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DS诊断分型与治疗演示PPT.ppt
51页LOGO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与治疗诊断分型与治疗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判断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标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标准4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MDS)Ø MDS: MDS: 源于源于造血干造血干细胞水平胞水平损伤的克隆性疾病的克隆性疾病Ø 疾病特征:疾病特征: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中血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功胞数量减少以及功 能异常Ø约有有50%50% MDS MDS患者存在因干患者存在因干细胞胞损伤导致的致的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异常 Ø30%30%的患者会最的患者会最终进展展为AMLAML(急性髓(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胞性白血病)Ø发病率:且老年男性多病率:且老年男性多见MDSAMLMMNHL发病率病率5/10万万>70y 22-45/10万万2.8/10万万3.2~4.7/10万万9.3/10万万亚太地区占有全球亚太地区占有全球50% 50% 以上以上MDSMDS人口!人口!3MDS的诊断分型临床表现 MDS一般起病比较缓慢,往往在起病数周甚至数月后方始就诊。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各类血细胞减少的反映低危患者以顽固性贫血的相关表现为主,出血与感染并发症较为少见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高危患者则除贫血表现以外还可有出血和感染并发症 4MDS的诊断分型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点①红系:计数100个有核红细胞,巨幼样变和(或)核出芽和(或)多核细胞≥3%,或核碎裂细胞≥5%;②粒系: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无颗粒和(或)少颗粒和(或)假Pelger-Hüet异常和(或)假Pelger-Hüet异常相似的低分叶或高分叶核细胞≥3%;③巨核系:至少计数25个巨核细胞,≥10%的细胞为小巨核细胞也有作者将红系发育异常定义为计数25个红系细胞,有形态改变者≥50%,或将粒系发育异常定义为有形态改变的细胞≥10%最近WHO分型诊断标准中划分标准为10% 5MDS的诊断分型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点(1)红细胞生成异常(dyserythropoiesis) 外周血中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到巨大红细胞(直径>2个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可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中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幼红细胞多核、核形不规则、核分叶、核出芽、核碎裂、核间桥、胞浆小突起、Howell-Jolly小体,可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
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同外周血 6MDS的诊断分型(2)粒细胞生成异常(dysgranulopoiesis)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如,胞浆持续嗜碱,假性Pelger-Hüet样核异常骨髓中出现异型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行,嗜天青颗粒粗大,消退延迟,中性颗粒减少或缺如,幼粒细胞巨型变,可见环形核幼粒细胞成熟粒细胞形态改变同外周血 异型原粒细胞形态特征如下:Ⅰ型的形态特征与正常原粒细胞基本相同,但大小可有较大异常,胞浆中无颗粒,核仁明显Ⅱ型的形态特征同Ⅰ型,但胞浆中有少数(<20个)嗜天青颗粒 7MDS的诊断分型(3)巨核细胞生成异常(dysmegakaryocytopoiesis) 外周中可见到巨大血小板骨髓中出现小巨核细胞,这类巨核细胞其直径<25μm或面积<800μm2,有1~3个小细胞核,胞浆已充满颗粒(胞浆成熟)或多个分散核的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形态特征为:大小及外观与成熟小淋巴细胞相似,核浆比大,胞浆极少;核圆形或稍有凹陷,核染色质浓密,结构不清,无核仁;胞浆强嗜碱,周边有不规则的毛状撕扯缘或泡状突起一般的巨核细胞也常有核分叶明显和胞浆颗粒减少的改变。
8MDS的诊断分型 病态造血病态造血: : 病态造血是诊断病态造血是诊断MDSMDS的关键形态学特征,但不是的关键形态学特征,但不是MDS MDS 所特有病态造血除形态学外还应有量的异所特有病态造血除形态学外还应有量的异常,常,WHOWHO提出病态细胞提出病态细胞≥≥该系细胞的该系细胞的10%10%为显著为显著病态,有助于诊断病态,有助于诊断MDSMDS 如无形态学依据,或如果某系细胞中发育异常者如无形态学依据,或如果某系细胞中发育异常者不足不足10%10%,那么定义该系细胞处于病态造血要非,那么定义该系细胞处于病态造血要非常慎重 血液学变化不明显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变化或癌基血液学变化不明显而有克隆性染色体变化或癌基因突变等可早期诊断因突变等可早期诊断MDSMDS9MDS的诊断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 已报道的MDS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较多,其中以–5、–7、+8、5q–、7q–、11q–、12q–、20q–较为多见经过很多作者反复证实,MDS患者有无染色体异常以及异常的类型对于诊断分型、评估预后和治疗决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细胞遗传学检查必须列为MDS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10MDSMDSMDSMDS常见常见常见常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异常异常异常异常Ø细胞遗传学异常较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较常见(>50%)(>50%), ,有助于有助于MDSMDS指导治疗和预后指导治疗和预后Düsseldorf Registry: 10801080例例MDSMDS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goodintermediatepoor11Ø法、美、英法、美、英MDSMDS分型系分型系统 FAB 1982 FAB 1982Ø世界世界卫生生组织 MDSMDS分型系分型系统 WHO 2001 WHO 2001和和20082008Ø国国际预后后评分系分系统 IPSS 1997 IPSS 1997Ø世界世界卫生生组织预后后评分系分系统 WPSS 2005WPSS 2005ØMDACCMDACC预后后评分模型分模型 20082008MDSMDSMDSMDS疾病分型疾病分型疾病分型疾病分型12FABFABFABFAB分型分型分型分型MDS 亚型外周血细胞中原始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外周血中单核细胞骨髓中Auer小体 MDS诊断%中位生存中位生存时间 年年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 (RA)<1%<5%<15%—无10-40%4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伴* *环铁粒幼细环铁粒幼细胞胞增多增多(RARS)<1%<5%>15%—无10-35%4.5难治性贫血伴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原始细胞增多 (RAEB)<5%5-20%——无25-30%2难治性贫血伴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转变型 (RAEB-t)>5%21-29%——有/无10-30%6月慢性粒慢性粒- -单核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CMML)<5%<20%—>1×109/L无10-20%3* *环状铁粒幼细胞(含有大量铁沉着物的有核红细胞前体,在染色的细胞片上显示为核周围分布的环形)应含铁粒≥10个,绕核周1/3,其百分率为占有核红细胞中百分率。
13亚型型外周血外周血骨髓骨髓难治性治性贫血伴血伴单系异常系异常 (RCUD)*单系或双系血细胞减少1个细胞系中≥10%的细胞发育不良;原始细胞< 5%难治性治性贫血伴血伴环形形铁粒粒幼幼细胞增多胞增多(RARS)贫血;无原始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红系前体细胞≥15%仅红系发育不良;原始细胞<5%难治性治性贫血伴多系异常血伴多系异常((RCMD))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1x109 /L2个以上髓细胞系≥10%的细胞发育不良;环形铁粒幼细胞< 15%;原始细胞< 5%伴伴环形形铁粒幼粒幼细胞增多胞增多RCMD ((RCMD-RS))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1x109 /L2个以上髓细胞系≥10%的细胞发育不良;环形铁粒幼细胞≥ 15%;原始细胞< 5%难治性治性贫血伴原始血伴原始细胞胞增多增多-1 (RAEB-1)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2-4%;单核细胞<1x109 /L单系或多系发育不良;原始细胞5%-9%;无Auer小体难治性治性贫血伴原始血伴原始细胞胞增多增多-2 (RAEB-2)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5-19%;单核细胞<1x109/L单系或多系发育不良;原始细胞10%-19%;Auer小体(±)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合症,未分未分类((MDS-U))血细胞减少单系发育不良或发育正常,但是符合MDS细胞遗传学特征,原始细胞<5%#MDS伴伴单纯del(5q)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升高红系单系发育不良;单纯del(5q),原始细胞<5%WHO 2008 MDSWHO 2008 MDS分型分型*该亚型包括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和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
RN和RT之前归类于MDS未分类中 del(5q)综合症,包括单独的染色体5q31-33缺失和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的患者,常伴发血小板增多,这种疾病通常预后相对较好,而且对雷那度胺 治疗的反应好14FAB vs WHO 分型分型FAB分型分型WHO分型分型RARA RCMD 5q-RARSRARS RCMD-RS 5q-RAEBRAEB I-IICMMLCMML I-II*RAEB-tAML** 按WHO分型,不再属于MDS类别15 骨髓异常增生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合症/骨髓增生性骨髓增生性肿瘤(瘤(MDS/MPN))WHO分分类Ø 伴有伴有骨髓骨髓发育不良相关改变的发育不良相关改变的AML WHO分类分类• 继发于继发于MDS或或MDS/MPN之后的之后的AML• 伴有伴有MDS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ML• 伴有多系发育不良的伴有多系发育不良的AML亚型型外周血外周血骨髓骨髓慢慢性性粒粒单核核细胞胞型型白白血病血病-1(CMML-1)单核细胞>1x109/L,原始细胞<5%≥1种造血细胞系发育不良,原始细胞<10%CMML-2单核细胞>1x109/L,原始细胞5-19%或有Auer小体≥1种造血细胞系发育不良,原始细胞10-19%或有Auer小体非非典典型型慢慢性性髓髓细胞胞白白血血病病((CML)),,Bcr-Abl 1阴性阴性WBC 13x109/L,中性粒细胞前体>10%,原始细胞<20%细胞过多,原始细胞<20%儿儿童童粒粒单核核细胞胞型型白白血病血病(JMML)单核细胞>1x109/L,原始细胞<20%l单核细胞>1x109/L,原始细胞<20%lMDS/MPN,,未未分分类(重叠(重叠综合症)合症)发育异常+骨髓增殖性特征m。
无MDS或MPN病史(no prior MDS or MPN)发育异常+骨髓增殖性特征16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IPSSIPSSIPSS危险度评分危险度评分危险度分组评分进展为AML比率25%转化为AML的中位时间,年中位生存时间,年低危低危019%9.45.7中危中危-1-10.5 – 1.030%3.33.5中危中危-2-21.5 – 2.033%1.11.2高危高危≥2.545%0.20.4预后参数预后参数00.51.01.52.0骨髓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 ((% %))<5%5-10%—11-20%21-30%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 *良好良好中间中间不良不良——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 #0 ~ 1 系系2 ~ 3 系系——— 注: * 预后良好核型: 正常核型, - Y, 5q -, 20q - ;* 预后不良核型:复杂核型异常( ≥3种异常) , 7号染色体异常; * 预后中间核型: 除上述2类以外的其他核型异常# 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1,800/mcL,血小板< 100,000/mcL,血红蛋白< 10g/dL一项覆盖北京及上海一项覆盖北京及上海13家家top医院的调研显示:医院的调研显示:~~50%%的的MDSMDS为为Int-2及高危及高危17 以以以以WHOWHOWHOWHO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系统( ( ( (WPSSWPSSWPSSWPSS系统)系统)系统)系统)预后后变量量标准准积分分WHO分型分型RA、RAS、5q-0RCMD、RCMD-RS1.0RAEBⅠ2.0RAEBⅡ3.0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好[正常,-Y,del(5q),del(20q)]0中度(其余异常)1.0差[复杂(3个异常)或7号染色体异常]2.0RBC输血血无0依赖*1.0*RBC输血依赖:超过4个月每8周至少RBC输注一次。
输血非依赖:至少8周不需要进行输血WPSS 分分类 WPSS 评分分 中位生中位生存期存期(月月) 极低危极低危0 138 低危低危1 63 中危中危2 44 高危高危 3-4 19 极高危极高危 5-6 8 WPSS积分对生存期的影响积分对生存期的影响18MDSMDSMDSMDS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0-15 (0-15 (0-15 (0-15 分分分分)— MDACC)— MDACC)— MDACC)— MDACC预后因素后因素分分类系数系数分数分数CG7 abn or complex >30.4793PLTS<300.418330-4950-1990.2700.18421Hgb<12.00.2742PS>20.2672WBC>200.2582% BM blasts5-100.222111-290.2602Age60-64>650.1790.33612Prior Transf.Yes0.1071Kantarjian. Cancer 2008 Sep 15;113(6):1351-61• 1993-2005年 MDACC,1915名MDS-CMML; 研究组 vs 对照组: 958 vs 957例• 包括初治、之前接受过治疗、继发性MDS, 以及CMML19 MDS MDS MDS MDS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疾病预后评分模型—MDACC—MDACC—MDACC—MDACC生存率生存率评分分No. (%)中位中位值 (月月)3-y 生存率生存率 %0-4157(16)54635-6227(24)25347-8233(24)1416>9341(36)64Kantarjian. Cancer 2008 Sep 15;113(6):1351-61Ø评分与生存评分与生存IPSS评分的局限性:•未考虑年龄,输血依赖的因素•低估细胞遗传学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IPSS主要适用于原发性MDS,未经治疗的MDS患者,不包括CMML20MDS的诊断分型MDS的WHO诊断分型的争议: 存在无法分类的现象? 是以骨髓异常为主,还是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为主? 形态学异常的探讨?21MDS的诊断分型MDSMDS最低诊断标准最低诊断标准 A 必备条件(下面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下列细胞系别中一系或多系持续性减少(≥6个月)b 红细胞(HGB<110g/L);中性粒细胞(ANC<1.5×109/L);巨核细胞系(PLT<100×109/L) ②排除可以成为血细胞减少/发育异常原发原因的所有其他造血组织或非造血组织疾患C B 确定条件 ①骨髓涂片中红细胞系、中性粒细胞系或巨核细胞系任何一系细胞中至少 10%有发育异常表现,或环状铁粒幼细胞>15% ②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占到5%~19% ③典型的染色体异常(常规核型分析法或FISH)d C 辅助条件e(指符合“A”而不符合“B”的患者,而且表现其他方面的典型临床特征,如输血依赖性大细胞贫血) ①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表型,明确显示有单克隆红系和(或)髓系细胞祖群 ②HUMARA分析、基因芯片谱型或基因点突变分析(如RAS突变)有单克隆细胞祖群的明确分子征象 ③CFU检测骨髓和(或)循环中祖细胞集落(±集丛)形成显著而持久性减少22MDS的诊断分型MDSMDS最低诊断标准最低诊断标准说明:•a 符合所有两个“必备条件”和至少一个“确定条件”时,可确诊为MDS;若不符合任何“确定条件”,但患者显示有髓系疾患,则需参考“辅助条件”,以帮助确定患者是患有MDS,或是存在“高度疑似(highly suspective,HS)MDS”•b 如果同时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可<6个月•c 由于较多患者被诊断为有两个髓系肿瘤并存,在很少数患者即使查出可能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另一个共存疾病,MDS的诊断仍能成立。
对于这类情况须加以说明•d 典型的染色体异常是指在MDS中常常出现的+8,-7,5q-,20q-等;若只有核型异常这一个“确定条件”,则应认为是“HS-MDS”•e “辅助条件”无需在所有诊疗中心的常规检测工作中都用为标准,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对可疑患者应予随诊并反复定期监测,以便确立MDS的诊断23MDS的诊断分型MDSMDS最低诊断标准最低诊断标准 2006年维也纳MDS工作会议提出一个“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diopathic cytopenia of uncertain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ICUS”的术语①髓系细胞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持续≥6个月:HGB<110g/L;ANC<1.5×109/L和(或)PLT<100×109/L;②经全面检查,不能达到MDS最低诊断标准;③排除一切能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原因24MDSMDS如何如何诊断诊断??血血细胞胞减少,减少, 疑似疑似MDS?*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机体组织含氧量低时肾脏中产生的一种蛋白,可以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产生初始评估检查初始评估检查::• 病史和体格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网织 红细胞计数• 外周血涂片检查• EPO*(RBC输注前)• 红细胞叶酸和B12 • 血清铁蛋白±铁,总铁结合力(TIBC) • 骨髓穿刺:涂片+活检+细胞遗传学检查• 输血史详细记录 可选择检查可选择检查: •HSCT候选者,须行HLA配型•提示PLT支持治疗,须行HLA配型•HLA-DR15配型•临床需要可行HIV检测•评价CMML患者是否存在5q31-33易位和/或PDGFRβ基因重组 •对伴有PLT增多的患者行JAK2突变的分子检测 •应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是否存在PNH克隆或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疾病 •对家族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附加遗传学检查根据形态根据形态学和临床学和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确诊确诊MDS25MDSMDS预后判断预后判断26MDSMDSMDSMDS治疗目标及治疗手段的演变治疗目标及治疗手段的演变治疗目标及治疗手段的演变治疗目标及治疗手段的演变•输血•抗生素目标•支持治疗1990之前•支持治疗•低甲基化药物•移植•免疫抑制剂目标•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延缓疾病进展•促进总生存期•低甲基化药物•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联合治疗目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总生存期•终止疾病进展?•治愈?•生长因子:Epo,G-CSF•低剂量化疗目标•解除症状1995之后2004至今未来27MDS的治疗MDS的治疗策略: 是以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变分组(表1)为依据,总的说来,对于低危和中危Ⅰ患者,主要是刺激残存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能力和/或改善MDS异常造血克隆的造血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中危Ⅱ和高危患者,则是根除MDS异常造血克隆恢复正常造血。
28MDS的治疗推荐等级分类推荐等级分类 A A级级: :基于至少一个高质量而且结果一致的随机对照实验所作出的基于至少一个高质量而且结果一致的随机对照实验所作出的特别推荐意见特别推荐意见B B级级: :基于对列研究和病例基于对列研究和病例- -对照研究但没有关于推荐意见的随机对对照研究但没有关于推荐意见的随机对照实验的推荐意见照实验的推荐意见C C级级: :基于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描述研究中获得的证据基于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描述研究中获得的证据D D级级: :基于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和基于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和( (或或) ) 权威的临床经验的证据权威的临床经验的证据29MDS的治疗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1 红细胞输注和祛铁治疗 现今尚无确定是否需要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值界定值,主要根据贫血相关症状的临床判断,一般来说,当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红细胞输注,(推荐等级D)当患者接受的铁超过5g(约25单位红细胞)而需继续红细胞输注患者应考虑采用祛铁治疗,祛铁胺(desferrioxamine),20-40mg/kg, 皮下输注12小时,或1g/d,皮下注射,5-7天/周,至铁蛋白浓度<1000ug/L,当铁蛋白浓度<2000ug/L后,祛铁胺剂量不要超过25mg/kg(推荐等级C)。
2 血小板输注 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只需观察而不必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10×109/L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当有发热、感染时应提高到20×109/L(推荐等级D)3 感染的处理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MDS患者尚无证据支持常规给予预防性抗细菌或真菌药物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小剂量G-CSF治疗以维持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推荐等级B)有明确感染灶时采用静脉抗生素治疗30MDS的治疗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 有贫血症状、不需或红细胞输注量每月少于2单位及血清EPO水平<200U/L的RA、RAEB患者应首先单独用rHuEpo,10000U/d, 连用6周,无效者可再用6周或加用G-CSF(推荐等级A/B)rHuEpo+ G-CSF可作为有贫血症状、红细胞输注量每月少于2单位及血清EPO水平<500U/L的RAS患者的首选治疗(推荐等级A/B)G-CSF用量按从75μg/d→150μg/d→300μg/d每周递增,使白细胞计数维持在(6~10)×109/L有效患者,在达到最佳疗效后,G-CSF用量减为每周三次,rHuEpo间隔4周调整一次用量,改为每周5-4-3天至维持最佳疗效的最低用量。
31MDS的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 需进行治疗的低危或中危Ⅰ患者,如果不适合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应接受一疗程ATG 或Cy-A治疗(推荐等级B),特别是那些骨髓低增生或HLA-DRB1-15单倍体患者(推荐等级A)32MDS的治疗小剂量单药化疗小剂量单药化疗 高危(≥中危Ⅱ),特别是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患者,年龄<75岁但不适合SCT或AML样化疗者,应接受一疗程decitabine或azacytidine(推荐等级B)建议采用小剂量治疗方案(decitabine不要超过130mg/m2, azacytidine不要超过335mg/m2)(推荐等级C)33MDS的治疗AML方案化疗方案化疗 年龄<55岁的中危Ⅱ或高危患者,如不适合SCT应采用AML方案化疗(推荐等级A)属中危Ⅱ或高危组的年龄在55岁至65岁患者,如果体能状况好(ECOG 0-1),也可以采用AML方案化疗(推荐等级D)建议采用标准或大剂量Ara-C联合蒽环类或氟糖胞苷(fludarabine)方案(推荐等级B)。
34MDS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 年龄<55岁的中危Ⅰ、中危Ⅱ或高危组患者建议采用HLA匹配的同胞供体allo-SCT(推荐等级B)年龄<40岁的中危Ⅰ、中危Ⅱ或高危组患者可以采用HLA匹配的无关供体allo-SCT(推荐等级D)SCT前是否进行化疗尚无统一意见干细胞来源建议采用外周血干细胞(推荐等级B)35MDS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 AML样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如果无HLA匹配的同胞供体建议进行auto-SCT(推荐等级D)建议采用清髓性预处理和外周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推荐等级B) 36n支持治支持治疗: 输血,抗生素,生长因子等(40%MDS是输血依赖)n低低强度治度治疗• 低甲基化治低甲基化治疗---地西他地西他滨,阿扎胞苷,阿扎胞苷::根除病态造血克隆并恢复正常造血;根除病态造血克隆并恢复正常造血;• 免疫调节药(IMiDs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 刺激正常残存造血干/祖细胞和(或)改善病态造血克隆的造血效率;• 免疫抑制剂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替匹法尼, 氯法拉滨, 高三尖杉酯碱,伊马替尼等。
n高高强度治度治疗:•干细胞移植 :有治愈MDS的可能,但老龄和供者限制以及HSCT伴随的风险使大多数患者不适于这项治疗达珂移植前桥接,移植复发后应用达珂移植前桥接,移植复发后应用•化疗药物 :但对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易复发•国内化疗现状: 如小剂量Ara-C为基础化疗方案(CAG,HAG),有效患者维持1年左右,无后续治疗小剂量Mel, 2mg Qd, 针对老年人AML样化疗如蒽环类,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拓扑替康等,针对50岁以下 MDSMDS治疗选择治疗选择372011 MDS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382011 MDS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cc,dd: 去甲基化治疗或其他治疗可作为移植前的桥接治疗去甲基化治疗或其他治疗可作为移植前的桥接治疗 39 MDSMDS疗效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标准 (IWG 2006)(IWG 2006)(疗效维持必须(疗效维持必须≥4≥4周周))40MDSMDS疗效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标准 (IWG 2006)(IWG 2006)41MDSMDS疗效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标准 (IWG 2006)(IWG 2006) --- --- 血液学改善血液学改善42MDS的疗效标准 基于不同研究组MDS 的治疗反应质和量方面定义的不统一, 同时考虑到MDS 的治疗已进入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预后分组治疗, 以及为了确认MDS 不同亚型有交叉疗效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案, 2001 年提出了一个MDS 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
根据过去几年中临床试验对该疗效标准的实际使用情况, 2006年该工作组对此标准进行了修订43MDS的疗效标准 该工作组认为MDS的特点是慢性临床过程,以及很多患者常并未转化为AML而遭受由慢性血细胞减少所导致的病苦和死亡因此MDS临床治疗实验的目的应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疗效标准应反应两组不同的目标:改变自然病史和缓解疾病相关合并症以改善生活质量 44MDS的疗效标准★★改变疾病自然病史改变疾病自然病史完全缓解· 骨髓: 原始粒细胞≤5% 且所有细胞系成熟正常 应注明持续存在的发育异常 外周血 —血红蛋白≥110 g/L —血小板≥10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 0×109/L —原始细胞0%部分缓解 其他条件均达到CR 标准(凡治疗前有异常者) , 但骨髓原始细胞仅较治疗前减少≥50% , 但仍> 5%, 或转变为较治疗前更轻的FAB亚型 不考虑细胞增生程度和形态学 (疗效须维持≥4 周)45MDS的疗效标准★★改变疾病自然病史改变疾病自然病史骨髓完全缓解 骨髓: 原始粒细胞≤5% , 且较治疗前减少≥50%。
外周血: 如果达血液学进步(H I) , 应与骨髓完全缓解同时注明稳定 未达到PR 的最低标准, 但至少有8 周以上无疾病进展证据失败 治疗期间死亡或病情进展, 患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加重、骨髓原始细胞% 增高或进展为较治疗前更晚期的FAB亚型CR 或PR 后复发 有下列≥1 项: —骨髓原始细胞% 回升至治疗前水平 —粒细胞或血小板数较达最佳疗效时下降50%或以上 —血红蛋白下降≥15g/L 或依赖输血46MDS的疗效标准★★改变疾病自然病史改变疾病自然病史疾病进展 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骨髓) —原始细胞< 5%: 原始细胞增高≥50% , 达到> 5% —原始细胞5%~ 10%: 原始细胞增高≥50% , 达到>10% —原始细胞10%~ 20%: 原始细胞增高≥50% , 达到>20% 下列任何一项(周血) —粒细胞或血小板数较最佳缓解/疗效时下降≥50% —血红蛋白下降≥20g/L —依赖输血47MDS的疗效标准★★细胞遗传学疗效细胞遗传学疗效 ( (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需分析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需分析2020个中期分裂象个中期分裂象) )完全反应完全反应((显效)显效)原来有异常者无可检出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原来有异常者无可检出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部分反应部分反应(轻效)(轻效)异常核型减少异常核型减少50%或以上。
或以上 48MDS的疗效标准★★血液学进步血液学进步(HI)(HI)红系反应(治疗前< 110g/L ) 血红蛋白升高≥15 g/L 红细胞输注单位减少, 与治疗前8 周输注单位数相比, 每8 周输注单位数至少减少4 个只有那些治疗前血红蛋白≤90g/L 而需红细胞输注者才纳入红细胞输注疗效评估血小板反应 (治疗前< 100×109/L )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20×109/L 的患者, 血小板计数净增值≥30×109/L 从< 20×109/L 增高至> 20×109/L 且至少增高100%中性粒细胞反应(治疗前< 1. 0×109/L ) > 100% 增高和绝对值增高> 0. 5×109/LH I 后进展或复发 ≥以下1 项: —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数较最佳疗效时下降≥50% —血红蛋白下降≥15 g/L —输血依赖 49LOGO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