养比知识传授更基础、更紧迫如果不下气力解决,将会严重偏离课标宗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与评价建议 2、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教育才是重点,技能和素养目标的达成才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奠基工作 3、放低教育教学起点,关注中等以下学生的发展,才是当下当务之急,避免精英教育的负面效应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和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 5、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工作,从口头表达、作业布置收交和批阅检查评价、考试阅卷标准制定等方面落实课标要求。
6、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围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和开展,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欢迎指导欢迎指导定当笑纳定当笑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