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中脉七轮方法详述汇总,推荐文档.doc
14页中脉七轮,是佛家人体修炼的能量管道!相当于道家的黄庭(在人的身体中前 有三田,后又三关;中有三庭)黄金殿道家以炼精化气打通任督二脉,进而开通 奇经八脉;从而百病不侵!佛家靠中脉修炼强化明点,内外相通;进而收放自如连 接大宇宙!佛道两家虽然修练方法不同,然殊途同归;同登彼岸!共同通往幸福的 康庄大道 如何【打通中脉】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 "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 "啊缚 都底",藏语称作 "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 ,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 ;"大道脉 "则代表 中脉为成佛之捷径 ,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 ;"阿缚都帝 "是梵语 ,意为能产生俱生妙 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 ,有成就之母的意思 ;"根打玛 "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 ,意 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 ,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中脉之重要 ,是因为它是众生脱离苦海的 捷径 ,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 ,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 ,而且生死涅磐已无差别 ,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 :"气 不入中脉者 ,妄想证菩提 ,如若手捻沙 ,欲得酥油者 "。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 脉呢 现在将中脉开通之后的一些现像介绍出来 ,让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开通了中 脉 力大无穷 具备五眼六神通 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修者所有之言语 ,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中 脉开通之后 ,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 ,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具无漏 神通不要用功法治病当然 ,修行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也是正 常的如果没有 ,更应该视为正常 【原理】 :人类的绝大多数疾病是心病心病既 除 ,大多数人的身体疾病往往逐渐自愈既然斩草须除根 ,不必枝叶动刀 ,那么 ,就不必 针对一个又一个的疾病去费心地修练了不过 ,功法是在潜意识层次修行 ,是"灵魂深 处的觉醒 ",修行成果反映到身体层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 ,不要急功近利地去 追求疗效修行中有什么身体感受 ,不要在意尤其是千万不可追求时下正时髦 的各种身体觉受 ,也不要顺应身体或心理的需求享受或厌弃某些觉受 【原理】 :有 没有所谓觉受并不表明修行境界的高低 ,相反 ,注意任何觉受都会使修行仅仅停留在 身体阶段 ,耽误了更深层次的探求。
3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步 ,哪怕某些步 骤看起来没有意义并且在本阶段 ,不要随着自己的意愿修改修行步骤 ,否则,可能还得从头再来 【原理】 :一年级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 ,你不必选 来选去另外 ,如果你不定下心来学完哪怕最次的一年级教程 ,你恐怕将一直停留在 一年级水准如果修行中途被打扰 ,没关系 ,立即起身去处理一下 ,找机会再来 没有什么惊功之说 ,也不要责备各种干扰因素 【原理】 :修行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 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出家人 ,我们更不提倡脱离生活的纯粹修行 ,因为 那不现实因此 ,修行不该是一种压力 ,不该成为生活的对立面只有修行成为生活 的一部分 ,它才会长久事实上 ,哪怕你只修了一步 ,也已有了这一步的成就了 功法重在修心 ,因此 ,各步骤中所推荐的姿势 ,气路,意念等都不是死套路 ,应注意体会 其中所暗示的人生意蕴出於同样的原因 ,功法尽管看起来是一种专修的法 ,最好的 修法却是在曰常生活中不修而修 —— 悟即是修当然 ,拿出一定的时间专修也是必 需的,尤其是在初期 【原理】 :佛教的基本世界观里讲 "万法唯识 ",是说万事万物只 是一种心识通过修练功法可以证到这一点。
这是后话不过 ,功法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彻悟人生的真谛 ,这也要求修行者不要在技巧之桥上作过多的停留 第一步 准备 1暂时封闭 , 确信在静坐期间无人打扰声响熟悉 ,确信不会突然传来怪声 , 确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声音会吸引你的注意力通风良好 ,确定周围的气息已经 可以习惯并能逐渐漠视杂事已了 ,确实没有必须在静坐期间去做的事情 安全舒适 ,确信静坐期间不必担惊受怕或因衣 ,食等问题而有不适感 【原理】 : 这 样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这样营造外部环境 ,其实是在调整心理状态 ,倒不 是一定要作出什么严格的准备才可以正式开始修练所以 ,不可忽视这一步 ,也不可太认真我们的人生太紧张 ,生活环境给我们的压力也太大能够这样地准备 ,不是 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吗 当修行者这样准备时 ,他已从对外物的依恋中解脱出来 ,开始进 行生命内求了是的 ,让我们从纸醉金迷 ,五光十彩的歌舞厅 ,社交场,从美酒佳人 ,好 马名车的陶醉中暂时走出来 ,进入一个仅仅属于你自己的封闭世界中 ,体验一下生命 本身吧 ! 第二步 入座 1把光线调整到自感最舒适的状态找一个自感最舒适 的方向用一种自感最舒适的姿势在垫子上坐稳。
4自我确定一段可以保证 坐到底的时间最后确定一下第一步是不是已做好 【原理】: 这已经是开始 修练了试想 ,我们曾有过多少次机会允许自己这样舒服 即便夜晚 ,若非已是万分疲惫 ,我们往往难以停下忙碌的身体然而当你把疲惫的身体扔到床上时 ,你又把这份疲惫带到了梦中让我们主动地给自己一段放松的时间 ,留出一个没有 外界感官刺激的时刻 ,去生命的自身寻找一份舒服的感受吧 第三步 调身 1晃一 晃身体 ,把每个部位都调整到较舒服的状态把坐一会儿可能会不适的部位多活 动一下 ,以保证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动确信可以保持不动时 ,告诉自己正式开 始坐禅整个坐禅期间如果身体再次感到不舒服 ,可以重复这一调身过程 【原理】 : 人类的习惯性趋向是极其顽固的坐得久了会累这种潜在意识是静坐的 最大敌人其实这是心理暗示的恶果经验曾告诉我们 ,如果不在意 ,人常常可以坐 很久所谓修行 ,最根本的就是改变 ,调整这种与生俱来的思维趋向这一步的目的 是提前实现某些习惯性趋向并暗示自己可以坐很久 第四步 调息 1开始注意自 己的呼吸 ,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变化更深一层地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细微 变化感受呼吸的具体部位。
4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了胸部注意是不 是把气吸进了腹部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全身后又从全身呼出注意全身 通透的感觉 【原理】 : 呼吸是人类最主要 ,最永恒的事业之一呼吸是生存的基 础对於常人来说 ,这是不可停止的第一事务然而 ,呼吸是可以减缓乃至在感觉中 消失的 ,这是一个事实修练一段时间之后即可得到亲身体会那时 ,因为这人生第一事务都已平缓乃至无觉了 ,其他事情也就渐渐地不再令人烦乱了你将获得一份 平和 ,宁静的人生这也是一种事实另外 ,作为人体第一生理现像的呼吸 ,对它进行 的调整 ,也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尤其是内脏的调整因此 ,功法从呼吸入手进行修练 更进一步来说 ,这一步是让你的思维集中起来去观察身体的变化 ,因此 ,这种修练也是 思维训练的前期准备阶段下面将会谈到 ,思维训练是修行的根本功法 第五步 观 脉 1感受身体内部通透空洞的状态这种感受可以认为是一种观察内观凝神注意 ,开始进入生命内观阶段观察身体内部空洞透明的样子 ,乌蒙蒙 ,白茫茫, 朦朦胧胧 ,混混沌沌在中空的身体中观察中脉这是一条似有似无的亮线 ,从 小腹开始往上通往头顶百会穴 (头顶中央部位 ,大约有麦桔那样粗细它最初只是一 种想象 ,观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真的看得见 ,就像梦中看见光线一样清楚地看 见。
5集中精力观察这条中脉 【原理】 : 这一步正式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思维 是人类的又一根本特徵如果说呼吸是人类生理的根本基础 ,那麽 ,思维就是人类心理的根本功能从整体上讲 ,人生是一种感觉因为有感觉 ,我们知道自己还活着;因为有感觉 ,我们分出了自己和世界世界是感觉中的世界 ,自己是感觉中的 自己世界和我们自己只是一份感觉物件而已如果没有这种感觉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存在, 世界对於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从生理上讲 ,人生是一系列感觉的集 合那麽 ,是什么在进行这种感觉呢 是我们的认识一切感觉都是认识的手段 ,是认 识的触角与资讯源认识才是人生的根本属性认识是什么认识 ,具体表现为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 ,是人类思维的出发点与归宿大脑的思维以一定的认识论 (世界观 为标准 ,支配并处理着人类的感觉过程 ,然后,形成新的认识从而形成各种情绪 ,表现各 种行为这就是人生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 ,思维过程是人生的本质过程因此 ,功 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思维为目标进行修练这也就是佛教中的念力修行当你内观 自身时 ,其实不是在看 , 是在想 ,在进行特定的思维佛教强调万法唯识 , 世事无常意 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只是一种认识 ,一个幻觉 ,是人戴着有色眼镜所看见的色彩 ,本质上 并没有客观存在的不变的实物。
看透了这些 ,就是看破了红尘因此 ,佛法中关於念 力(即思维的修行部分最为详细 ,精彩其中 ,尤以藏密功法最为具体 ,实用 ,可操作性 及实效性都非常强 中脉修法是其筑基法要 ,很值得精修需要再次强调 ,这里的观 , 是想所说的各种景像 ,是一种想象 ,一种幻觉不过 ,从机理上讲 ,平曰里在我们眼前 所显现的各种视觉景像 ,最终也只不过是大脑思维在大脑皮层的一种演化而已 ,也是 一种幻觉只不过这种景像的形成 ,在平曰是受到外界的光线刺激 ,修行时是通过想 象而产生因此 ,修练时所看见的脉像 ,光影等幻象 ,也是可以像平曰所见一样的清楚 的当然 ,这需要相当的功夫才能达到这种功夫就是定力 第六步 数息 1现在 , 边观脉边呼吸方法如下 :吸气时从中脉的下面往上看 ,呼气时再从上往下看均匀 呼吸 ,均匀观察开始进入中脉呼吸阶段持续进行中脉呼吸并开始查呼吸次 数一吸一呼算一次持续数息 ,出现错误从头再查 ,直到可以没有错误地查到 一千数以上数息过程中会出现纷乱的思绪或各种感觉 ,不要管它 ,一直数息 此时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微弱 ,越来越缓慢 ,甚至达到无息状态 ,即可不必再查 ,逐渐进入 下一步修练。
【原理】 : 这一步开始练定力所谓定力 ,是指心念可以长时间专注 於某一心境的能力 ,即思维对某一过程的专注程度这是人生品质评价的一个重要 指标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看 ,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专心致志的结果从情绪上来 看,当思绪可以集中于一境时 ,我们处於心平气和的愉悦状态之中 ,反之 ,波动,混乱 ,游移不定的思绪则表现出烦乱 ,懊恼的心情另外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 ,念力即意志力 ,定力则具体指意志力的坚强程度因此 ,定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人的自 控能力的高低 所谓定力的修练 ,就是对於生命自控能力的修练这是一件极为有 价值的事情 ,因为 ,人类的自控能力正在逐渐减弱情绪失控 ,行为错乱的人越来越 多我们正在成为欲望与情绪的奴隶 ,社会时尚已深深地操纵了我们盲从 ,妄动 ,放 纵,任性 ,人类正在可怕地丧失自主性在这个繁杂混乱的时代 ,为了生命的快乐与自 在 ,我们急需一份定力 幸运的是定力的修练并不困难功法提供了一个详细可行 的方案至此 ,在尘世上飘游不定的你的生命 (思绪 ,意志 ,可以通过数位的牵引获得 一份暂时的平稳与宁静了然后 ,继续修练到第七步 ,不通过数位 ,呼吸等外助你也可 以定下心来 ,感受生命本身了。
那时 ,获得定力的你 ,就可以一点点地反省那一缕在定 力下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思绪 ,从而认清自我并逐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