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24页第四章地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牛轭湖是平原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B. 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C. 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D. 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2. 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A. 扩大灌溉范围B. 降低河流落差C. 缩短航运里程D. 避免洪涝灾害?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3. 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 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B. 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 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D. 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4. 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 海平面上升B. 沿海地壳下沉C.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 该区植树造林?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56 题5. 该地区的地貌有()沙丘海蚀崖三角洲平原风蚀蘑菇A. B. C. D.6. 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波浪侵蚀作用流水堆积作用冰川作用A. B. C. D.?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回答7 8 题7. 该沙丘位于()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8. 下面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BCD?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的关沟段铁路读图,回答910 题9.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 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 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 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 发展沿线旅游业10. 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 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 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 增加了工程量?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 题11. 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接近()A. 600 米B. 650 米C. 700 米D. 800 米12.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A. 方案 1B. 方案 2C. 方案 3D. 方案 4?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回答1314 题13. 甲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A. 29 米B. 31 米C. 39 米D. 41 米14. 图示区域内,进行新村落建设最合理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丁?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图,回答1516 题。
15. 下列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 “桥” 风力堆积作用而成B. “桥” 流水侵蚀作用而成C. “桥” 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 “桥” 干旱地区比较常见16. 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壶穴又称“瓯穴”,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 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回答1719 题17. 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冬季18. 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乙、丙、甲19. 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量C. 地势D.基岩性质?河流阶地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回答20 一 22 题20. 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 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 地壳垂直下降、流水堆积D. 地壳垂直上升、流水堆积21. 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次数最可能是()A. 1 次B. 2 次C. 3 次D. 4 次22. 早期人类活动都选在河流阶地,其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沃B. 洪涝较少C. 交通便利D.气候湿润?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
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 年蓄水, 2002 年开始调水调沙试验读黄河口沙嘴动态过程图,回答2325 题23. 图中南部沙嘴急剧蚀退的原因是()A. 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增加B.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C.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D. 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24. 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是()A.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B.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C. 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D. 黄河改道,北汊入海口泥沙淤积25. 2003 2006 年,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C.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D. 气候异常,降水增加二、综合题(共50 分)26. 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暖温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1 分) ()A. 山东半岛B. 江南地区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 2)图中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三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_简要说明造成、三地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3 分)(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 分)27. 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考察的地貌图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 分)ABCD(1)写出地貌名称:A_,B_ (2 分)(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考察的最有可能是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_ (2 分)(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看见了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学生乙考察的是_图,图中显示的河流入海口附近的主要地貌是_ (2 分)(4)结合图中信息,简述B、D(河流入海口附近)景观成因的异同点6 分)28.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材料一黄土峁、黄土墚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5 分)(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5 分)(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 分)29.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1)填出河流在A、B、C 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作用的方式6 分)A_,以 _作用为主B_,以 _作用为主C_,以 _作用为主 2)A 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深, _大,多 _,水能资源 _;C处河段特征:流速_,泥沙 _,江面宽广,利于_ (7 分)(3)若河流A 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1 分) ()A. “U”形谷B. 喀斯特溶洞C. 瀑布D. 河口三角洲(4)C 处易形成 _(地表形态) ,原因是什么?(2 分)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 【答案】 D【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河流弯曲到很大的程度后,通过自然裁弯取直或人工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牛轭湖2. 【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
能够减轻洪涝灾害,但不能避免洪涝灾害3. 【答案】 C4. 【答案】 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5. 【答案】 C【解析】图中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物、三角洲,都属于堆积地貌,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6. 【答案】 A【解析】海岸沙丘是海滩物质受风力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7. 【答案】 D【解析】 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 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8. 【答案】 C【解析】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
故选C9. 【答案】 C【解析】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 为了减小坡度, 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10. 【答案】 B【解析】“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了隧道开挖长度,减少了工程建设费用,降低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11. 【答案】 D【解析】图示等高距为100 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 米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 米,则高差为600800 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接近800 米12. 【答案】 C【解析】山区修建公路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较小方案2 在甲处基本垂直等高线,坡度太大而不合适方案1 在乙附近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多且密集,因此不合适 方案 4 沿线高差太大, 且穿越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因此不合适13. 【答案】 C【解析】甲地黄土表面高度820840 米,底面高度800820 米,最大厚度不超过40 米, C 项正确14. 【答案】 D【解析】丁地不在沟谷、陡坡,其所在地等高线最为稀疏,地形平坦开阔,为村落建设最合理的地点。
故选 D15. 【答案】 D【解析】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由海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如我国云贵高原一带;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16. 【答案】 A【解析】黄土桥是两个陷穴由于地下水流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在陷穴间的残留土体就形成黄土桥17. 【答案】 B【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18. 【答案】 C【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阶段壶穴如“碟型”,甲阶段壶穴如“”倒型,丙阶段壶穴如“锅”型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19. 【答案】 A【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