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43604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9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英文标题】The Introspection on Rationalization and the Theoreticl Turnaround on Se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Sociology【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作 者】刘少杰【作者简介】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872)【内容提要】社会理性化是社会学自形成以来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个追求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受到了当代社会学的深刻反省和深入批判一些重要学术流派在批判极端理性主义的同时,立足感性实践,提升感性生活,追求感性秩序,形成了当代社会学感性论转向的新趋势影视文化推进的文化传播感性化,以及各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文化自觉,是当代社会学发生感性论转向的现实基础摘 要 题】理论研究【关 键 词】社会学/社会理性化/感性论转向【正 文】社会学的理性化追求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其他学科对以工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理性化提出种种质疑,而且在社会学内部也出现对社会理性化越来越深刻的反省和批判。

      在对社会理性化多重视角的深刻反省中,一个新趋势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立足感性实践,阐释感性生活,肯定感性秩序我们不妨称之为当代社会学的感性论转向一、社会理性化追求的深化20世纪初以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本主义社会理论在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理论或社会学理论的新流派中得到丰富和展开;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的思想原则在结构功能主义、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学流派中得到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坚持实证主义立场的社会学理论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也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批判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实践理论等,都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新形式虽然三大社会理论都面对当代人类社会问题,追求社会发展进步,但它们都始终坚持各自形成之初的基本立场,分歧明显甚至尖锐对立人本主义社会理论坚持从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困境出发,批判社会理性化带来的各种弊端,它们注重的是一个感性的社会;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继续坚持其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立场,追求社会生活的制度化、组织化或现代化,它们注重的是理性化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坚持实践立场,在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中观察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它们注重的是一个实现感性和理性统一的社会。

      在很多中外社会理论或社会学文献中,社会理论同社会学理论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不过,大部分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却强调他们的理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理论一些实证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是科学,其根本标志是用客观的观察视角和方法原则研究社会现象如果社会学一定是坚持客观原则的科学,那么,法兰克福学派、后结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理论确实难以归入社会学范畴,因为这些社会理论不仅关注主观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还坚决反对用单纯客观的原则去研究和回答社会问题实证社会学坚持客观性的科学原则,这是它继续推进社会理性化追求的一个基本标志对客观的科学原则作出最充分论述的实证社会学家当属迪尔凯姆他把社会事实当作外在的客观的事物一样看待,这是他坚持实证主义立场、把社会学建设成科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因此,迪尔凯姆把实证主义看作理性主义追求的一个结果,并声明自己的努力就是追求社会生活理性化他说:“认真说来,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用在我头上都不准确我唯一能接受的称号是理性主义者实际上,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

      人们所说的我的实证主义不外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1](P3-4)用科学的方法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客观的因果联系,把这些作为外在规定性的因果联系概括为社会生活的结构、社会行为的模式或社会构成的运行机制等,然后再根据科学化、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为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保证社会行动协调而提出化解社会问题的对策,制定种种社会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制约规则,使社会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秩序中运行,这就是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迪尔凯姆认为,这是一条不同于思辨哲学的崭新道路,所以他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而是属于“科学的理性主义”迪尔凯姆确实提出了一些在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唯心主义者那里都未曾见到过的新方法、新原则,但无论这些新方法和新原则的表达形式同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有何不同,其追求客观性、普遍性和社会生活理性化的根本立场与根本目标都是一致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外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德国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理念是世界的本体虽然它们分别强调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似乎二者是严格对立的,但它们的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为人类社会生活找到一个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以此规定人们的社会行为,实现感性生活理性化。

      就此而言,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的根本原则和追求目标,同传统哲学并没有本质区别迪尔凯姆之后,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和默顿(Robert King Merton)代表的结构功能论,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布鲁默(Herbert George Blumer)和戈夫曼(Erving Goffman)等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布劳(Peter Michael Blau)和科尔曼(James Coleman)等人代表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理性化研究,使经典实证主义的社会理性化追求有了更具体、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霍曼斯开始的理性选择理论研究,更加严格地坚持理性主义的立场和原则,把人们的交往行为都解释为利益追求,认为人们的交往行为是根据低成本、高效益的理性选择原则,在计算、推论的逻辑思维支配下,开展投入与产出的交换行为简言之,霍曼斯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原则来解释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因此他被看作是美国经济社会学的奠基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开始的西方经济学,其核心是如何开展理性选择的原则与理论,而其追求则是最典型的社会生活理性化追求。

      霍曼斯按照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原则来解释小群体的人际交换行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都是根据趋利避害、以少取多的经济原则展开的,可以把人们之间的交换行为解释为“投资与回报”、“奖赏与惩罚”等以利益攫取为目的的交易过程这实在是一种过度理性化的理论事实上,无论哪个民族,即便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人们既不可能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可能事事都按照交易原则去计算、推论或分析因此,霍曼斯不是在描述实际发生的社会交往行为,而是在表述一种理性化追求,他不过阐述了一种以为按照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原则开展交往行为,就可以保证交往行为合理、有效的理想模式以韦伯(Max Weber)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虽然承认人们的社会生活或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感性层面,但是由于解释社会学并没有否定科学理性主义的原则,所以常常站在与实证主义相同的立场上,追求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在《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韦伯对习惯、习俗、惯例和传统等行为方式或非正式制度展开了丰富论述,明确承认这些尚未进入理性层面的感性行为或感性制度的真实性和普遍性但是,韦伯认为这些感性行为或感性制度是低效的,欲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按照工具理性、科学原则来提升感性行为、改造感性制度。

      于是,韦伯推崇合法化权威,赞扬科层制安排,其实质就是要促进感性生活理性化 二、立足实践的理性化批判在实证社会学和解释社会学坚持科学原则、热烈追求社会理性化的同时,高举新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法兰克福学派,展开了对科学理性主义和社会理性化追求的激烈批判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马尔库塞对科学理性主义和社会理性化的批判是最丰富,也是最深刻的马尔库塞坚持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人们的交往实践展开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形式,并且获得了维持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的资源或财富所以,只有坚持实践的立场,从实践出发,才能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理论,在对欧洲工业生产实践和社会革命实践进行深入考察与直接体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实践观点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2](P54)这段论述虽然是批判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者和费尔巴哈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孔德等实证主义者像马克思批判的旧唯物主义者一样,也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感性生活的,没有把社会生活当成人的感性活动亦即当作实践去理解。

      实践作为感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首先,实践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以自己的身体进行的现实活动,它区别于心理的或观念的活动,是可以被感知的物质活动其次,实践中包含了活动主体和活动对象(客体),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实践既不是单纯的主观性,也不是单纯的客观性,而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再次,实践是在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开展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支配实践活动的意识过程,既包含理性思维也包含感性认识,既有事实性认知也有价值性评价,所以实践是具有总体意识活动的过程马尔库塞认为,既然实践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那么,站在实践立场上观察社会生活、回答社会问题,就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单纯的客观现象,也不能仅仅从科学原则或理性原则上追求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正是从实践原则出发,马尔库塞不仅揭示了科学理性和逻辑理性的局限性,分析了片面追求社会生活理性化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充分论述了感性意识、感性存在和感性行为的基础性、现实性和能动性,提出了塑造新感受力、实现以感性革命为基础的旨在全面解放人类包括解放自然的总体革命理论正是这些崭新的思想内容,使他的《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反革命与造反》、《论解放》等著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弗洛伊德(S. Freud)认为,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压抑个体本能的历史在马尔库塞看来,文明史不仅压抑了本能,而且也扭曲了人们的感性因为伴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制定了越来越多的法律原则、纪律规章,包括形形色色的道德规范、价值原则或意识形态观念,这些理性的作品,作为制约人们行为的制度,不仅压抑了人们的本能冲动,而且直接束缚着人们的感性行为,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感性意识而当人们的感觉无法透过制度约束和意识形态遮蔽真实地感受事物时,人们的理性认识、理性评价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虚幻和迷误于是,不仅真实的认识无法形成,而且正确的行为也无法进行尤为严重的是,理性对感性不仅是压抑与束缚,而且理性还要瓦解感性的整体性因为根据科学原则建立起来的各种理性,诸如工业理性、组织理性、经济理性等,都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或依据不同领域的规则而建立起来的,是分化而成的特殊性原则或有限性原则;无论是感性意识、感性行为还是感性存在,都是整体性的,理性可以分化为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行为规则,但是感性却无法像理性那样产生分化人们的感觉、知觉和表象,都是对具体形象或整体存在的感受或反映,人们的感性行为和感性存在,也不仅仅是为了某种经由理性划分的单一功能或单一目的而展开的。

      因此,用分化而成的理性原则去严格限制作为整体的感性,感性必须服从和适应理性的分化,其结果必然是感性遭受分解而失去其整体的本性感性是人们存在的直接现实性,是真实的具体性,不仅本能要依存于人们的感性之中,而且人们的理性思维也只有附着于感性机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