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美术史_名词解释复习考试资料--修订编选.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149343374
  • 上传时间:2020-10-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52.45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曹家样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 而衣服紧窄” ,谓之“曹衣出水” 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曹家样” 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 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 并提出了 “迁想妙得”“以 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 ,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 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 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 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 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 ,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 27 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 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 影响 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 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8、比德说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 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 ,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9、吴带曹衣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飘举;而北 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这两种著名的描发也流行 于古代造像 10、 历代名画记 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 容大致为三部分 : 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 画家传记及作品。

      11、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 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12、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 国至明清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 13、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 5 所,即今天的云冈 16 20 窟,通称昙曜五窟主要造像 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时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 2 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 是君权、 神权统一的象征 形象特点多是面行方圆, 鼻梁直挺, 衣纹简洁流畅, 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14、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另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 置于他的墓地前, 世称 “昭陵六骏” 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完美的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15、唐三彩 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 “三彩” ,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16、徐黄体异 五代花鸟画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所作多为宫廷 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 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多画自然中的画竹蔬果、禽鱼草虫,注重“落墨” ,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 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 17、六要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 ,即气、韵、思、景、笔、墨 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18、三远(2001 年 央美) 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有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 “山有 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19、文人画 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 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 ,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20、翰林图画院 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 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医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已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21、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好简 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22、元四家(2003 年、2004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年 清华美院,2006 年 湖美) 至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他们强调以画“自娱” ,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 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2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004 年 清华美院) 背诵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记忆,展现了 北宋都城汴梁清明节的风貌,不但是一幅绘画杰作,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24、永乐宫壁画(2006 年 清华美院) 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芮城) ,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 形象生动,线描做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25、浙派(2005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 画家 26、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活动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 “逸格”的元代文 3 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27、白阳青藤 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 他俩 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8、南陈北崔(2004 年 四川大学、2007 年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换,饶有装饰意趣, 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29、波臣派 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鯨字波臣而得名曾鯨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 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 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30、董其昌 明末华亭派的代表人物,绘画理论家其山水画创作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趣味,并把宋元诸 家绘画中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做不似之似的重新组合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 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31、南北宗论(2004 年 华南师范大学) 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 ,认为唐以 后的山水画分为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 代表,进而“崇南抑北” ,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32、 “清初四王” (2004 年 华南师范大学、2005 年 清华美院) 清初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王元祈和王翚四位山水画家他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 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 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33、 “没骨法” (2001 年 中央美院) 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 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记,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 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 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34、八大山人 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其绘画以及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 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 35、石涛(2004 年 清华美院) 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 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故以开今” “笔墨当随时代” “搜 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36、扬州画派(2004 年 四川大学) 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又叫“扬州八怪” ,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 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 被称之为“怪” 37、二高一陈(2004 年 华南师范大学、2007 年 中央美术学院) “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 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4 38、赵之谦(2005 年 清华美院) 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入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花坛的柔美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 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39、岭南画派(2004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 ,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 西方技法, 注重写生, 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 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 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 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 渲染出天光云影、 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40、齐白石(2004 年 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绘画“妙哉似与不似之间” 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 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41、林风眠(2005 年 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 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

      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42、决澜社(2004 年 四川大学、2003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决澜社” 为西洋画团体, 1931 年 9 月由庞薰琹、 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 组织过多次展览, 1935 年自行解散决澜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 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二、简答题 二、简答题 1、吴道子的绘画技法有何特点?(2004 年 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