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13107
  • 上传时间:2017-08-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甲虫-AE ”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装备俄最新式的米格-35 战斗机据介绍,装备该型雷达可显著提升战机的作战能力此前进行的飞行测试显示,装备“甲虫-AE”后的米格-35 对一般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少于 250-300 千米,而且对隐形目标也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法扎特隆无线电制造科学研究所”公司介绍说, “甲虫-AE”的探测距离要明显大于现役第四代战机的雷达此外,该雷达凭借其出色的合成孔径能力还能够绘制较高精度的地图 “甲虫-AE”不但能分辨移动目标,而且还能通过二次识别确定出它们的准确型号,尤其是,它能够确定出一个集群目标中单个目标的数量RQ-4B 全球鹰 Block 40 无人机(UAV)东方网 3 月 12 日消息:据周三宣布的一份价值 2450 万美元的合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将与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合作,联合开发和安装一种先进空对空和空对地雷达系统,用于诺·格公司的 RQ-4B 全球鹰 Block 40 无人机(UAV)位于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要求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开发并演示用于全球鹰 Block 40 无人机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技术。

      MP-RTIP 项目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系统,可扩展应用于不同类型飞机,尤其是“全球鹰”无人机和“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飞机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是 MP-RTIP 项目的主要分包商,负责雷达系统的硬件开发正在生产的 MP-RTIP 系统基于诺·格公司以前开发的雷达技术,包括空军 E-8 联合星飞机和现有的“全球鹰”雷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陈皓)“鹞鹰”无人机近日,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鹞鹰”无人机首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光谱光学载荷双装载科学试验飞行!该试验飞行历经 4 小时 30 分,标志着国家“863 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无人机实现双装载遥感飞行技术难题,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多载荷、同平台遥感成像,获取了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数据! 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牵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所、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863 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开展遥感载荷性能指标综合飞行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我国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实现无人机民用遥感系统技术工程性突破,拓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有人航空遥感形成互补的完整体系,促进我国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该项目历时两年,先后完成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此次圆满完成考核飞行任务,是中航工业贵飞成立并定位为无人机制造、试验、试飞和服务基地后的首次成果公开,有关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取得必将推动我国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提高无人机遥感数据与信息产品的规范化水平;可满足农业、测绘、资源、环境、减灾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分辨率和高时效性遥感检测的需求,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需求 承担该项目的“鹞鹰”无人机由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用遥感无人机,通过创新利用无人机进行综合遥感载荷飞行技术研究,开拓了无人机技术应用的新领域,为无人机在民用遥感领域规模性应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无人机系统技术迅猛发展,国外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无人机系统产业列为重要发展领域,依托完整的航空科研、试验、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自主创新,引领国内中高端无人机发展的技术方向;已初步形成了满足多种需求的无人机系统产品,目前已推出可用于维稳反恐、边界巡逻、森林防火、灾情评估等领域的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无人浮空器等系列产品随着多型先进可靠的产品陆续进入市场,无人机必将在民用领域大放异彩。

      JY-11B 无源相控阵雷达由南京电子第 14 所研制,主要用于在复杂的现代战争环境中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进行预警、探测,为中远程三坐标雷达补盲,同时其具备优良的高机动性能,可实现快速布防,承担应急作战任务该雷达配备 6×6 轮式底盘,机动性能较好其工作在 E/F 波段,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能,最大探测距离为 210 千米,最大探测高度 12 千米,展开时间 10分钟,操作班组 4 人JY-11B 系统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分别为:距离误差50 米,方位角误差 0.3 度,高度误差 500 米,距离分辨率为 100 米,方位角分辨率 1.8 度国产歼 14 战机 147X 型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我空军在远东地区直面"猛禽",在其领先一代的技术打压下,依靠空军现有三代,二代半战斗机搭配成的机群作战,将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冲突中付出残重的代价,而一旦失去了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中国四代机的出笼,已迫在眉睫 一.作为四代机,最大的资本就是隐身性,F/A-22的最大威胁也在于此,掌握了隐身技术,也就掌握了研制四代机的关键,而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以下是美联社的一篇报道 美联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考尔森上校于昨日白宫国防会议上,就中国歼-10 隐身技术验证飞机的隐身技术进行了汇报。

      歼-10 隐身技术验证机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主要验证了座舱隐身技术、雷达罩隐身技术和进气道隐身技术 舱隐身技术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了座舱雷达反射截面积(PCS )的计算分析,并对风挡骨架上采用齿状边缘的座舱内结构采用吸波材料进行了研究雷达罩隐身技术方面:完成原理样罩的传输特性、天线方向图和 RCS测试,测试结果与原理样罩的电性能基本一致 进气道隐身技术:开展了进气道流场计算完成了进气道吸波材料涂覆和模型测试、进气道喷涂吸波材料的可靠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整机的隐身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目标,座舱、进气道研究也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而主持成飞歼10隐身设计的应该是桑建华 研究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以下是其简介:1982 年 7 月至今,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历任总体设计专业组组长、总装备部隐身技术专业组付组长等职在国家重点型号歼七 C、歼七 D、歼×型等飞机的研制中,主持和参加飞机总体设计;在国防预研隐身技术研究中, 作为飞机总体隐身技术负责人,为“歼×”隐身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多项部级科技成果奖和立功,1997 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年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大量的技术积累以及先进的气动设计(有风洞实验图片为证) ,我们的四代机隐身性能将极可能达到RCS0.1 平方米,直追"猛禽"的隐身境界。

      二.F/A-22 配装的 APG-77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RCS=3平米)的目标达 200 公里,可同时跟踪攻击 30 个空中目标,或 16 个地面目标    我国在此方面正奋起直追,传 14 所的用于沈飞国产歼 14 战机的147X 型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渐已纯青,已经取得了技术性突破,鉴于14所在相控阵雷达的经验和实力,这则消息有很大的真实性介绍下14所: 14 所对外称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该所以研究远程雷达和相控阵技术见长1975 年投入运行的弹道导弹相控预警雷达就是他们的杰作89 年该所又设计成功 1471/KLJ1 型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并投入生产目前,14 所正主导机载相控阵雷达、星载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以及空间目标监视相控阵等国家级重点工程的研制任务希望早日见到实机 另外,在雷达上,俄罗斯也是一个选择,其一直积极向我推销祖克MFE无源相控阵雷达,与APG-77在多功能性上有差距,但在探测距离上,差距不大 三.四代机要求有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性来源于推力矢量技术,2003年11月,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新建的矢量推力发动机试车台通过了国家验收。

      这是我国继美、英、俄、法之后,第五个拥有该型试车台的国家 而美国《防务周刊》披露,中国已研制出新型矢量推力发动机(PW5000) ,其性能超过俄 RD-33MK 双涵道涡轮喷气发动机 在发动机方面,仿AL-31的WS- 10已成功,并且改进空间很大,基本能解决我们四代机的动力问题 四.机载武器上,F/A- 22搭载的AIM-120C与国产SD-10差别不大,一般需要与我机接触到50公里以内(AIM-120C的不可逃逸区)发射导弹,为我战机探测到它和发射导弹创造了条件在火控,电子干扰等设备上,我们科研水平仍有差距,但在有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协同下,对飞机的总体作战性能应该影响不大 目前网上流传各种在我军没有四代机的情况下,对付F/A-22的办法,都很有意义,但我个人认为,就像对付坦克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方的坦克,反潜的最好武器就是潜艇一样,对抗“猛禽”的最好办法还是加快四代机的研制速度,早日拥有我们自己的“猛禽” 避免付出过于承重的代价四代机的研制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之高,可能已达到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极限,其涉及面之广,相关单位之多,也是极其少见的,我们只有拿出当年搞歼10的决心来,团结一致,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去,才能成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