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逆出厂检验方法.docx
11页微型逆变器检验方法一、 设备安全检查 11.1 外观及结构检查 11.2 保护连接 11.3 固体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1二、 基本功能 12.1 额定输入输出 12.2 自动开关机及软启动 22.3 恢复并网 22.4 通信 22.5 噪声 2三、 性能指标 23.1 转换效率 23.2 谐波和波形畸变 3四、 保护 34.1 过欠压保护: 34.2 过欠频保护: 44.3 防孤岛效应: 5 杭州康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 设备安全检查1.1 外观及结构检查逆变器设备应符合: a) 油漆或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b) 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c) 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逆变器应标注以下参数:——输入电压范围、电压类型及最大输入电流;——输出电压等级、电压类型、频率、最大连续工作电流,交流输出端额定功率;——IP防护等级d) 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 灵活可靠;e) 文档资料应符合装箱清单1.2 保护连接1.3 固体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一般要求本试验是验证固体绝缘及固体绝缘耐受暂态过电压的能力。
b) 试验电压值试验电压值,应根据被试验电路是否直接连接到电网而分别从表8-3第2、第3栏或者表8-4中选择电压试验应采用50 Hz或60 Hz的正弦电压如果电路中有电容器,试验可采用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值等于规定的交流电压峰值试验电压值如下:试验持续时间,对于型式试验至少为60 s施加试验电压时可以逐渐上升和下降,但上述试验持续时间为达到规定试验电压后保持的时间测试方法在进行绝缘耐压试验之前,先进行绝缘电阻测试,试验电压选择1000V,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绝缘耐压试验,试验时,设备应无内部或外部的绝缘闪络和击穿或任何破坏性放电现象的发生,但辉光放电是允许的2、 基本功能2.1 额定输入输出在规定的参考试验条件下,测得的逆变器最大输入电流或功率,不超过额定输入的110%输出要求在规定的参考试验条件下,逆变器输出电流或输出功率的偏差应在标识的额定输出+10以内注:数据应记录不少于5分钟稳态的平均有效值考虑放入数据图片,数据分别取高压满载,低压满载,和额定电压满载状态2.2 自动开关机及软启动自动开/关机:逆变器应能根据电压输入情况,或故障及故障恢复后等情形,实现对应的自动开、关机操作。
通过改变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的大小来模拟日照条件,逆变器应按规定自动开机和关机具体步骤如下:调节直流输入源,使直流侧输入条件从低于逆变器的允许的工作范围下限处开始增加,当直流侧输入条件高于允许范围的下限时,逆变器应能自动开机;待逆变器工作稳定后,调节直流输入源使直流侧输入条件下降到低于允许范围的下限时,逆变器应能自动关机将逆变器启动并置于额定工作状态,调整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升压或降压),记录逆变器停止工作时电压上限值和下限值并网逆变器启动运行时,输出功率应缓慢增加,不应对电网造成冲击;要求逆变器输出功率从启动至额定值的变化率可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且最大不超过50KW/S,或者逆变器输出电流从启动至额定值的过程中电流最大值要求不超过逆变器的额定值的110%逆变器启动运行时,用功率分析仪或电能质量分析仪记录逆变器功率变化曲线,观看功率的变化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3 恢复并网恢复并网:由于电网故障原因导致逆变器向电网停止送电,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逆变器应在20s~5min内能自动重新向电网送电,送电时应满足软启动的要求设备启动或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恢复并向电网送电,观看恢复时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4 通信ID烧写测试能量清零操作2.5 噪声3、 性能指标3.1 转换效率对转换效率,要求不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值应不低于96%,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值应不低于94%根据逆变器的设计,测量得到最大的转换效率,其值应符合标准的规定逆变效率:对转换效率,要求不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值应不低于96%,带隔离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值应不低于94%注: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包括静态和动态的)也会影响逆变器对光伏系统所发电能的有效利用,需要进行科学的测试,具体限值将在实际测试数据基础上做进一步明确测量负载点为5%,10%,15%,20%,25%,30%,50%,75%,100%,最大转换效率出现所在负载点和逆变器可输出最大功率点处的转换效率,并附曲线图报告中应同时给出每个负载点测试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在CNCA/CTS 0004-2009A的6.13.2规定的高温环境条件下的做出同样的检测3.2 谐波和波形畸变谐波和波形畸变:标准要求逆变器在运行时不应造成电网电压波形过度畸变和注入电网过度的谐波电流,以确保对连接到电网的其他设备不造成不利影响逆变器额定功率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值为5%,奇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1,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2。
其他负载情况下运行时,逆变器注入电网的各次谐波电流值不得超过逆变器额定功率运行时注入电网的各次谐波电流值表1 奇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奇次谐波次数含有率限值(%)3rd-9th 4.0 11th-15th 2.0 17th-21st 1.5 23rd-33rd 0.6 33th以上0.3 表2 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偶次谐波次数含有率限值(%)2nd-10th 1.0 12th-16th 0.5 18th-22nd 0.375 24th-34th 0.15 36th以上0.075 由于电压畸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流畸变,使得谐波测试存在一定的问题注入谐波电流不应包括任何由未连接光伏系统的电网上的谐波电压畸变引起的谐波电流满足上述要求的型式试验逆变器可视为符合条件,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应不超过GB/T 14549-1993规定的允许值测试方法试验测量点选定在逆变器与电网连接的电网侧,试验在逆变器输出为额定功率时进行,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测量出电流谐波总畸变率和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其值应符合5.3.2规定同时应该测量30%,50%,70%负载点处的各次电流谐波值,其值不得超过额定功率运行时逆变器注入到电网的各次谐波电流值。
4、 保护4.1 过欠压保护:7.7.1.1 直流输入侧过压保护当直流侧输入电压高于逆变器允许的直流方阵接入电压最大值时,逆变器不得启动或在0.1s内停机(正在运行的逆变器),同时发出警示信号直流侧电压恢复到逆变器允许工作范围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启动7.7.1.2 交流输出侧过/欠压保护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超出此电压范围时,允许逆变器切断向电网供电,切断时应发出警示信号除大功率逆变器外对异常电压的响应时间应满足表7-9的要求,电站型并网逆变器响应时间应满足表7-10的要求在电网电压恢复到允许的电压范围时逆变器应能正常启动运行此要求适用于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表7-9异常电压的响应电网电压(电网接口处)最大脱网时间(a)20% V标称≤V<50% V标称0.1秒50% V标称≤V<85% V标称2.0秒85% V标称≤V<110% V标称继续运行110% V标称≤V<135% V标称2.0秒135% V标称≤V0.05秒a:主控与监测电路应切实保持与电网的连接,从而持续监视电网的状态,使得“恢复并网”功能有效主控与监测定义参见GB/T 18479注1:最大跳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的时间。
注2:对于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的逆变器,以低电压穿越功能优先表7-10电站型并网逆变器电压异常响应时间电压范围运行要求V<0.9 V标称应符合本标准第7.7.8节低电压穿越的要求0.9 V标称≤ V ≤1.1 V标称应正常运行1.1 V标称
分别测量三次,要求均满足7.7.1的规定4.3 防孤岛效应:逆变器并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应具有防孤岛效应保护功能若逆变器并入的电网供电中断,逆变器应在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对于并入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网的逆变器,可由继电器保护装置完成保护基于逆变器的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分为主动式防孤岛保护方案和被动式防孤岛保护方案被动式方案通过检测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或频率的异常来检测孤岛效应由于被动式方案的检测范围有限,因此为了满足并网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安全标准的要求,按照GB19939-2005的6.3节规定,应至少设置各一种主动和被动防孤岛效应保护主动式方案通过有意地引入扰动信号来监控系统中电压、频率以及阻抗的相应变化,以确定电网的存在与否主动式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主要有频率偏移、电流脉冲注入引起的阻抗变动、电力线载波通讯等被动式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主要有电压相位跳变、3次电压谐波变动、频率变化率检测、有功功率变动、无功功率变动等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应考虑以下规则:a) 要兼顾考虑检测性能、输出电能质量以及对整个系统暂态响应的影响;b) 如果一个简单且成本低的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将孤岛效应带来的危害降低到其它的电力危害以下,那么该方案即为适当的。
测试方法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的保护试验平台如下:其中,K1为被测逆变器的网侧分离开关,K2为被测逆变器的负载分离开关负载采用可变RLC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被测逆变器的额定频率(50/60Hz),其消耗的有功功率与被测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相当试验应在表6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由于电网从逆变器吸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不确定性,该项试验使用实际电网比模拟电网更具有说服力表6 防孤岛效应保护的试验条件条件被测逆变器的输出功率PEUT 被测逆变器的输入电压* 被测逆变器跳闸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