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软跳线制作典型施工.doc
9页工程标准工艺作业指导书(线路部分)工艺名称:软跳线制作典型施工方法工艺编号:0202010701编制:时间: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333344错误!未定义书签55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1、编写依据.2、标准工艺概述.3、作业前准备工作和条件.3.1 人员准备.3.2 机械准备.3.3 材料准备.3.4 作业方法和程序交底.3.4.1 作业方法.3.4.2 程序交底.3.5 环境条件.4、作业工序和方法.5、控制、补缺和纠偏重点措施.6、质量验收标准.1、编写依据1.1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2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1.3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1版)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5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1.6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19872、标准工艺概述2.1 、拟应用的标准工艺名称、作业地点和作业范围本作业指导书工艺编号0202010701,工艺名称为软跳线制作,适用于送电线路耐张塔软跳线安装。
软跳线一般包括无跳线绝缘子型式、单串和双串绝缘子型式2.2 工艺特点2.2.1 跳线应使用未过牵引导线,呈近似悬链状自然下垂,跳线与各类金具无碰磨,形状美观、顺畅2.2.2 含有单串和双串绝缘子跳线横线路偏角不宜大于5°,横线路偏斜距离不宜大于0.7m2.2.3 耐张管与引流连接板间应涂刷导电脂,连接面应平整、光洁,连接螺栓须紧固2.2.4 跳线间隔棒(结构面)应垂直于跳线束,无明显扭曲现象2.2.5 跳线安装完毕后跳线弧垂及跳线与塔身最小间隙应符合设计及规程要求3、作业前准备工作和条件跳线安装是在耐张塔两侧紧线及直线塔附件完毕,且各档弛度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3.1 人员准备压接人员须持有压接证方能上岗,推荐人员配备见表3-1表3-1人员配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负责人人1统一指挥2高空作业人员人5导线划印、高空安装跳线及间隔棒3地面人员人4起吊导线、间隔棒及金具等材料及工具4压接工人2液压钳及液压机操作3.2机械准备施工机械能满足设计、规范和现场施工需求,推荐施工工器具配备见表3-2表3-2施工工器具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绞磨30kN台2磨绳①13根2长度由呼高称确定起重滑车30kN个610kN个4U型环30kN个6液压工具套1带压模游标卡尺0.02个1链式卡钳JLK-45/300把2棕绳①13根2长度由呼高称确定①16根1长度由呼高称确定望远镜台2划印笔只6专用扳手把4测杆8米根1鸭嘴接地线25mm2付3软梯10米付23.3材料准备一般由甲供材提供。
一般包括导线、跳线间隔棒、引流管、绝缘子、调距线夹及跳线金具等材料到货时应向经销商索取相应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推荐软跳线安装材料表见表3-3表3-3软跳线安装材料表3.4作业方法和程序交底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备注1导线符合设计要求根甲供材2跳线间隔棒符合设计要求个甲供材3跳线压接管符合设计要求个甲供材4跳线绝缘子符合设计要求串甲供材5跳线金具符合设计要求个甲供材6调距间隔棒符合设计要求个甲供材7电力脂符合规范要求支自购341作业方法3.4.1.1 先用不小于①16的棕绳模拟各子导线,调整大绳长度直至满足设计弧垂、电气间隙及美观等要求,然后切割同等长度的导线3.4.1.2 在地面压接好其中一端引流板,按设计要求安装间隔棒,将跳线吊起进行试装,调整间隔棒安装位置达到引流外观顺畅美观,电气间隙及弧垂值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另一侧引流管位置并划印3.4.1.3 将跳线放至地面,压接好另一侧引流板跳线制作好后,用小绳将两端跳板吊起安装带绝缘子串的跳线通常应和跳线连接好整体吊装,以两端引流板(辅助)和绝缘子串上端(主吊)为吊点的三点起吊方式进行安装3.4.1.4 在地面人员指挥下,高空人员通过软梯微调间隔棒位置,并用橡皮棍敲击跳线校正扭曲,符合设计及规范后记录实测数值。
3.4.2 程序交底3.4.2.1 软跳线施工前,由项目总工主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各自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及技术工艺要求,同时阐明各岗位工作的危险点及相应的防范措施342.2 将《杆塔明细表》及《机电安装施工图》等图纸复印给施工班队,并使施工人员充分熟悉施工图纸3.5环境条件3.5.1 6级及以上大风()m/s、雷雨及塔上有浮冰情况下不得施工3.5.2 在地面上应铺垫隔离物以防止导线磨损3.5.3 钢丝绳与导线或金具连接处均须包垫隔离物,防止磨损导线、金具和绝缘子等材料3.5.4 铁塔前后两侧应装设好保安接地线后方可施工4、作业工序和方法4.1 标准工艺工序之间的关系见图4-14.2 每道工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4.2.1 用不小于C16棕绳模拟实测跳线应在无风时进行,为使模拟效果与导线实际情况相接近,棕绳应泡水浸湿耐张塔前后两侧导线安装保安接地线,避免感应电或风电伤人4.2.2 尽量不用已牵引过的导线制作引流在材料站截好导线后应在运输中采取包垫措施,运至现场后应用木棍对其表面进行适当敲打,使其释放掉内部扭力,以达到引流顺畅美观的效果按照高空模拟各子导线测量数据并截取导线,因模拟测量导线时耐张串有高空人员,为补偿线长导线截取时长度一般增加1米。
质量评定图牛流程图424 导线上量取引流长度时,测尺应沿直线方向量取,不应转量425 在安装跳线前应用汽油清洗引流板连接面及导线表面污垢,并涂上一层导电脂,用细铜丝刷清涂有导电脂的表面氧化膜,保留导电脂,并应逐个均匀的拧紧连接螺栓,螺栓的扭矩应符合该产品说明书所列数值引流连接板的连接面应平整、光洁426 先在地面压接一端导线引流管压接引流管前应将导线理顺,引流板的朝向应满足使导线的盘曲方向与安装后的跳线弯曲相一致,避免悬挂后跳线发生扭曲软跳线间隔棒及跳线串数量见《机电安装图》和《电气杆塔明细表》428跳线一般采用在地面安装间隔棒后进行整体吊装,至安装位置后连接好一侧引流管,在横担下平面设置测绳,长度为设计弧垂值4.2.9 相对弧垂位置铁塔处有高空人员监控,同时施工负责人在地面横、顺线路两个方向进行跳线安装工艺测控4.2.10 高空人员通过伸缩另一侧跳线长度,使跳线弧垂(测绳控制)、电气间隙(测杆控制)及工艺美观(人员控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确定另一侧引流管压接位置并划印,划印应在引流板安装后进行并注意多分裂子导线引流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安装4.2.11 不带跳线绝缘子串时,在跳线两端分别绑扎绳索,米用人力吊至设计位置;带跳线绝缘子整体吊装时,起吊绑扎位于绝缘子串合适部位,采用机械牵引,跳线两端用绳索辅以人力拽拉,各点提升速度应相互协调。
软跳线型式见图4-2所示图4-2软跳线安装型式4212将划印完毕的跳线落至地面,按划印位置压接引流管4.2.13 再次吊装跳线至导线耐张管处连接,高空人员通过软梯微调间隔棒位置使跳线呈悬链状态,不出现扭曲或其它变形等情况4.2.14 中相引流应尽量接近垂直,弓I流瓷瓶串偏角不宜大于5°,偏离距离不宜大于0.7m,从各种角度观察都工艺美观4.2.15 跳线安装后应检查跳线弧垂及与杆塔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耐张塔跳线安装见图1O5、控制、补缺和纠偏重点措施5.1 高处引流安装作业时,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安全带正确佩带,须连接于横担主材上高挂低用,不得连接于绝缘子上5.2 带跳线绝缘子整体吊装跳线时吊点位置应进行包垫,受力应灵活,防止绝缘子球头因受力引起弯曲5.3 引流安装前为避免发生感应电触电事故,须在每基耐张塔两侧用多股铝线将导线和绝缘子串二联板短接接地方法为先接铁塔端,后接导线端5.4 铝包带缠绕应紧密,以防在反复试装时因铝包带松动,而造成间隔棒滑位5.5 跳线如从均压环内穿过时应在其上安装调距线夹,避免与均压环碰磨5.6 跳线板与耐张管连接的螺栓穿向应符合经监理批准的工艺要求。
5.7 跳线安装完毕后,保留临时接地作半永久性接地,拆除其余临时接地半永久性接地应作好记录,保留至竣工验收后拆除6、质量验收标准质量检验按《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和《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相关检查检验项目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