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考高等数学二考点精解第四章多元函数微分学.doc
20页word第四章多元函数微分学一、常见的考试知识点1.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和全微分、二元函数的二阶偏导数2.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一阶偏导数3.二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和条件极值4.试卷内容比例本章内容约占试卷分值的15%,共计22分左右.二、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偏导数的求法设二元函数为z=(x,y).当求ƒ(x,y)对x的偏导数时,只要将二元函数中的y看成常数,而对x求导数就行了.同理,求ƒ(x,y)对y的偏导数时,要将x看成常数,而对y求导数.这样求出的是偏导函数.如果要求函数ƒ(x,y)在点(x0,y0)处的偏导数,只需在偏导函数中将z=x0,y=y0代人即可.三元函数u=ƒ(x,y,z)对x,y,z的偏导数的定义和求法与此类似.2.全微分及其求法5.复合函数的偏导数4.隐函数的导数和偏导数(1)隐函数的导数.对于方程F(x,y)=0所确定的隐函数y=f(x),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y对x的导数yˊ:(2)隐函数的偏导数.对于由方程F(x,y,z)=0所确定的隐函数z=f(x,y),可用下列公式求偏导数:5.二元函数无条件极值的计算求二元函数z=(x,y)极值的步骤:(1)(2)对每个驻点求出对应的A,B,C,其中(3)由B2一AC和A(或C)的符号判定该驻点是否为极值点以及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4)求出极值z=ƒ(xi,yi).6.二元函数条件极值的计算判定点(x,y)是否为所给条件下的极值点,通常可依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判定(不能用无条件极值的充分条件来判定).三、常见的考试题型与评析(一)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本部分内容1994--2013年共考了23次,属于必考题.1.典型试题(1)(0114)(2)(0215)(3)(0314)(4)(0508)(5)(0608)(6)(0708)(7)(0808)(8)(0908)(9)(1008)(10)(1108)(11)(1207)A.0B.1/2C.In 2D.1(12)(1309)A.COS 2B.一COS 2C.sin 2 D.一sin 2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二元函数z=z(x,y)对x(或y)求偏导时,应将y(或x)当成常数,用一元函数的求导公式求导即可.若求偏导数在一点的偏导数值时,应先求出偏导数,然后再将该点的值代入.由于求偏导数只需用一元函数求导公式计算即可,所以本大题只给出答案,解答过程请考生自行完成.(1)填一e.(2)(3)填0.(4)选A.(5)选A.(6)选A.(7)选B.(8)选C.(9)选D.(10)选D.(11)选B.(12)选D.【评析】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属于试卷中的容易题.(二)全微分本部分内容1994——2013年共考了15次,考到的概率为75%,1.典型试题(1)(0221)(2)(0404)A.dx+dyB.2dx+2dyC.2dx+dy D.dx+2dy(3)(0520)(4)(0620)(5)(0719)(6)(0820)(7)(0920)(8)(1119)(9)(1220)(10)(1320)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1)解法解法2直接对等式两边求微分,得下面各题只给出直接求微分法,其他解法请自行练习.(2)选B.(3)(4)(5)(6)(7)(8)(9)(10)(三)隐函数求导本部分内容(含一元函数隐函数求导的试题)1994--2013年共考了14次,考到的概率为70%.1.典型试题(1)(9919)(2)(0125)(3)(0225)(4)(0425)(5)(0528)(6)(0628)(7)(0724)(8)(0824)(9)(1124)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隐函数求偏导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公式法与直接求导法,笔者建议考生牢记公式法.(1)这里再次选用了一元隐函数的试题,主要是介绍公式法的使用方法,其他一元隐函数的试题请自行练习.(2)解法1直接求导法.解法2公式法.解法3求全微分法.介绍三种不同的解法是供考生学习时参考,以便提高解题能力.准备考试时,笔者建议牢记公式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记.其余各题只给出公式法,其他方法考生自行练习,必有好处.(4)(5)(6)(7)(8)(9)(2)隐函数求导的试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四)二阶偏导本部分内容1994--2013年共考了l3次,考到的概率为65%.1.典型试题(1)(0024)(2)(0305)A.2x+cos yB.-sin yC.2 D.0(3)(0414)(4)(0509)A.x+yB.xC.y D.2x(5)(0519)(6)(0609)A.COS(x+y)B.一COS(x+y)C.sin(x+y)D.一sin(x+y)(7)(0709)A.3(x+y)B.3(x+y)2C.6(x+y)D.6(x+y)2(8)(0809)A.2y2B.4xyC.4y D.0(9)(0909)(10)(1009)(11)(1109)A.2y3B.6xy2C.6y2 D.12xy(12)(1209)(13)(1309)A.exB.eyC.xeyD.yex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先求一阶偏导数,再求二阶偏导数.求二阶偏导数时,若对x(或y)求导,应将y(或x)看成常量,用一元函数求导公式计算即可.(1)(2)选D.(3)填一sin x.(4)选D.(5)填6.(6)选B.(7)选C.(8)选A.(9)选D.(10)选A.(11)选A.(12)选D.(13)选B.(五)二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本部分内容1994--2013年共考了3次,考到的概率为15%.1.典型试题(1)(0325)(2)(0928)(3)(1228)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二元函数无条件极值的求解步骤为:①②③(1)(2)(3)(六)二元函数的条件极值1.典型试题(1)(1028)(2)(1328)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条件极值问题通常可化为无约束条件的极值问题,只需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判定点(x,y)是否为所给条件极值的极值点,通常可依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判定:如果所求的驻点唯一,且实际问题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则所求的驻点(x,y)就是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也就是所给实际问题的最大值点(或最小值点).(1)(2)【评析】第(1)题中ƒ(0,2)=4是极(最)大值还是极(最)小值应由实际问题确定.如果由约束条件解出x=4-2y,代入ƒ(x,y)得到为一元函数,此时可用一元函数求极值的方法确定极大值或极小值.但此方法计算量较大,建议考生不采用.第五章概率论初步一、常见的考试知识点1.事件的关系及运算2.概率的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及事件的独立性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计算,数学期望,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4.试卷内容比例本章内容约占试卷分值的8%,共计12分左右.二、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事件的关系和运算(1)事件的包含:.(2)事件的并或和:A∪B或A+B.(3)事件的交或积:A∩B或AB.(4)(5)(6)差事件:A-B或A曰.(7)事件运算的对偶律:2.古典概型的概率3.概率的加法公式P(A+B)=P(A)+P(B)-P(AB).4.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及事件的独立性(1)条件概率:(2)乘法公式:P(AB)=P(A)P(B\A)=P(B)P(A \B).(3)事件的相互独立:P(AB)=P(A)P(曰).5.离散型随机变量(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或分布列.任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具有如下性质:①非负性:pi≥0,i=1,2,….②性质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可据此确定分布列中的待定系数,而且其逆命题也成立.(2)数学期望、方差和标准差.数学期望三、常见的考试题型与评析(一)概念题1.典型试题(1)(0510)A.O.3B.0.4C.O.6D.O.7(2)(0610)若随机事件A与日相互独立,而且P(A)=0.4,P(B)=0.5,则P(AB)=().A.0.2B.0.4C.0.5D.0.9(3)(0710)5人排成一行,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一起的概率P=( ).A.1/5 B.2/5C.3/5D.4/5(4)(0810)已知事件A与口为相互独立事件,则P(AB)=( ).A.P(A)+P(B)B.P(A)-P(B)C.P(A)+P(B)-P(A)P(B)D.P(A)P(B)(5)(0910)任意三个随机事件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可表示为( ).A.A∪B∪CB.A∪B∩CC.A∩B∩C D.A∩B∪C(6)(1010)袋中有8个乒乓球,其中5个白色球,3个黄色球,一次从中任取2个乒乓球,则取出的2个球均为白色球的概率为( ).(7)(11 10)随机事件A与B互不相容,则P(AB)=( ).A.P(A)+P(B)B.P(A)P(B)C.1 D.0(8)(1210)设事件A,曰互不相容,P(A)=0.3,P(B)=0.2,则P(A+曰)=( ).A.0.44B.0.5C.0.1D.0.06(9)(1310)设A,B是两个随机事件,则事件A一B表示( ).A.事件A,B都发生B.事件曰发生而事件A不发生C.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D.事件A,B都不发生2.解题方法与评析【解析】概念题主要考查事件的并(或事件的和),事件的交(或事件的积),互不相容事件(或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或逆事件)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以及它们相应的概率计算.这里需要注意事件关系中的关键词:“恰有一个发生”——有且只能有一个发生;“至少有一个发生”——一个发生或一个以上都发生;“至多发生一个”——一个都不发生或只有一个发生;“或”与“且”——“A或B”表示A∪B(或A+B),“A且B”表示A∩B(或AB).(1)(2)选A.根据事件的独立性有P(AB)=P(A)P(B)=0.4×0.5=0.2.(3)选B.将甲、乙两人排在一起看成1个人,再与另外3人排列,共有种排法.注意到甲、乙两人位置互换也是符合题意的排列,所以(4)选D.依据事件相互独立的定义,可知选项D正确.(5)选A.因为A,B,C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发生或B发生或C发生,即(6)选B.因为8个球中任取2个球的取法共有取出的2个球均为白色球的取法只能在(7)选D.两个互不相容事件A与B同时发生是不可能事件.(8)选B.因为P(AB)=0.(9)选C.详见计算题(7)(1125)的解析.【评析】概率论初步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约为8%,分值为12分,题型应为一个4分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和一个8分的解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