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可编辑).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581359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

      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 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

      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 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布置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一、介绍 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离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 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评价:盛唐时期的诗人。

      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三、常识 1.游仙诗 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的诗其形式多为五言句,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2.瀛洲 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 3.谢公屐 谢灵运穿的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7 / 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