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doc
11页形势与政策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简述国内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答:国内基本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某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和谐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合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涉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面刊登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乐旨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临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伙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互换意见,达到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营,对话获得不同限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互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和谐协商谋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国内的政策主张: 1、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一般有三种措施,战争措施,政治措施,法律措施。
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觉得是合法的手段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严禁使用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措施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和平措施解决国际争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睬通过决策这两种状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国内一贯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因此采用战争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的而国内也不会在这种状况下引起战争2、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在解决南海问题时,有关国家主权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互相信任、进行和平谈判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一切国际关系准则,只有在各国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干得到遵循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对海洋领土主权的规定与尊重对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对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秩序的现实追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偏执一端这既是中国对以往地区乃至国际争端、冲突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东南亚各国谋求发展的现实政治需求3、 谋求合伙支点,求同存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既有和平谈判的基本,又有彼此观点上的差别南海周边国家都但愿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新形势下,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政策:扩大交往,加深老式友谊;互相尊重,世代睦邻和谐;互利互惠,增进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团结合伙,发明美好的将来这些政策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规划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将来关系的走向,为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发明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正是在中方推动下,南海周边国家一致批准把双边关系进一步推向迈进4、搁置争议,和平解决争端在南海岛礁的争议中,由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在国家利益、认知限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不同国家在协调互相关系和解决南海争端中发生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而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正是中国针对南海周边国家之间和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所做出的明智选择2、 国内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答:1、必须把握好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一灵魂2、必须把握好加快自主创新国家启动迈向科技强国新征程这一基本目的3、必须把握好增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问题4、必须把握好创新国家建设这一重大任务5、必须把握好解决科技体制突出问题这一基本立足点二、 论述题(60分) 从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受国内外因素影响而呈现加速下滑态势,中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
请根据所学知识,论述目前国内经“稳增长”的必要性和也许性答: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营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但从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浮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季度增长率已由三季度的9.1%下滑到今年二季度的7.6%,为三年以来的最低点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用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明良好政策环境一、如何结识目前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非常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困难早有分析,为今年国民经济制定了7.5%的预期发展目的,上半年实现7.8%的增长,稍高于这一预期目的从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营的状况来看,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减少,产能运用率局限性,经济运营浮现了某些值得关注的新状况、新特点一、是出口短期内大幅波动上半年,国内出口增长速度不仅明显下滑,并且浮现大幅波动1月份出口负增长2月份增速达到184%,4月回落至4.9%,5、6月又有所回升,这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外,尚有如下因素: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市场预期不稳,国内出口呈现短单化倾向,一定限度上导致出口增长的起伏,光伏、化肥、新电子产品等出口受美国“双反”、市场投放节奏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
此外,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外部世界判断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根据,内需收缩、进口增幅下降也间接拉低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出口产品的需求二、是公司去库存、去杠杆并存今年以来,生产侧(见链接资料)的工业增长值、 重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离,重要是公司对将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减少产能运用率在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之后,货币条件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信贷有效需求局限性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公司资产负债率也有所减少,表白公司投资意愿局限性,去杠杆、去库存同步并存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下滑在老式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 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剌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迅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浮现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降,经营模式体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性 四、是地区经济运营分化明显1-6月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分别增长9.7%、10.6%. 15.1%和15.5%。
东部增速最慢,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削弱;中部增速延续下滑态势,已落后于西部 五、是房地产市场浮现新变化从全国看,房屋新动工面积增速已持续25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持续20个月高于房地产开发公司资金来源增速,估计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但近期浮现了些新状况6月份,不少都市地价、房价浮现上涨贷款利率下调,在减少购房成本的同步,也在一定限度上变化了房价预期六、是就业约束有所缓和,财政金融风险约束上升就业和通胀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压力测试指标,就业状况明显恶化常常成为调节宏观政策的根据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和,一定限度上反映了国内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但应注意就业指标是一种滞后指标,反映较为缓慢如果短期内增长下滑过快,至少构造性就业压力仍会浮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公司资金链等方面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速下降使得这些风险点(环节)的脆弱性增长,也许引起局部甚至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上述新状况、新特点,反映了目前国内经济运营的复杂性和不拟定性总体看,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营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减少。
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构造调节将会有所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预调、微调,对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稳增长的必要性据报道,年内人们就会看到从大型央企武钢出栏的生猪,由于武钢要建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其实,武钢的"不务正业"远不止这些,她们还将买地养鸡种菜,搞立体生态养殖这些举动让人们怎么看都不似昔日威风八面的武钢,而更像一家在市场边上捡食吃的民营公司骨干钢企养猪折射了目前公司经营困难的限度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是多重因素作用的成果,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处在下行阶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处在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构造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削弱的因素,也有房地产调控和剌激政策退出后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低迷的因素;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渐放缓的规律性因素,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故意调控增速的因素可以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自然之举"1.稳增长有助于增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短期宏观经济平衡重要是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获得平衡去年国内通胀水平高企,政策着眼点重要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稳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的。
进入 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去年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国内通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通胀压力大为缓和,CPI指数浮现了明显回落今年6月份CPI 已经回落到了2.2%,比上年5.4%的水平低了3. 2个百分点,已回到正常水平去年上涨势头较猛的食品价格也趋向稳定,涨幅由季度的8.1%下降到6月份的3.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经由正转负,且降幅持续扩大6月份降幅达到2.1%显然影响目前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问题已不再是价格过快上涨,而是经济增长的下滑 短期宏观经济与否平衡,还可以从目前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与否匹配的角度来观测潜在增长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资源得到充足运用时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或高于潜在增长率都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平衡被打破,经济会分别面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问题根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后,国内"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仍在8%以上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7.6%,已经低于了目前的潜在增长率,因而有必要采用措施稳增长,避免经济进一步偏离潜在增长水平 2.稳增长有助于解决目前经济运营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受去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滞后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和各类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工业公司经济效益急剧恶化,中小公司尤为突出。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而上年同期为正增长27.9%利润下降较多的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6.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3%,计算机、通信和其她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5%其中钢铁行业又为最为困难的行业之一,今年前两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公司浮现全面亏损,直到3月份才初步实现扭亏、转为微利局面;但是,进入4、5月份,钢价的加速下跌又使得钢铁公司再度浮现经营困难,4月份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公司利润总额仅为17.9亿元,同比下降了96.65%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不少钢铁公司纷纷转向非钢产业,本来是想靠“副业”来弥补钢铁主业的亏损导致公司效益下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萎缩今年1一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增长都比上年同期浮现回落,其中投资已回落至10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引起投资增长持续下滑的因素重要是基本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的不断回落1-5月份,交通运送投资中的铁路和道路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1.6% 和3.3%;房地产投资自去年7月开始减速1-6月份增长16.6%,低于上年同期16.3个百分点。
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