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年的传说.docx
6页春节年的传说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你知道春节关于年的传说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春节关于年的传说,一起看看吧! 春节关于年的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春节各地习俗 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河南年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重庆年俗 重庆在中国有山城和雾都的称号,在那里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 报道称,当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重庆南山盛产腊梅花,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在街上,你经常能碰到手持蜡梅花的市民,它的价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币两元 春节美食 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人的血脉里,“饺子”是奔腾的“大动脉”,缺之不可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此外,饺子形似中国古代用金、银铸造的“元宝”,吃饺子便有了“招财进宝”的寓意。
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又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才是人们至今仍然珍视饺子的最重要原因 油角 油角是广州家常小吃的一种,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