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2页《给教师的建议》第10条读后感今天,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第10条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一开始,我不太理解这个术语,什么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为什么说学生成绩落后或不及格的根源之一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第一次学习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真是感同深受,想法颇多 大师在文中向我们灌输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概念:“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通俗点来理解的话是我们教给孩子们的各个领域的新知识每一位教师都很清楚,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第一印象是根深蒂固的,不管它是对是错,就像小鸡如果出壳后,第一个看到的是一只鸭子那它也许就会一直把鸭妈妈当作自己的妈妈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把新教材新知识的第一次理解错误,或记忆不清,要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绝非易事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某一拼音发音读错,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跟着读错,甚至很难纠正又或者,我们教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孩子们在第一次学习中,就做错题目,理解错意思,而教师也没有及时帮孩子纠正过来,那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们就总会在这个问题上遇到困难。
所以,大师在文中特别强调地指出:“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那怎样能保证每个孩子在第一次学习中都能深刻理解,不犯错误呢?作为老师都很清楚,现在班上的孩子很多,大家的接受能力又不同,所以真的很难做到人人兼顾那怎样让孩子们对第一次学习感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大师在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我想所谓的“特点”这就要看我们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技巧了,平平淡淡的说教,不会让孩子们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动中一定要有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而且印象深刻大师在文中也特别提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所以老师必须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知识老师要关切地走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困难,因才施教,活动中要针对他们的理解情况,恰当提问,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专门的小任务,请家长引导孩子共同完成当然,在幼儿园读书识字并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待人接物,生活自理等。
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对待每一次传播新知识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第一次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能量,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