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何画板双曲线作法.doc
9页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1 页第十课 双曲线的画法的画法和性质一.双曲线的定义:1.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F1、F 2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设 M(x, y)是双曲线是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 2c (c>0),则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又 F1、 F2 的坐标分别是 F1(-c, 0), F2(c, 0),若 M 点与 F1、 F2 两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2a (c>a>0),则 ||MF1|-| MF2||=2a,∴ , 图 10-1yxyx)()整理化简,并且设 b2=c 2-a 2 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2a3.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设动点 M(x, y)与定点 F(c, 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 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a>0),lc2则点 M 的轨迹是双曲线点 F 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直线 是双曲线中对应于焦点 F 的准l线。
常数 e= (e>1)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a图 10-24.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 a、b (a, b>0)为半径作两个圆,|OA|=a, |OB|=b, 点 P是以 a 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点,点 C 是OA 与半径为 bd 圆的交点,过点 C 作CN⊥Ox,交直线 OP 于 N,过点 N 作 OX轴的平行线,过点 P 作 PR⊥ OP,交 Ox 轴于 R,过点 R 作直线 RM 交过点 N 的 x 轴的平行线于点 M,当点 P 在圆上运动时,M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设点 M 的坐标是(x , y),φ 是以 Ox 为始边,OP 为终边的正角,取 φ 为参数,那么x=|OR |=|OP|sec φ=asec φ, y=|RM |=|CN|=|OC| tgφ=bt gφ,图 10-3xyO ő ဲ潆 ဲMőőo f ဲf ဲMD㭸őO őB őCN őő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2 页∴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是 (φ 是参数).btgyaxsec二.双曲线的画法:画法 1:图 10-41.在 x 轴上取两点 F1、F 2,使| OF1|=|OF 2|,用它们作为两个焦点;2.在图形外作一条线段 AB,使| AB|=2a,(|AB|0)为半径画两个圆;2.圆 OA 与 x 轴的正方向交于点 C,过 C 作 x 轴的垂线,3.在圆 OA 上取一点 P,连接 OP,直线 OP 与过点 C 且和 x 轴垂直的直线交于点 N,过点 N 作 x 轴的平行线 NM;4.过点 P 作 PR 垂直于OP,交 x 轴于点 R;5.过点 R 在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NM 于点 M;6.分别选中点 M 和点P,用“ 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功能,画出双曲线。
理论根据:设∠xOP =φ,则|OR |=|OP |secφ=asecφ, |RM|=| NC|=| OC|tgφ=btgφ , 根据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知,点 M 的轨迹是一个双曲线 图 10-7y腸őOő 1 敆 2䅁 ဲ 晐捎ő ဲMဲ佄㵡 ő ő 㠲 ″ 浣 㵣 ő ő 㘰 ′ 浣 㵥 caő ő ő 7 aIJţ =ő 㤷 ő 浣 㭸őO őB őCNőő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5 页三.双曲线中动弦的画法(一).双曲线焦点弦的画法:图 10-81.在坐标系中作出两个焦点 F1、F 2,在图形外作一条线段,使它的长等于2a(2a<|F1F2|);2.以 F1 为圆心,2a 为半径作圆,在圆上任取一点 P,连接 PF2,作 PF2 的中垂线交直线 PF1 于点 M;选中点 M 和点 P,用“轨迹”功能作出双曲线;3.连接 PF1 延长与圆交于点 Q;4.同样方法作出点 Q 在双曲线上的对应点 N;5.连接 MN,则线段 MN 一定过焦点 F1,且点 M、N 都在双曲线上;6.保留坐标系、双曲线、焦点和焦点弦 MN,隐藏其它的内容,这时选中点 M,在双曲线上拖动它,则点 N 相应在双曲线上移动,且 MN 始终经过点 F1.理论根据:双曲线上的点 M、N 是由圆上的点 P、Q 得到的,线段 PQ 在大圆上经过定点 F1,则相应的线段 MN 在双曲线上也经过定点 F1.ő愲 ő őof ဲ f ဲpqmn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6 页(二) 双曲线中过定点 M 的弦:图 10-91.用参数方程的画法画出一个双曲线,标出定点 D;2.在以 a 为半径的圆上取一点 M,作出它在双曲线上的相应点 P;3.作 DE⊥Ox 轴,垂足是 E,过点 E 作以 a 为半径的圆的切线 ER、ES,连接 RS;4.过点 D 作 RS 的垂线,垂足是 D';5.连接 MS',延长与圆交于 N,作出点 N 在双曲线上的对应点 Q;6.连接 PQ,则 PQ 始终经过点 D,且 P、Q 都在双曲线上;7.保留坐标系、双曲线、定点 D 和过定点 D 的弦 PQ,隐藏其它的内容,这时选中点P,在双曲线上拖动它,则点 Q 相应在双曲线上移动,且 PQ 始终经过点 D;.理论根据:双曲线上的点 P、Q 是由大圆上的点 M、N 得到的,线段 MN 在大圆上经过定点 D',则相应的线段 PQ 在双曲线上也经过定点 MD。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由点 D 得到点 D',我们看到,点 D 和点 D'的纵坐标是一样的,另外在双曲线中过点 D 且垂直于 x 的弦的两个端点在圆上的对应点恰好是 R、S,所以点 D'.一定在 RS 上,这样就得到了点 D'.OPdesrő őmn q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7 页(三) 双曲线中平行弦的画法:图 10-101.用参数方程的画法画出一条双曲线,计算两圆半径的比 a, b,在双曲线上取一点P;2.在图形外画一条斜率为 k 的线段,过点 P 作斜率为 k 的线段的平行线;3.选中 a, b, k, 用“计算”算出 的值;2ab4.过原点 O 作斜率为 的直线,与过点 P 斜率为 k 的直线相交于点 M;2k5.以点 M 为中心,将点 P 旋转 180°,得到点 Q,则点 Q 在双曲线上;6.连接 PQ,则 PQ 就是斜率为 k 的双曲线中的平行弦;7.保留坐标系、双曲线、斜率 k 和 PQ,隐藏其它的内容;选中点 P 在双曲线上拖动点 P,则弦 PQ 始终与 AC 平行,且点 P、Q 在双曲线上;8.作 PQ 的中点,标记为“ 追踪点”,则点 P 运动时,就可以得到中点的轨迹。
理论根据:设 P(x1, y1), Q(x2, y2)都在双曲线 上,且 PQ 的斜率为 k,若 PQ 的中点为12byaxM(x0, y0), 有 , ,两式相减得212byax211211 ))(())byax∴ = , ∴ 中点 M 在过原点且斜率为 的直线上0y21)(kay 2kaők㑹oPő㙑摎㵡 ő ő 㤶 ő 浣 㵢 ő ő ′ 浣 㵫 敲 ő 㔳 ő ő ဲဲk a2ဲဲ ဲဲ ő ő ő 獁 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8 页四.双曲线切线的画法:(一) 过双曲线上一个定点 P 的切线: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双曲线,同时标出它的两个焦点 F1、F 2;2.在双曲线上标出定点 P;图 10-113.以 F1 为圆心,双曲线的实轴 2a 为半径作圆;4.连接 F1P 交圆于点 M;5.连接 F2M,作 F2M 的中垂线,这条中垂线过点 P,并且是双曲线的切线理论根据:∵ 点 P 在双曲线上,∴ ||PF 1|-|PF 2||=2a, 又|F 1M|=2a, ∴ | PF2|=|MP|, 点 P 在 F2M 的中垂线上,直线 MP 经过点 M 且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所以直线 MP 是双曲线过点 P 的切线。
őőof ဲ f ဲM P几何画板简明教程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刘金堂第 59 页(二) 过双曲线外一点作双曲线的切线: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双曲线,同时标出它的两个焦点 F1、F 2;2.在双曲线外标出定点 T;3.以点 F1 为圆心,双曲线的实轴 2a 为半径作圆;4.以点 T 为圆心,| TF2|为半径作圆,交圆 F1 于点 M、N;5.连接 MF2,作 MF2 的中垂线 TCP,同样连接 NF2,作 NF2 的中垂线 TDQ;6.直线 TCP、TDQ 都是过点 T 的椭圆的切线理论根据:点 M、N 在以点 T 为圆心,|TF 2|为半径作圆上,∴ |TF2|=|TM|=| TN|,MF 2 的中垂线一定经过定点 T,且中垂线上一定有一点 P,满足||PF 1|-|PF 2||=||PF 1|-|PM||=2a, 点 P 在双曲线上,∴ PT 是双曲线的切线且 PT 经过点 T;同理 QT 也是椭圆的切线且 QT 经过点 T图 10-12őőof ဲ f 2TNőCDP 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