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观书有感精选5篇500字.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5910881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3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观书有感精选5篇500字   观书有感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说: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事物,并且积极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观点保持正确,而且要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这个道理则被朱熹从书中所悟出,于是借这那一池池水写了出来,可以说这首诗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  诗中,描写了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的读上几遍,会觉得无比明丽!你看,半亩方圆的池塘好像一面镜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云彩倒映在上面,云彩在天空中飘荡着,映在池塘上,好像阳光和云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  “这池水为什么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兴地自问自答:“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才’与‘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现在,赊取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书中那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已经令人读完后清晰明确但是更让人拍手叫绝的还在后面呢!一看标题,是观书的感想,顿时美的意境升华了,把池水与读书相辅结合,更是锦上添花。

        我很佩服朱熹因为他以一首小诗,说理了: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年轻,”情操高雅!简简单单的字字句句居然有这么大的道理,并且给人的启示也回味无穷!    观书有感2  今天,我又一次细细的品读了观书有感这首诗,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怎样去学习  这首诗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神童,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走,过去的总会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观书有感3  今天,我又一次细细的品读了观书有感这首诗,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怎样去学习  这首诗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神童,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走,过去的总会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观书有感精选5篇500字  观书有感4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观书有感5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这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

      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