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圈层结构4.doc
5页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 的变化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 较 答案 传播速度慢 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深度 波速 A波 B波 地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_______地下2900千米处 ______________传播速度突然_______答案 明显增加 完全消失 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界面:上图中C为 ,D为 2)圈层:图中C、D之间为 ,C以上为 ,D以内为 (由E 和F 组成)答案 莫霍界面 古登堡面地幔 地壳 地核 外核 内核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 答案 上地幔顶部【温馨提示】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 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和 (1)范围:下限为地球________表面,上限约在高空____________千米处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氧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维持生物_________的必需物质氮组成_________的基本成分干洁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很少植物__________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______作用臭氧吸收太阳__________,保护地球生物水汽含量很少形成________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答案 气体和悬浮物 氮 氧海陆 2000~3000生物活动 生物体光合作用 保温 紫外线 降水(3)大气的垂直分层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的圈层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 答案 连续但不规则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思考导读】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参考答案】1.合理。
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地壳合起来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2.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3.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组成的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尝试练习】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变化处,说明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莫霍界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 D.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解析 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很大差别,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就可以推断所经过的不同物质,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就说明上下层次物质组成有很大差异。
第2题,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核部分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莫霍界面下总薄荷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答案 1A 2D读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3~5题3.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4.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 A.d B.b C.a D.c5.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解析 由图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是岩石圈,b是水圈,c是生物圈,d是大气圈第3题,由图可知,b为水圈,其主题是海洋水,约占全球水总量的96.5%第4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会想转化第5题,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因此岩石圈的下届为软流层上界答案 3D 4B 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