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的三个特点及与认识的关系课件.ppt
2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愚公移山:,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锤子、铁铲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思考: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实践的主体:,(愚公人),实践的手段:,(铁铲等工具、设备),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愚公移山:,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锤子、铁铲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思考: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愚公移山:如何回答别人的劝告?,即使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孙子死了还有我的重孙(数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移山的工具也需要他人提供;,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移山的形式、规模、水平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说明实践具有社会性,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连连看,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特点,(20ll浙江台州期末统考)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三个特点,(2011浙江杭州中学二模,14)“嫦娥二号”与她的“姐姐”“嫦娥一号”相比,距离月球更近,获取三维影像分辨率更高另外,紫外敏感器增加拍图与传图功能,能覆盖月面80以上区域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C,实践的三个特点,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多项成果,对我们以后深入研究月球有很大的帮助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B C D,A,实践的三个特点,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三个特点,(2009四川高考卷)19世纪40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 B C D,A,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性 D历史性,D,这说明我们的,认识从何而来呢?,实践,常吃罗汉果,知道它能润肺,尝试、探索、解决各种新问题,认为它能作药治病,为治好人们的,咳嗽作出了贡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验证了它的成药价值,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来源、动力,反作用,检验标准,目的,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物极必反,暗极则光,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 B,C D,A,实践与认识的关系,7.元好问有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5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53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910题953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009广东文科基础,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8.(2008广东文科基础,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