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方法.pdf
21页Q/ZTCJ Q/ZTCJ 001—2018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 与质量验收方法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cycled construction waste for pave base 2018 - 9 - 12 发布 2018 - 9 -26 实施 前 言前 言 本标准为企业标准 近年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来 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产生的建筑垃圾越积越多、越堆越高,建筑垃圾无形中成 为阻碍城市建设的“代谢物”,环境污染和垃圾围城等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 为充分利用建筑垃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建 筑垃圾再生骨料在路面基层施工的正确应用, 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 公司编制了该规范在规范的编制过程中,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 司的规范编制组经实地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及公司内部科研成果,并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方法。
本方法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要求、建 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组成设计、 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制作的路面 基层施工及养护、再生级配骨料直接用于制作支路道路底基层的施工、施工质量 验收 I 目 次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2 3 基本规定....................................................................................................................3 4 原材料要求................................................................................................................4 5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组成设计....................................................................6 6 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制作的路面基层施工及养护............................7 7再生级配骨料直接用于制作支路道路底基层的施工………………………… …9 8 施工质量验收…………………………………………………………………… …………10 附录 A 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及杂物含量试验方法.................................................12 本方法用词说明..........................................................................................................13 本方法引用标准名录..................................................................................................14 条文说明......................................................................................................................15 1 1 总 则1 总 则 1.1 为指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统一质量检验标准,制定本方法。
1.2 本方法适用于金华市及地质、气候等条件相近地区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各等级公路、 市政道路、广场及停车场路面的基层及底基层施工,但不宜用于透水型面层材料的基层 1.3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方法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本省、本市颁布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石、砂浆、砖、陶瓷等加工而成的粒料 2.1.2 再生级配骨料recycled graded aggregate 全部掺用了再生骨料、且其颗粒组成符合规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2.1.3 混合级配骨料 mixedgraded aggregate 天然碎石与再生骨料复配、且其颗粒组成符合规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2.1.4 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recycled aggregate inorganic mixture 由再生级配骨料或混合级配骨料配制的无机混合料 2.1.5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 cement stabilized recycled graded 在再生级配骨料或混合级配骨料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合均匀后得到的混合 料,在被压实和养生后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其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
2.1.6 再生混凝土颗粒recycled concrete particle 再生级配骨料中粒径 4.75mm 以上部分混凝土块及石块类粒料的总称 2.1.7 杂物impurities 再生骨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如金属、塑料、矿棉、 玻璃棉、纤维织物、编织袋、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如树叶、树枝、草茎、草、草根、动物 毛发、动物毛皮等)、纸张、橡胶、胶气管、沥青、油毡等 2.1.8 路面基层pave base 直接位于沥青路面面层下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的结构层 2.1.9 底基层 sub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铺筑的辅助层 2.2 符号符号 CBR——加州承载比; m1——4.75mm 以上的试样的总质量; m2——4.75mm 以上的试样中混凝土块和石块的总质量; m3——4.75mm 以上的试样中各种杂物的总质量 a Q ——再生骨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 b Q ——再生骨料中杂物含量; E——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材料的劈裂强度 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1 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3.2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用作路面的上基层时,其上应设透层和下封层 4 4 原材料要求原材料要求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4.2 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 4.2.1 混合级配骨料按技术要求分为 A 类、B 类,再生级配骨料按技术要求分为 C 类、D 类 4.2.2 用 A 类混合级配骨料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路 面的底基层以及路面基层, 用 B 类混合级配骨料和 C 类再生级配骨料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 骨料无机混合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路面的底基层以及重交通及以下交通等级的路面 基层, 用 D 类再生级配骨料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路面的底基层以及二级道路及以下道路的路面基层 4.2.3 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不宜用于透水型面层材料的基层 4.2.4 再生级配骨料可以用于制作轻交通道路的底基层 4.2.5 再生级配骨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表 4.2.5 的规定 表 4.2.5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A 类B 类C 类D 类检验方法 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90—附录 A 杂物含量(%)≤0.3≤0.5≤0.5≤1.0附录 A 压碎值(%)≤22≤30≤30≤45JTG E42(T0316) 针片状颗粒含量(%)≤18≤20JTG E42(T0312) 颗粒级配见表 4.2.6.1、表 4.2.6.2。
注1. 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按同来源、同级配、同类别 600t 为一个检 验批,不足 600t 亦为一批 2. 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的取样按现行国家标准 GB/T14685 《建筑用卵 石、碎石》中规定的取样方法执行 3. 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的颗粒级配按现行行业标准 JTG E42《公路工程 集料试验规程》中 T0302 干筛法进行测定 4.2.6 再生级配骨料和混合级配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 4.2.6.1、4.2.6.2 的规定 表 4.2.6.1水泥稳定再生骨料的颗粒级配 结构层 通过质量 百分率(%) 底基层基层 筛 孔 37.5100— 31.5—100 5 尺 寸 (mm) 26.5—90~100 19.0—72~89 9.5—47~67 4.7550~10029~49 2.36—17~35 1.18—— 0.6017~1008~22 0.0750~300~7 4.2.6.2直接用于制轻交通道路的底基层的再生级配骨料的颗粒组成 结构层 通过质量 百分率(%) 底基层 筛 孔 尺 寸 (mm) 37.5100 31.593~100 19.073~88 9.549~69 4.7529~54 2.3617~37 0.608~20 0.0750~7 塑性指数(%)<9 4.3水泥水泥 4.3.1 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 3h、终凝时间不小于 6h 的强度等级为 32.5 级或 42.5 级的普通 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 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2 水泥贮存期超过 3 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3 当采用 A 类和 B 类混合级配骨料、C 类再生级配骨料时可选用 32.5 级、42.5 级水 泥,当采用 D 类再生级配骨料时宜选用 42.5 级水泥 4.4 水水 4.6.1 水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6 5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组成设计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组成设计 5.1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5.1.1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在路面结构中 的部位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T F 20)的规定或设计要求 5.1..2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5.1.2.1 试配时水泥掺量宜按表 5.1.2.1 选取 表 5.1.2.1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试配水泥的推荐掺量 再生级配骨料类别结构部位水泥掺量(%) Ⅰ 基层3456 底基层3456 Ⅱ 基层4567 底基层3456 5.1.2.2 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水泥掺量的无机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 度。
5.1.2.3 按规定的压实度计算不同水泥掺量试件的干密度 5.1.2.4 试件制备、养护和抗压强度的测定应符合 JGJ E51 的相关要求 5.1.2.5 根据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选定水泥掺量,水泥最小掺量应不小于 3%;当采用 32.5 强度等级的水泥时,水泥最小掺量应不小于 4%用内插法计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2 再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