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 黄河之水天上来1 .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56986952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6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陆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3.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的描写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说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板书课题)二、自由读文,整体感受黄河水1、自由读文,边读文边思考:作者一共对黄河进行了几次描写,分别是哪里?(板书:兰州、刘家峡、飞机上)2、重点描写的是哪的黄河景色?为什么先从兰州黄河写起?3、兰州黄河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安逸平静)三、对比读文,全视角描绘黄河水(一)感受黄河的形美1、那刘家峡黄河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雄伟壮观)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描写的刘家峡黄河雄伟壮观景象的?生汇报:作者是从远望、仰望、俯视的角度来写的。

      3、远望刘家峡黄河是怎样的情景?谁来读一读?A、远望1.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刘家峡黄河雄伟壮观的气势呢?(1)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黄河什么样雷霆万钧的气势)(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这是作者刚下车,远望黄河时所看到的景象还有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3) 如浓墨,如淡墨,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写出了黄河水的颜色和形状)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黄河水的颜色和告诉大家吗?(4)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5)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小结:是的,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B、仰望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黄河的气势?(1)为什么作者能听到这千万惊雷般的轰鸣声?(巉岩壁立、万仞摩天)(4)出示图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落差大)(3)词也是有生命的,把这两个词带到句子里再读一读。

      小结:仰望黄河,我们从这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那俯视黄河,哪个词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C、俯视:体现黄河气势的句子: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1)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这个“扭”字又体现出什么?(无比形象的描绘出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旋窝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2)此时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 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小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在刘家峡看到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板书)的黄河,让他惊心动魄二)感受黄河神美1、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飞机上,看到的黄河又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预设:(1)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大地之上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蜿蜒盘旋(板书)来概括飞机上看到的黄河)读下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2)它一泻千里,纵横奔驰……势如长风一拂、万弩齐发四词连用,语言精练,写出黄河的奔放自如、势不可挡的气势)2、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她滋养着两岸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

      所以作者不禁感慨道:苍茫的大地母亲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3、那么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这时,一曲赞美黄河的嘹亮歌声,从作者心中飞出,飞向长天,飞向黄河,随惊涛骇浪而飞翔,而回荡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所以作者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来做本文的题目,为本文奠定了雄伟壮观,大气磅礴的基调五、总结提升,归纳写法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视角,呈现出黄河别样的风采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像作者这样,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