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翻转高等教育课堂:翻转课堂框架的设计研究_2.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29175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翻转高等教育课堂翻转课堂框架的设计研究 古鲁和赫西(Kurup & Hersey,2013)分析了麻醉学课程中翻转课堂的运用并提出设计翻转课堂的几大注意事项,包括: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学生熟知资源访问路径;资料短小精悍、视频长度少于20分钟;学生应该在课前完成活动以及原先的课堂任务;课堂活动必须是交互式并基于课前完成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接受相关培训和掌握翻转课堂实施方法在麦克劳克林及其同事的研究(McLaughlin et al.,2014)中,研究者们对一年级的制药学必修课实施翻转教学课程的重新设计被其他制药学教师视为指南,引导他们设计、实施及评估所用策略,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尽管该研究成果服务于制药学这一特定内容,但是某些设计要素适用于其他学科的翻转教学,比如学生课外学习的资料类型以及课堂活动的策略金、金、凯拉和格特曼(Kim,Kim,Khera,& Getman,2014)提出了关于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翻转课堂框架最有深度的建议这几位研究者以三组高等教育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九条设计准则和一个“初步的设计框架”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古鲁和赫西(Kurup & Hersey,2013)的研究相吻合,但增加了一个建议,即教师要奖励完成课前准备的学生,比如给小测验计分。

      另一个设计建议就是教师要促进学习社区的建设,比如布置小组活动在前期文献回顾中所收集到的设计建议全部用于指导本研究设计翻转课堂的初步框架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是来自美国东南部一所大学两个班级的本科生两个班同属该校教育学院,其中一个班主修PK-12学制教学技术,有17名学员(59%为女生);另一个班则是主修培养学生各科读写技能的教学策略,通常学员未来将成为初高中教师,有21名学员(52%为女生)教育学院学生中女生比例相对较大是正常现象美国2014年教师队伍中,小学和初中男教师比例不足20%,高中不足40%(US Department of Labor,2014)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常规课堂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参加本研究的学生没有获得额外学分2.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案我们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设计研究法”)制订翻转课堂框架这一方法运用了设计、实施、分析以及修正的迭代循环过程具体说,本研究所采用的设计研究法是由格拉弗梅耶尔和同事研发的(Gravemeijer,1994;Gravemeijer & Cobb,2006,Gravemeijer & van Eerde,2009)。

      本研究包括两个大循环(见图1),大循环1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框架的设计,“基于课堂的教学实验”和“小循环分析”则是翻转课堂框架在两个班级的实施及对实施情况进行回顾,而“回顾性分析”则是对该框架进行全面分析这一过程在大循环2中重复进行,以便对该框架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每一次大循环为期半学期整个过程详细描述如下图1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案图示(1)大循环1教学设计:为了收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和支撑理论,我们深入回顾了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并据此设计了翻转课堂的初步框架,随后制作了视频及其他课程资料以配合这个框架的教学方法然后,我们上半学期在两个班开展了首次教学实验上半学期共有六周,每周一次面授课实验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小循环分析,换言之,每次课后都要对这个框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检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如何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分析每一次课收集到的数据,如果确定能够对这个框架进行改良,那么在下次课前即对该框架进行修改回顾性分析:大循环最后阶段对采集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下文描述的多种数据然后根据回顾性分析的结果对翻转课堂框架进行修改2)大循环2根据设计研究方法,大循环2依照大循环1的相同步骤进行。

      教学设计”使用经大循环1改良的框架,并根据新变化重新回顾研究文献大循环1的“回顾性分析”以及大循环2的“教学设计”在学期中的短假期间完成教学实验”在下半学期的六周里进行大循环2结束时所形成的框架就是翻转课堂的最终框架3.数据收集和分析设计研究方法最显著的特征是研究者在研究进行当中对所发生的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研究团队必须对整个过程做全面记录(Cobb,Confrey,DiSessa,Lehrer,& Schauble,2003)本设计研究过程收集了几个方面的数据(表1说明这些数据的收集时间):表1 数据来源及分析时间每周小循环分析大循环1回顾性分析大循环2回顾性分析小循环反思会录音√研究者课堂观察√研究者反思日志√作业样本收集√√学生作业分数√√学生意见调查√●研究团队小循环反思会录音;●研究者课堂观察;●研究者反思日志;●学生作业样本收集;●学生作业分数;●学生意见调查有一点很重要,尽管收集的数据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数据都是与其他数据一起使用,以对研究结果进行三角验证,并决定该框架需要做哪些修改教学实验期间研究团队(两位教师)每月举行两次小循环反思会科布等人(Cobb et al.,2003)建议团队进行反思性交流并录音,以此记录初步的推断,而教学片段的观察结果可能支持也可能质疑这些推测,研究者要结合课堂观察结果对团队交流的内容进行反思。

      这些交流被录音并转录成文本两位研究者坚持做观察笔记,并在每节课后完成一份反思日志日志是一种工具,有助于研究者从实际教学中抽出身来,写下自己的印象、感觉和想法(Holly,2002)而且,根据设计研究法,我们还可以在日志中把未来计划记录下来另外,我们除了在小循环反思时会讨论框架的改良外,还会进一步分析反思会的文本记录、观察笔记及反思日志,研究其他需要改进之处我们从两个班级收集了学生作业样本(比如书面作业和教案)并进行量化及质性分析在量化分析中,研究者着眼于分数,检查答案正确与否,而质性分析则主要研究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和所使用的方法例如,一位学生的教案可能得分很低,但是,这位学生的思路显然是正确的,只是由于粗心而没抓住要点,或者弄错学习目标而已分析的重点在于以下几方面:从学生集体和单独的分数看学生准确完成作业的能力、作业的质量、成绩及错误或误解的倾向小循环反思会对这些作业样本和分数进行讨论大循环2结束时进行不记名的学生意见调查我们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方法有效性的看法以及需要改进之处调查包括七道文字题和多项选择题(见附录)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自己个人的学习有何益处以及哪些方面尚待改进。

      为了避免受学生个人偏见的影响(比如对某个科目或某个教师的偏见或对某种学习方式的偏好),我们侧重数据所反映的趋势为此,大循环2结束后,我们运用扎根理论的持续比较法(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Strauss & Corbin,1998),对数据进行质性编码我们首先对参与者的回答进行开放式编码,以确定数据中重要的词或词组,并对它们加以标注我们还选择了原生代码(in vivo codes)(King,2008),因为调查对象的原话提供了合适的描述性编码术语对调查数据的研究是一个迭代和归纳的过程我们提取初始代码之后便进行中级编码,我们反复比较原始素材,然后把素材和编码进行比较,最后对编码和编码进行比较当所有原始素材都被归入现有某一个范畴时,这些代码被视为达到理论上的饱和研究结果与讨论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构建适合高等教育本科生面授课的翻转课堂框架本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高等教育面授课运用翻转课堂方法时,本科生如何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我们这项设计研究由两个大循环组成我们根据大循环1的实验结果对大循环2进行修改,并根据大循环2的回顾性分析确定翻转课堂的最终框架下文将分别阐述两大循环的研究结果,并呈现翻转课堂的最终框架。

      1.大循环1大循环1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尽管首次实施翻转课堂框架出现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但是这一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支持作用以下是大循环1的主要研究发现研究者课堂观察、研究者反思日志和小循环反思清楚表明该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阅读任务阅读”涉及多模态文本,包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以及浏览与课程有关的其他网页这对教师很有帮助,因为以往很多本科生不做任何课前准备例如,沙欣、卡拉佐璐和泽伊屯库的研究(Sahin,Cavlazoglu,& Zeytuncu,2015)发现,仅有17%的学生完成课前阅读任务,赫夫特(Hoeft,2012)的研究结论也一样课堂观察数据显示学生如果课前没有完成阅读则课堂上会显得心神不定非正式的形成性考核结果支持这一观察结果翻转课堂每节课上都针对阅读材料预设了一组问题,没有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学生回答不了问题从收集的作业样本或该周的作业分数也能了解到哪些学生完成了阅读、哪些没有完成另外,研究者课堂观察显示,有些学生自称因为没有完成阅读任务而不得不在其他学生完成动手操作的任务时补做阅读任务学生们还反映,由于受噪音及其他学生活动的干扰,此时很难集中精神阅读但是开始三四周后,很少有学生没完成阅读任务便来上课了。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框架有助于学生培养完成阅读任务的责任心,因为他们明白阅读对完成面授课堂上的活动至关重要另外,想利用课堂时间补做课前阅读任务的学生也因此觉得更难了翻转框架下,如果有学生未能顺利回答与阅读主题相关的预设问题,教师会以小组形式给他们额外起初教师担心课堂上学生被分到补习小组会如何反应但是,研究者的课堂观察和反思数据显示,这些学生并不介意,而且其他学生偶尔也会要求加入我们据此在阅读环节增加了一个问题,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就某个(些)概念(内容)进行额外从小循环会议和反思日志可以看出,教师们认为对比以前教学体验,他们觉得现在能更深入地评估学生的进步这得益于学生回答每周的预设阅读问题和小组以往教师通常会提出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然后课堂上点名一两位学生回答在翻转课堂框架下,学生通过谷歌表单(Google Form)完成预设小测验或在WordPress平台参加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讨论教师很快便能从全部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哪些学生理解了阅读作业中的主要概念,哪些还没有很好理解教师能够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中发现哪些学生需要额外,通常有3-6个学生需要帮助这样一来,教师更容易了解小组中每位学生的问题所在。

      学生作业样本及分数显示,小组中起初出现的个别误解或错误都得以消除或改正如果教师没能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或是不能以小组形式对他们进行,那么学生的问题就不可能得以解决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