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路径.docx
7页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路径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则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是,东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区域,因而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在东亚也就显得尤为激烈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先后出台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也有国家正在酝酿其大学卓越计划日本作为东亚的经济大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中,以持续的战略规划为推手,以激活大学内部组织的活力为重点,以有效的过程管理为保障,促进了本国大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 一、从远山计划到COE计划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于长期低迷的困境日本政府通过反省,深刻地认识到,只注重技术模仿,缺乏原创科技,是导致经济不能很快摆脱不景气的重要原因,重振日本经济的出路就在科技自主创新大学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大学的知识创新能力,便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从1991年起,日本政府实施了为期10年的研究生院重点化改革,试图使部分国立大学由以本科教育为中心转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中心,从而促进知识创新活动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引领整个高等教育的变革。
但是,这项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立大学活力不足的现状,更难以触动日显僵化的高等教育系统1995年11月,日本议会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由技术立国转向科技创新立国在这一战略转移中,大学的作用被凸现出来,体现出科技体制创新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大学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大学的活力 进入21世纪,小泉政府上台,强力推进结构改革,以增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经济复苏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小泉打破任用党阀为大臣的惯例,启用长期担任文部科学省官僚、力主改革的无党籍人士远山敦子为文部科学大臣2001年6月,上任2个月的远山推出了“大学结构改革的方针”(又称“远山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对国立大学进行体系重组,引进民营管理机制、实行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引进第三者评估制度、推动大学开展竞争;并明确指出,没有大学的改革,就没有21世纪日本的发展,要以大学改革为起点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该计划首次提出了“TOP30方案”,即建设30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2002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并决定实施“21世纪COE计划”所谓COE,是Center Of Excellence的缩写,即卓越中心的意思。
COE计划又对“TOP30方案”作了修正,最重要的修正就是用项目竞争方式取代指定机构方式,使所有具有博士生培养资格的大学都可参加项目申报,连续3年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遴选,确定若干有知识创新潜力的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规定每个基地每年补助1亿至5亿日元,连续补助5年 从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化到“21世纪COE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中资源配置投向由注重均衡转向重点投入,资源配置方式由分配型转向竞争型这一政策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种有目的性的重点投入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更有利于引导知识创新活动服务于国家发展利益,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可控制性而竞争性的配置方式有利于克服大学组织惰性,激活大学系统改革的内生变量,使老牌的国立大学不能再坐享“钦定”的好处,给予各类大学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二、21世纪COE计划的战略框架 “21世纪COE计划”从2002年开始实施,连续三年分类进行了基地立项的遴选,并且规定,基地立项2年后必须进行中期考核总结这三年的遴选考核过程可以看出,该计划有着完整的战略发展思路,有着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正是基于前期战略发展框架的合理构建,才使其能够顺着既定的思路不断发展。
1.知识发展战略COE计划的直接目标,就是推动知识创新从三年立项申报学科领域的安排看,2002年有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电气、电子,人文科学和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领域;2003年有医学类,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其它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领域;2004年只设革新的学术分野一项很显然,COE计划的分类申报,并不是简单地按学科门类排序分列,而是突出了推动知识创新的战略意图,即以学术前沿突破为先导,以基础知识创新为根本,以知识整合、学科革新为抓手,以文理倚重为特质它充分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当代知识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大学知识生产特点的认识从实际申报立项的情况看,2002年申报的464项中有113项获准立项,中选率为24.35%;2003年申报的611项中有133项获准立项,中选率为21.76%;而2004年申报的320项中只有28项获准立项,中选率仅为8.75%这一方面表明对于革新学术领域的开拓,大学目前能力还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立项控制极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实际上也就起到了价值引导作用,有助于推动高水平的学科创新 2.组织发展战略。
COE计划的一个间接目标,就是激发大学的组织活力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提高大学系统的活力COE计划允许所有具备博士生培养资格的大学参与竞争,不分国立、公立还是私立,这就调动了所有这类大学的积极性如2002年私立名城大学的“纳米制造”、2003年私立久留米大学的“尖端癌症治疗研究”、2004年兵库县立大学的“推动以构造生物学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等,这些私立、公立大学都算不上有名的大学,但它们都能够以自己的特色学科和方向在COE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改变了过去在政府重要资助中被边缘化的状况另一层面是提高各申报大学的内部活力基地立项申报要求各大学在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力量的整合,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提出有开拓性、创造性、开放性、有学校特色的项目,因而项目要由大学校长领衔申请这就促使各参与竞争的大学打破内部的学科壁垒,建立学科合作的体系和有效协同的机制 3.运行控制战略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也是COE计划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此前的传统做法而言,COE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行第三者评价第三者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性和学术的民主性,有效地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和利益关系者的干扰。
COE计划的实施委托作为非政府组织的日本学术振兴会具体操持,该会专门设立了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江崎玲於奈为首的“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负责基地项目的终审委员会下设综合评审委员会和学科评审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评估,评估分为立项评估、中期评估和结果评估就运行控制而言,项目启动后2年的中期考核最关键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运行状况、对立项批准建议的处置、需要改进之处考核成绩分为5个等次:计划顺利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可能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要更加努力;达到目标有困难,需要适当调整;即使努力也难以达到目标,要重新制订目标,大幅度缩小计划;今后努力也难以达到目标,当中止基地建设此外,COE项目还采取了严格的后续绩效拨款制度,即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奖优罚劣2002年立项项目经过2005年中期考核,后续年度拨款中,一等项目平均增幅达18.3%,二等项目平均增幅为2.8%,三等项目平均降幅为9.4%,四等项目平均降幅为68.2% 三、新一轮COE计划的战略调整 “21世纪COE计划”的实施,给日本高水平大学吹入了一股清新之气2005年12月,文部科学省对设立研究生院的558所大学的校长以及所有基地负责人、审查和评价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反映普遍良好。
当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高等教育发展愿景》中,提出要在总结“21世纪COE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推出新一轮COE计划,重点建设在国际上有吸引力的世界性的教育研究基地,并且在向政府提出的咨询报告《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中,强调要坚持大学系统改革的方向,继续执行建设“世界的研究教育基地”的方针,实施新一轮COE计划,真正造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的研究和教育基地 2006年3月28日,日本政府内阁决定实施第3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年~2010年),预算投入25万亿日元计划进一步强调,要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使之能够与世界先进大学比肩乃至领导世界科学技术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研究生教育振兴纲要》,重申了实施新一轮COE计划的战略意旨根据这些战略决策,2007年文部科学省正式推出了新一轮COE计划,即“面向全球的COE计划”,表明了COE战略的新高度——构筑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新一轮计划要求更高,提出要有飞跃式的发展,突出原创性成果;投入更为集中,预计总共只批准150项;支持力度更大,每个基地项目每年预算5千万至5亿日元;更加侧重“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强调适应新的学问要求;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建立良好的外部协作机制,引入国际性评审,提高国际认可度;更加强调人才培养,要求营造能够使年轻研究者和博士研究生专心致志独立进行研究的环境,加大经济资助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以前关于COE基地的提法是“研究教育基地”,现在的提法是“教育研究基地”,这一词序的变换,蕴含着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更加重视 在更高战略目标思想的指导下,新一轮COE计划申报评审更加注重知识创新活动的原创性、未来性、国际性,注重对年轻研究者的培养和支持2007年度政府给予新一轮计划的预算为231亿日元(不包括上一轮计划的后续投入),总共收到111所大学的281项申报,28所大学的63项获准立项可以预见,日本COE计划作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牵引车”,将会有效地激发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的活力,带动日本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促进日本知识创新水平跃上新台阶 四、积极的战略推进促进了高校的内涵发展 在长达20多年的过程当中,日本政府的政策推动,各高校的踊跃参与,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无疑都使日本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首先,高校自身造血功能得到提升有效的战略并不只在于现实利益的实现,更在于大学系统和学校组织内涵的发展,以实现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创造的可持续性日本的COE计划把大学的结构改革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掘大学系统和学校组织蕴含的内在动力,是非常有眼光的。
它比单纯追求显性成果更有成效,也更有后劲比如项目开放申报,有些不起眼的地方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也能积极参与竞争,并以其特色学科项目申报成功,无疑大大鼓舞了这类学校的士气又如项目强调大学校内多学科综合,这对于打破学科分割的状况十分有利据调查,大部分基地项目负责人认为,基地建立起了跨学校组织的实质性合作、协同体制,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基地成员形成了配合教育研究活动进行改革的意识总体而言,提高造血功能从短期来说可能很难真正看到效果,但已有苗头显示日本COE大学知识创新的活力在不断增强如基地教师发表论文数普遍增加,2001年基地立项前为24505篇,2005年达到27148篇,增长11%;基地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共同研究的项目也大幅增加,增幅达52%另外,召开学术会议的数量增长了1.3倍,国际学术会议也同步增长,其中在国外举办的增长了1倍 其次,研究和育人两手硬世界一流大学的杰出,既表现在高水平的知识创新活动上,也表现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上,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日本COE计划把振兴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最直接的效应是各基地博士生报名人数增加,同时,博士生们对研发事业的兴趣在增强,毕业生到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部门就职的比例大幅提高。
基地高水平研究活动以其开放性、流动性和国际化,使博士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和锻炼的机会看得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