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3页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200404 试样 热线 八、、图1、热线法测定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原理示意图用热线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是一种广泛使 用的方法,国家对此制定了标准一一“非金属固体材 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热线法”(GB/T 10297-1998) 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匀质均温的物体内部放置一 电阻丝,即热线,对其以恒定功率加热时,热线及其 附近试样的温度将随时间变化根据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确定该试样的导热系数[1][原理简述]由热传导理论[2]可知,恒定功率的热线对匀质物体进行热传导时,可以用一维柱坐标系的热传导方程对物体的温度场进行描述:1也=迎+ 1四 a dt 6r 2 r dr边界条件为:0 = 0(t=°,rN0),0 = 0(t>0,r=),q = — n^^— = const.(t>0, r=0)[3]=0r 2—0q e 4 at 【r = 4^\ t(1)(2)(3)其中各物理量含义为,t:热线的加热时间,单位为s; r:距热线的距离,单位为m; q:热线 单位长度的加热功率,单位为W/m; 0 :加热时间t,距离热线距离r处的温升,单位为K;「ta:试样的热扩散率,单位为m2/s;入:试样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对于非金属固 体材料,该系数一般小于2 W/ (m・K)。
r 2假设方 一°,即r一 0或at—8,利用Euler公式,忽略展开后二次项以后的各项如果在不同时间t「弓,测的同一点r处的温升为0 、0 ,则:0 —01 2 r r r rt1 12 12 t1根据(4)可以得到试样的导热系数(5)x=qln« 1)=虬ln,2 \)[4]4 n 0 —0 4 nL 0 —0^ 2 1 ^ 2 1(5)式中,I、U分别热线的通电电流(单位为A)和电压(单位为V),L为有效加热长度(单位为m)因此,当等时间间隔测量试样的温升时,ln(t2/tj和0 —0呈线性关系,据此计算^ 2 1试样的导热系数[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试样为环氧树脂,有效长度220mm,直径28mm加热丝为钨杆, 直径1mm,RWu=Q,加热电流3~5A温度测量利用电阻一一温度系数(a r=C1 )线性比较好Q /%/10Ao 1卜100 Q /%/图2、实验装置图的铜丝进行,关系式为:RCu=R0(1+a R t) ⑹R0为0°C时的电阻值铜丝直径,为保证基本不产生热效应, 宜选择小工作电流(<2mA),当试样温度变化时,铜丝电压 也随之变化增加铜丝绕制匝数或减小直径,可以获得较大 变化的电压值。
[实验步骤]1. 由于热丝加热和铜丝电阻测量均采用恒流供电,因此要 确定工作电流大小特别注意:调节电流时,恒流源不 能开路调节(否则Pout,电源会烧毁)2. 将加热丝和采样小电阻串入大电流恒流源,120mV电压表检测大恒流源输出和加热丝工作状态(实验要求加热功率变化小于土 1%)将测温铜电阻 和采样大电阻串入小电流电路,120mV电压表检测小恒流源输出和铜丝电阻变化3. 确定各连线没有问题后,先接通测温电路,再接通加热电路,稳定10分钟左右后开始记录 数据,时间间隔自定,电流稳定性观测间隔约5~10分钟,铜丝电阻测量一般取2~5分钟记 录一点,工作过程1~小时尽可能保持环境稳定[数据处理]1. 数据记录初始温度t=C;单位时间间隔的加热电流、电压,铜丝电流、电压;结束温度t=C2. 实验报告要求:1) 记录实验仪器规格2) 根据初始时环境温度,铜丝的电阻一一温度系数、电流和电压值确定的铜丝的R03) 写出求解环氧树脂导热系数的过程(包括公式推导、数据代入过程等),可以用坐标纸或计 算机处理数据4) 分析加热功率是否满足波动小于土 1%5) 分析改变实验条件,如加热电流、测温电流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6) 总结实验的特点及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解决设想7) 你是否愿意将此实验该为计算机采集请与老师联系E-mail参考文献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一一热线法”(GB/T 10297—1998)2. 奥齐西克编着,俞昌铭译,《热传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 朱鹤年编着,《物理实验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4. 杨述武主编,《普通物理实验(四、综合及设计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