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doc
4页2013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何赛男一、考情分析 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本次考试完全采用中考考试模式,分三个部分,第一题选择题12个,判断题5个,材料题2个,探究题1个,并且采用的是2012,2009年的中考真题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同时体现了历史考试要开卷考试的特点,避免大面积的生搬照抄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及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 :从整个卷面看,这次考试126班共44人20人及格,2人优秀,127班34人,22个及格,及格率不高究其原因,由于平时考试范围太小,内容集中,此次跨度四本书、难度较大,多数学生不能够适应,但还是部分学生还取得了90分的成绩,这说明学生们平时基础不太牢固,在知识点以及做题技巧方面非常欠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在短时间内提高是非常有可能的,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小,但得满分的学生不多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7小题、第19小题和第20小题在解答第17小题时,很多考生是按照思维惯性,在作原有题的基础上,不加思索的选择了B项,解答第20小题时,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第二大题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不会读题,可以说完全没有读题的习惯,看到题就照搬书,不结合题目,比如18题的第一题,依据材料一回答问题,答案就在材料题一得出,但很多学生直接照搬书本, 可以说这张卷子上,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真正理解到这些内容的同学并不少,但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3、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题意,但仍有部分学生考完后反映,答题时没有思路,找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另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虽全面,但层次不清,没能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类归纳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1、知识点的巩固加强,个个过关至少让学生对知识点熟悉2、加大对历史题目的技巧点拨 ①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②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③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特别是准确掌握时间,少写错别字,避免概念含混,漏字等现象 ④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 3、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4、针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基础好的(比如彭新欢,喻庆华等),尽量让其多训练运用层次方面,争取更优;中等基础的(如周鑫游等),加强基础外注重理解层次,争取材料题多得分;基础差的(如周乾隆,黄伟强等),先进行心理沟通,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帮助其把一个个知识点过关,打好基础,争取把容易做的题目分数都拿到总之,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