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小龙谈用户体验:做到“自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11543888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6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小龙谈用户体验:做到“自然” 个人对用户体验的目标是,做到“自然” 举几个例子, 1,我观察3岁的小孩用iphone很容易上手比方,iphone的开 锁,小孩甚至不用学就会用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同时iphone通过箭头图标,向右滑动的文字条(小孩看不懂文字),来暗示手指触摸向右滑动来解 锁自然和人的天性是一致的大人因为成年后受污染较多,反而不一定立即学会iphone解 锁,可能需要看文字解释来理解所以不识字的小孩可能比老年人更快学会使用iphone需要用文字来解释的交互不是好交互 2,Apple在“自然”体验上做了很多尝试比方,通常PC下的“文件夹”(甚至“文件”)是不太自然的电脑概念,被从iOS里面取消(文件只有和能解释它的应用关联才有意义)MacOS尝试改变触控板的传统滚动方向,将手指滑动改为和内容一致的方向,并称之为“自然”模式,即,以前的触控板的滑动方向是“不自然”的这样的改变很需要勇气,但也许Apple觉得长远来看更自然的模式才更有生命力,哪怕暂时会改变用户习惯而让用户不适应 3,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关的的`摇一摇是个以“自然”为目标的设计。

      抓握”,“摇晃”,是人在远古时代没有工具时必须具备的本能提供了激发人类这项远古本能的条件设计“摇一摇”时,目标是和人的“自然”或者说“本能”动作体验做到一致摇一摇的体验包括:动作 - 摇动;视觉 - 屏幕裂开并合上来响应动作; 听觉:有吸引力(男性是来福枪,女性是铃铛)的声音来响应动作;结果 - 从屏幕中央滑下的一张名片整个界面没有菜单和按钮但几乎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交互体验了感谢,让远古时代人们通过投掷石头来“连接”到其他人,进化到摇动来虚拟地“连接”人 摇一摇上线后,很快就到达每天一亿次以上的摇一摇使用次数简单而自然”的体验人人都会用,并且因为“自然”,而“自然而然”地去用它它也没有高端和低端人群之分摇一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一种通过肢体而非鼠标(甚至触屏)来完成的交互,也许代表了未来移动设备的交互方向(bump在这方面做得更早)顺便说下,经常有人说摇一摇是学line的,事实上,我们做摇一摇的时候,还不知道有line这个软件考据一个应用“抄袭”了谁,除了获得心理安慰之外,并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pony三年前曾经送给很多人一本书,《dont make me think》,光从字面理解,也是这个意思。

      自然的体验是不需要用户去思考的我个人也欣赏原研哉等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应当挖掘人的本原的体验倾向 “自然”并不只是在交互等体验上表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程序员都知道面向对象的方法的核心是更“自然”的对复杂事物的建模方法,“分类”是其核心之一同样地,产品经理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需要有一种符合“自然”原则的建模方法,来通过产品构造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联系来映射和解决问题没有开发训练的人同样可以建立“自然”思维方式,事实上,“分类”是人类模式化和识别外部世界的本能方式,如果有意识地对任何问题都从“分类是否合理”的角度来考察,时间长了,会建立起直觉式的分类感觉,而防止形成“大杂烩”式的结果而对任何一个界面和交互,同样可以用“dont make me think”或者“是否自然到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使用”来反复思考 比方,我们会鼓励每个界面尽可能有且只有一个突出的按钮作为用户不用思考就默认去点的操作点当思考过一千个界面的交互后,对哪些交互是自然的哪些是不自然的就会很容易判断到即便对于司空见惯的体验点,加以反思也会发现改良余地,比方,对一个列表,需要显示总的条目数吗(比方通讯录有多少人,用户需要这个数字吗)?一个进度条,需要显示百分比吗?数字对用户是自然能承受的反应吗? “自然”可能容易导致玄学,因此这里想强调的是,“自然”的思维方式一般是需要长期的非常理性的训练才能获得,而不是突然幻想自己获得了一种使用“自然原则” 的能力。

      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问“乔布斯为什么能凭直觉知道该怎么做”我认为没有任何人有天生的可重复的直觉来立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比方,对于复杂事物,如何“抽象”为一个简单模型,是需要大量案例锻炼的但是,如果经过一万小时的有意识的朝某个方向的训练(比方对“自然”的反复思考和实际工作练习),并且是极为理性的思维和实践训练,是可以获得一些直觉的大量的理性训练有助于形成一种对同类事物的识别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直觉比方大部分中国人其实是没有经受过“简单是美”的训练的,表现在现实中,很多人其实是很难承受一套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的居室的只有当对“极简”有反复体验和思考,才能将“简单是美”变成骨子里的审美观,并表达在设计中 简单和自然是什么关系?简单为什么就美了?留给你去想 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