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二).doc
8页高一地理寒假作业(二)一.选择题1.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闭路电视信号受到干扰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传送的广播、电视、信号受到干扰 ④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五彩缤纷的极光现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2.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现是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和成分相同 ②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和地球的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3.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这是因为A.多云的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B.大气辐射强烈C.地面辐射强烈 D.大气逆辐射强烈4.下图中甲处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读图,完成 5~6 题。
5.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6.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7.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戊五地的夜长情况,则五地中 夜 长 ( h) 4 8 12 16 20 24 0 甲 乙 丁 丙 戊 A.纬度最高的是丙地B.甲与戊纬度数值相同C.丁地夜长与乙地昼长相同D.该日丁与丙正午太阳高度相等8.下面的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9.东 亚 季 风 形 成 的 原 因 是 A.风 带 位 置 的 季 节 移 动 B.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C.气 压 带 位 置 的 移 动 D.气 压 带 和 风 带 位 置 的 季 节 移 动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 a、b、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 10~11 题10.与河流位置 a、b、c 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11.下列属于该河河口形成的地貌是A.沟谷 B.瀑布 C.冲积扇 D.三角洲12.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 增加 B. b 增加 C.c 减少 D. d 减少13.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二.综合题14.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以 为主,这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2)乙图基本反映了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请你简要描述其特点: 3)丙图反映出欧洲西部国家 业发达4)2012 年第 30 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在伦敦当地居民餐桌上多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原因是 ;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水果的气候条件是 5)欧洲西部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向小城镇和农村回流的现象叫做_______,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
1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 A 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C、D 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2)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甲地缺水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目前正在采取的开源措施是 (3)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和 ,城市化的动力是 4)丙地气候能反映出 B 区域的自然特征是 因此, 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B 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5)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的跨 B、C、D 三个地理区域的工程是 16.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B(1)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在图中①地旅游,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城市多分布在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代号)地貌类型上3) 图示地区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目前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全国近 90%。
试分析该地区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高一地理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DDDAB 6~10DBCBA . 11~13 DBD二综合题14.(1)平原 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2)终年温和湿润 (3)制造(工) (4)畜牧业发达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等 15.(1)地势 秦岭—淮河一线 (2)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南水北调 (3)混合农业 工业化 ks5u(4)干旱 水资源 荒漠化 (5)西气东输16.(1)荒漠化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两点即可)(2)C B(3)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两点即可) 水资源紧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