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空”的意义 【教育理论专业论文】.doc
2页1“空”的意义 音乐家演奏,抑抑扬扬,有时“无声胜有声” 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要留点天地,让欣赏者自己去遐想,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做“布白”艺术或“休止”艺术,也就是留点“空”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讲究留“空” 即教者应适时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消化,去补充,去拓展,去探究,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思维能力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常听老师埋怨:同一个问题,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不会!言下之意,学生素质太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本质问题以灌输代替启发,偏重讲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留“空” ,或没有留足够的“空”让学生去思考,去消化,学生被动接受,就出现“夹生饭”的现象 在课堂中如何留“空”? 一、导入时的“空”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 ,好的导入犹如一块磁铁,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更象是打开大门的殿堂,诱导学生登堂入室教学中可用实验或生动形象的语言作“引子” ,使学生步入佳境后,设置悬念,留下“空”待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时引入正题……例如:在讲三角函数的应用时,我先作开场白:“我们学了数学,法力无边,不上山测山高,不过河测河宽,不接近敌阵而量敌我之距离。
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知识吗?”学生在大脑中努力搜索相关知识几分钟后,同学举手,回答:“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 ”问:“前面学习的三角函数是否也可以使用呢?”思考,答:可以问:“应如何操作呢?”再思考……从而使学生探究精神十足 二、讲课时的“空” 讲课的“空”是最主要的,正确、适时的“空”是学生掌握、消化本节课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和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容都表现在语言上,有的内容可通过适当的“空”使学生思考,心领神会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设置“空” 1.相近和相对知识的“空” 在教学此类知识时,教师通常可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法,得到相关的结论例如讲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特点时,先复习y=a(x-h)2 的图象的特点:向左(右)平移 h 个单位,再复习 y=ax2+k 的图象特点:向左(右)平移 k 个单位,再提问 y=a(x-h)2+k 的图象特点是什么呢?留足够的“空”让学生去探索 2.关键和难点处的“空” 这不是回避关键,知难而退,而是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中,随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讲解过程中配制相应的“空” ,可使学生在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先出示没学过的分式方程:3x+22x=1 问:这方程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整式方程有什么不同?思考,答:出现了分母里含有未知数问:那怎样做,分母中的未知数就可以去掉而变成我们熟悉的整式方程?思考,答:去分母从而得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去分母 23.学习误区的“空” 在教学中,有时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致他们在学习上出现误区,为此老师要让他们暴露思维,以纠正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并发展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分式方程时,去分母的方面经常出错,我先写出式子:52x-1-x+32x-1=2,去分母________=________,用填空方式留足“空” ,使学生去研究、讨论容易出错的符号问题和常数项漏乘最简公分母的问题相互讨论找出正确思路,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可以对学生错误的思想纠偏正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迈进,又能自然地训练他们正确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尾时的“空” 课堂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 ,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若设置好“空”弹好“终曲” ,则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并取得“言犹尽而意不穷”的效果例如在讲柱体的体积时,先总结圆柱的体积为 πr2h,长方体体积为: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总结:柱体的体积可能为__________,则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这样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以问存趣的妙用,而且也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思维的延伸 教学中留“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 2.“空”要适度, “空”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梯度和密度,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能达到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要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同时“空”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要注意“空”的布置有张有弛,疏密得体,合理妥当 3.要注意“空”的内容的多样化,即“空”的内容,留量的方法要多样化:口头表达、板演、板书,学生实践等方法也要灵活运用,内容的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学与思、快与慢、断与续等能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