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区域分析.pdf
2页黎平县区域分析1.基本概况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黔东南州南部, 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 道侗族自治县, 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 西连黔东南州榕 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 头堡全县辖 5 个街道、 13 个镇、7 个乡、2 民族乡,县辖面积4441 平方公里, 人口 55 万 (2012年) 人, 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县(市) 县内聚居着侗、汉、苗、水等众多民族,其中侗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71% ,是 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有“侗乡之都”的之 称 2. 地理环境、资源特征分析 2.1 地理环境 黎平县位于东经 108°31′~109°31′,北纬 25°41′~26° 08′之间,地处 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 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 9.8℃ 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 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 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 从江 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
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 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1]2.2 自然资源 林业是黎平的传统产业,早在清朝乾隆四年(1739),黎平开始人工造林,乾隆 四十二年( 1777),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木材畅销江淮 两广260多年营林的风风雨雨,黎平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营林经验,创造了无比 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70 万亩,森林覆盖率 65% ,活立木蓄积量 1415万立方米, 位居全省 10 个林业县之首, 有 24 种国家保 护的珍稀树种, 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 野兽种类为 52 属 675 种以产杉木为主, 故有“ 杉木之乡 “ 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8% ,主要树种 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6]2.3 矿产资源 黎平县至今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金、磷、锰、煤、压电水晶、硅质原料,水泥用 石灰岩,饰石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矿矿床、矿点(矿化点)106 处其中 37 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68 处探明储量属大型矿的有8 处,属中型矿的有 16 处截至 2005 年底,全县开发利用矿种主要有5 种,共有 各类持证矿山 19 个,主要开发矿种为金、硅石、饰石板材、建筑用砂石、砖瓦 粘土等。
在各类持证矿山企业中,按矿种分有:金矿1 处,硅石矿 1 处,锦石板 材矿 2 处,建筑砂 6 处,砖瓦粘土矿 9 处,按矿山规模分,均为小型矿山[6]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12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9.51 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超过全州3.6 个百分点,超过了 “ 十二五 ” 规划的 18 亿元目标农业总产值完成20.27 亿元,同比增长7%,粮食总产量16.92 万吨, 同比增长1.14%工业总产值完成32.87 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总收入完 成 6.8 亿元,同比增长28.56%,增速排名全州第5 位,大幅超过“十二五”1 亿元目标金融存款余额67.32 亿元,同比增长14.76%;各项贷款余额63.25 亿元,同比增长22.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65 亿元,超过了“十二 五”20 亿元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35元,增长 7.6%,比“十二五”目标增加93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98元,增 长 10.7%,比“十二五”目标增加39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