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05828060
  • 上传时间:2024-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试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摘要】文章从中国革命开展的历史进程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探索历程、容、指导作用以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启示作者首先系统梳理了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三次武装起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立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工农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急需找到一条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且有别于城市革命的新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新道路展开了一系列艰辛努力的探索,最终在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实践下,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使中国革命渐渐走向胜利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探索历程〔一〕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伯承等中国共产党人士领导了八一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上缺乏经历,而且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最后遭致失败但这次起义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泯灭的:首先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充分的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其次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气焰;再次它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并为创立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奉献。

      1927年9月9日,在东部和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进展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强大,起义军在途中受挫,结合当时情况,果断决定放弃攻取的方案,转向革命力量比拟薄弱的山区进军,这就是著名的"文家市决策〞在转移途中,进展了三湾改编:"资遣自愿离队人员,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成立党小组;部队实行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管理〞录开等:"中国革命史专题教程",: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第88、89页.三湾改编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根底,在我国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了三湾村,开场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中断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创立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1927年12月11日,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在市区发动了起义起义军和工农群众同具有优势兵力的国民党反动派进展了英勇顽抗的浴血奋战,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创立新型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起义最终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会上,批评了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了军事工作的重要性,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王立文等:"中国革命史",:理工大学,1991年,第182页.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还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展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历教训,坚决纠正和完毕了独秀的右倾时机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八七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但由于八七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开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10月,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开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毅率领起义的局部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一万多人,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井冈山根据地不断稳固和扩大虽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但是,必须看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是没有经历可循的开创性事业,所以在其开展过程中,必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有些同志往往疑心这样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提出红旗打得多久的问题,所有这些说明,现实斗争的开展要求党及时总结经历教训,从理论上答复红色政权的存在问题,统一认识,坚决斗争方向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历,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在1928年10月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产生的条件,答复了红旗打得多久的问题:第一,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的这种特殊国情,存在有两个产生红色政权的原因:一是地方的农业经济非常活泼,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存在;二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的继续不断,因此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开展,便是无疑的了。

      第二,有很好的群众根底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的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1926和1927年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工农革命群众曾经大起来过的地方,例如、、、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阔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第三,全国的革命形势是向前开展的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开展,同全国的革命形势的开展密切相连,国买办豪绅阶级部矛盾重重,分裂和战争不断,使革命形势也得继续开展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开展的,则小块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的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的一个力量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指出:"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武装,包括正式军队和地方武装两局部地方武装赤卫队,只能对付地主武装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对付国民党的正规军因此,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不能粉碎国民党正规军对根据地的反复的"进剿〞的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选集"〔第一卷〕,:人民,1991年,第50页.第五,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在复杂、艰辛、剧烈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开展具有决定意义这就要求:首先,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决议要正确指出边界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建立罗霄山脉中断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开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开展;对统治势力比拟强大的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拟薄弱的取攻势;集中红军力量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防止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选集"〔第一卷〕,:人民,1991年,第51页.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是正确的由于执行了这些政策加上其他因素,才有了1928年4月至7月四个月的革命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开展,而违背这些政策,就导致了8月的失败正是的这些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正确的革命理论,才使得中国革命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根底还应指出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至1928年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除上述几次起义外,还有一些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或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发动的起义,先后遭到失败有一些起义在失败后,适时的将起义武装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公开割据或秘密割据。

      如:1928年7月,在德怀和滕代远等的领导下,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一部举行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组成了红军第5军12月,红5军到达宁冈,与红4军会师;1927年底和1928年初,万安起义爆发,接着在万安农民武装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闽西和赣南广区,先后爆发了屡次农民武装起义,组建了红军独立第2团、第4团等上述这些起义、游击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也都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历 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容〔一〕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在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历的根底上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该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和劳动力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赵永宪等:"中国革命史",**:**大学,1986年,第167页.对推动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开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该法是在革命斗争开场不久后制定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地主土地,没收土地归维埃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等不符合当时农民利益,不利于开展革命力量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是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井冈山土地法"的根底上修改制定的。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姜华宣等:"简明中国革命史",:光明日报,1988年,第195页.,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7月在上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的经历,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其中规定: "没收一切收租的田地山林随即分配于贫农〞、"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富农田地自食以外的多余局部,在贫农群众要求没收时应该没收〞、"田地以乡为单位,按原耕形势,抽多补少平均分配〞后来闽西又在"抽多补少〞的根底上提出了"抽肥补瘦〞 丁海涛等:"中国革命史简编",**:**,1991年,第172、173页. 的方法这些规定都是正确的由于正确的政策得到广阔群众的积极拥护,闽西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在很短的时间中,在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纵横三百多里的地区,解决了五十多个区、五百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六十多万人得到土地广阔农民欢天喜地,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1930年初,红四军由闽西到赣南2月7日在陂头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批判了省委巡视员江汉波阻碍土地斗争的错误,决定一要"分〞,二要"快〞 房列曙、马陵合等:"中国近现代史",**:**工业大学,2004年,第267页.,端正了赣西南土地革命的方向。

      二七会议后,赣西南土地斗争蓬勃开展起来1931年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历,制定出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孙武震等:"中国革命史",**:学林,1996年,第192页.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土地革命使广阔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开展生产〔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人民,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展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陈明显等:"新编中国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