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月十五夜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zxc****hhs
  • 文档编号:261774189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月十五夜月篇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八月十五夜月篇二:杜甫的诗《八月十五夜月》赏析  《八月十五夜月》  【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注释  1、转蓬:形容辗转流离  2、轮仄:像车轮一样倾斜  《八月十五夜月》的诗意:  【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赏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

      “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八月十五夜月篇三:中秋古诗《八月十五夜月》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这时候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  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  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  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  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  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赏析:  “转蓬”比喻辗转流离,远离家乡,好像飘零的蓬草  “行地远”是指离家越来越远  直:正在,正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的意思是,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 的白毛  秋毫的意思是鸟类秋天生出的羽毛,在此比喻月宫白兔的兔毛  手法:象征,对比  解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具一格。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故乡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