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doc
11页上海城建物资长风分公司智富拌站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F/ZDS/04第 10 页第 A 版共 11 页第 0 次修订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公布日期:2022 年 01 月 01 日建筑用砂检测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1.1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混凝土用砂1.2 检验参数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表观密度〔标准法〕、积存密度、严密密度、含水率〔标准法〕、含泥量〔标准法〕、泥块含量1.3 技术标准JGJ 52-2022 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22 建筑用砂2. 检测环境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把握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展,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终 2h 起直至试验完毕,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序号名称型 号量程精度〔最小分度值〕1震击式标准振筛机STST-3 型————2试验筛筛框为φ 300mm孔径为 10.0、5.0、2.50、 1.25、0.630、0.315、0.160mm 的方孔——6试验筛筛框为φ 300mm500mL孔径为 0.080mm 的方孔筛——7单标线容量瓶500mLA3. 检测设备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3烘箱101-3能使温度把握在100℃~110℃——4电子天平SE6000F0~6000g1g5电子天平YP20Kg0~20Kg1g序号名称型号量程精 度〔最小分度值〕8容重筒1L1L——9枯燥器——————10玻璃液体温度计50℃0~50℃1℃11浅盘等容器——————12硬、软毛刷——————13料勺——————14烧杯500mL————15直尺——————4.试样数量、代表批量4.1 按 JGJ 52-2022 标准检测时:每一检测参数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及检验批序号检验工程最少取样数量〔g〕检验批1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4400按同产家〔产地〕、同品种、2表观密度2600同规格分批验收;骨料以3积存密度和严密密度50001000 吨为一验收批。
缺乏上4含水率1000述量者,应按一验收批进展5含泥量4400验收当自然砂、粗骨料质6泥块含量20220量比较稳定、进料又较大时可每周检验不少于 2 次5.检测方法5.1 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5.1.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5.1.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5.1.3 检测与计算5.1.3.1 检测检测方法依据 JGJ52-2022、GB/T 14684-2022操作步骤、细节、留意事项:a. 用人工四分法进展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 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 10.0mm 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 550g 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 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 3h 的状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b.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 500g〔特细砂可为 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挨次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00mm 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 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挨次,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展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挨次进展,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如试样含泥量超过 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展筛分;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c.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准确至 1g),全部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 1%5.1.3.2 计算依据 JGJ 52-2022 第 6.1.5 条;GB/T 14684-2022 第 6.3.3 条a.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准确至0.1%b.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准确至 1%c. 依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状况fd. 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 〔准确至 0.01〕:mf =〔b 2 + b 3 + b 4 + b 5 + b 6〕- 5b11 0 0- b1式中:μf——砂的细度模数b1、b2、b3、b4、b5、b6 分别为 5.00、2.50、1.25、0.630、0.315、0.160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e. 筛分试验应承受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准确至 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0.20 时,应重取试样进展试验。
5.2 表观密度〔标准法〕5.2.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5.2.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5.2.3 检测与计算5.2.3.1 检测检测方法依据 JGJ52-2022、GB/T 14684-2022操作步骤、细节、留意事项:a. 将缩分至 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 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并在枯燥器内冷却至室温b. 称取烘干的试样 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c.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解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重量(m1)d.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外表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前面水温相差不超过 2℃,并在 15℃~25℃范围内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把握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00℃~110℃的温度范围内进展,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终 2h 起直至试验完毕,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
5.2.3.2 计算依据 JGJ 52-2022 第 6.2.5 条;GB/T 14684-2022 第 6.13.3 条a. 表观密度r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10kg/m3〕:çr = æmm0+ m - m-a ö ´1000t ÷è 0 2 1 ø式中:r——.表观密度〔10kg/m3〕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α 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依据以下表修正系数:〔按 GB/T 14685-2022 检测时不考虑α t 值〕水温〔℃〕αt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1516171819202122232425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b.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时,应重取样进展试验5.3 积存密度、严密密度5.3.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5.3.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3.3 检测与计算5.3.3.1 检测检测方法依据 JGJ52-2022、GB/T 14684-2022操作步骤、细节、留意事项:a. 先用 5.00mm 孔径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 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 100℃~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b. 积存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试样缓缓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 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c. 严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下,然后再装入其次层;其次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的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m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 〕25.3.3.2 计算依据 JGJ 52-2022 第 6.5.5 条;GB/T 14684-2022 第 6.14.3 条。
1 ca. 积存密度〔r 〕及严密密度 〔r 〕,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10kg/m3〕m - mr〔r 〕= 2 1 ´1000 〔kg/m3)1 c V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试样共重(kg) V——容量筒的容积(L)b.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5.4 含水率〔标准法〕5.4.1 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5.4.2 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5.4.3 检测与计算5.4.3.1 检测检测方法依据 JGJ52-2022、GB/T 14684-2022操作步骤、细节、留意事项:由样品中取各重约 500g 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重量的枯燥容器(m1)中称重,登记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 100℃~110℃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5.4.3.2 计算依据 JGJ 52-2022 第 6.6.4 条;GB/T 14684-2022 第 c3 条砂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准确至 0.1%〕:m--w = 1 m2´100%wc m m2 3式中: w ——含水率(%)wc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量(g) m3——容器重量(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5 含泥量〔标准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含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