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docx
6页《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之邯郸勺丸创作云梦县义堂中学王丽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人教版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的内容,是在介绍了碳单质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后,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之后,再来进行实验,可以加深、巩固对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的认识,使本章内容更具有完整性本节课内容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可以让学生对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及提高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影响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不竭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绝大多数处在15—16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一操纵兴趣”不竭迁移学生在前面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性质有关,而且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元素的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变更或物理变更来实现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且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敷,学习过程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2、教法选择在教学中多次采取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观察法、比较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教学过程将一些枯燥和晦涩的问题寓教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实验现象及性质分析做到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1、实验探究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四、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药品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玻璃片大理石、稀盐酸(1:2)蒸储水、火柴教学流程活动【导入】请同学们一起呼气,一起感受一下我们身边的二氧化碳,那要在实验室收集一瓶二氧化碳能不克不及靠呼气这种方法呢?引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新课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分析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原料及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实验装置由气体的特性确定检验方法(1)根据反应原理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的条件——(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__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一一(3)总结归纳设计装置反应原理: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解释不克不及用浓盐酸和稀硫酸的原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瓶口向上排空气法;装置改进及其优点。
4)确定实验步调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下带导管的橡皮塞,放在桌上,用镣子取约5g—10g(5小块)石灰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倾倒15mL左右稀盐酸,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观察现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做验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检验方法: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3.巩固练习、课堂小结4、实验改进及效果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两个体现: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四个突出: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氯围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出现一定的反差,实践过程没有设计的那样理想化,在实际中流露一些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我们不克不及读问题所压倒,要对问题进行深刻探讨本节课依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仅仅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