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提纲yin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
22页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提纲yin.doc高考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册 课本复习指南 方法:逐字逐句对课本上的概念、理论、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仪器、操作方法、现象、净化尾气吸收以及工业生产应用,进行记忆、理解对重点知识点(例:化学方程式)、边边角角的知识、易遗忘的知识点,可浓缩在小纸片,不断的巩固记忆,做到书越读越薄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 3+3+2++2+物的概念,常见的氧化剂:KMnO>MnO>Cl>Br>Fe>I>SO; Fe>Cu>H>Fe422222,,,2--2-常见的还原剂:S>I>Fe,Br,Cl>OH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反应,常见离子硫酸根、氯离子、碳酸根、,,23Fe、Fe等的检验结合电解质溶液) 4、常见的放热过程:化合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氧化钙溶于水,浓硫酸溶于水常见的吸热过程:一些分解反应,硝酸铵溶于水,Ba(OH)?8HO和NHCl混合(常温下224能自动发生的反应,也可是吸热反应) 、注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高低与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以及化学键5的断裂和形成、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吸热、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第二章 碱金属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轻,软),钠的取用方法和保存 2、钠与氧气反应(不加热,氧化钠;加热,过氧化钠)、氯气、硫反应的现象;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现象对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得不到铜);钠与熔融盐反应 3、钠的用途:钾钠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光灯;冶炼某些金属 4、NaO,NaO,NaCO,NaHCO的制取和转化;熟练书写NaO与CO、HO反应2222332222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原理和计算;NaCO,NaHCO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快慢,233NaCO和盐酸反应的两种反应 235、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及Li的特性(LiO 锂密度比煤油小) 26、焰色反应的仪器(铂Pt丝)和操作步骤,钠、钾焰色反应的颜色(钾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以及提取草木灰中的碳酸钾时实验操作要注意的论题和成分的证明 1 第三章 物质的量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定义,适用对象(微观微粒) 2、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与以前教材有区别);阿佛加德罗定律的灵活应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一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公式的推导。
第四章 卤素 1、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结构、熔沸点、溶解性) 2、Cl与Na、Cu、Fe、H、HO、NaOH、Ca(OH)、苯、不饱和烃反应的现象及操作;2222注意干燥的氯气常温下不与铁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贮存液氯 ((((((((+---3、氯水的成分(三种分子:Cl、HO、HClO,四种离子:H、Cl、OH、ClO);氯水的22保存;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直接参加反应的微粒) 4、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制取,保存,漂白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5、氯气的实验室和工业制取,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的各方面细节(原理、净化、收集、尾气处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6、氯离子的检验(有碳酸根存在时,要用硝酸酸化) 7、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颜色加深、熔沸点升高,非金属性增强) 液溴的保存及取用;碘的特性:升华和遇淀粉变蓝;碘水和溴水的萃取与分液的仪器和操作 8、特殊卤化物的性质及用途:卤化银(溴化银用作感光剂,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碘131酸钾(KIO)制作碘盐日本核泄漏I问题 3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原子的组成、质量数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2(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每一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能够画出1~18号元素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同主族、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判断方法(作重点归纳) 3、熟悉周期表结构:七个周期,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一个第?族每一个周期包含元素种类,(2、8、8、18、18、32、32)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4、微粒半径的比较(单核微粒):一般而言,电子层数多,半径大;电子数一样多的微粒,核电荷数多,半径小 5、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定义,成键的微粒与微粒间作用力大小判断 6、掌握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具有方向性)与溶解性、熔沸点的关系记住常见的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CO、CS、22BF、CCl、乙炔、乙烯、苯、乙烷等 347、注意非8电子的稳定结构的特殊分子如SF、BF、PCl、XeF等 63522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 1、 氧族元素的递变规律:硒是半导体,通常不与氢气直接化合;硫与铁、铜化合时,铁 显,2价,铜显,1硫单质的颜色:淡黄色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2、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臭氧的性质:强氧化性(漂白与杀菌),臭氧与氧气的转化,臭氧层的保护。
过氧化氢的的强氧化性(漂白与杀菌)和还原性,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了解硫化氢的性质:臭鸡蛋气味,可溶于水,剧毒;可燃性;强还原性;不稳定性;酸性硫化氢实验室制取 3、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40体积),易液化(沸点,10?)化学性质:是酸酐;强还原性(被卤素单质,铁离子、稀硝酸等氧化);漂白性(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区别其它的漂白剂:次氯酸、过氧化氢、臭氧等)注意亚硫酸与二氧化硫的相似性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酸雨的pH值小于5.6) 4、三氧化硫的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固体(熔点为16.8?,沸点为44.8?)三氧化硫极易与水化合,放出大量的热量工业上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SO易3溶于浓硫酸 5、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区别与联系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强氧化性(与碳,铜等反应,铁、铝在冷的浓硫酸钝化);催化性;酸性 ((6、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规范操作步骤、常见的硫酸盐及俗名:硫酸铜、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钠 7、环境保护 第七章 硅和硅酸盐工业 1、 碳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名称、原子序数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铅,2价稳定 2、 单质炭、CO、CO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水煤气反应。
23、晶体硅与金刚石的结构、物理性质比较,硅的存在、制取,硅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只与HF、F、强碱反应,高温下,硅粉能在氧气中燃烧 24、二氧化硅的存在及用途;二氧化硅的结构(原子晶体),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的比较;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5、硅酸的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酸性比碳酸弱;硅酸盐简介,盐与氧化物形式的互换 6、硅酸盐工业的概念,常见的几种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陶瓷制取原料,生产原理、主要成份硅酸盐的表示方法 7、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点:耐高温、高强度;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工能几种高温结构陶瓷: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作耐火材料和高压钠灯的灯管氮化硅陶瓷,用于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等机械构件,制造柴油机碳化硼陶瓷光导纤维 (SiO)简介 23 第二册 课本复习指南 第一章 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氮气的工业制法、化学性质、氮的固定 3、 NO、N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的污染 24、磷的同素异形体,磷的存在,磷单质化学性质的用途PO与热水反应生成磷酸,磷25酸是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弱酸)白磷与红磷的相互转化(隔绝空气加热),白磷与红磷着火点比较实验及其它物理性质的比较:白磷剧毒,红磷无毒;白磷溶于CS,红2磷则不溶。
白磷的保存与制取,白磷的结构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5、NH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和微粒数的比较,NH、Cl、HCl、 332HBr、HS、SO的共存问题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和用途铵根离子的检22验 6、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酸性等知识点了解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 7、能够对一些告诉了主要生成物的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缺项的配平,能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第二章 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注意其单位,与方程式计量系数的关系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压强(对气体),温度,催化剂, 接触面积、光等其它因素归纳课本中使用了催化剂的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与判断,应用勒沙特列原理,说明平衡移动方向 34、三种等效平衡:恒温、恒压,满足起始比例;恒温、恒容,等气体分子数反应,满足起始比例;恒温、恒容,不等气体分子数反应,与起始量完全一样 5、转化率的比较:通过新旧平衡之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两种反应物,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的浓度,平衡时,另一物质的转化率提高,自身降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的比较(用定义:密度,气体的质量除以气体的体积。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总质量除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对常见速率图形的理解 6、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工业氮气、氢气的制取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合成氨工业的生产条件的选择和硫酸工业的生产条件的选择 7、注意图表题的解答 第三章 电离平衡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几种弱电解质,电离与电解的区别,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2、理解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因素:酸、碱抑制电离,盐水解促进电离水的离子积及温度对其影响 4 3、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比较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常温下,PH值与7的关系pH的定义,PH值的计算(稀释与酸碱中和),PH值的使用方法 4、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盐溶液的PH大小的比较,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水溶液中平衡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322离子浓度相等以及以上三者的变形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配制Fe、Fe、Sn等盐溶液要加对应的酸防水解;FeCl、AlCl、MgCl等溶液蒸干灼烧得不到对应的溶332,,,,,3322质(为氧化物);KNO中的Fe用加热的方法除去;Al与HCO、CO、S、333,,,,,,,,,322HS、SO、HSO、AlO双水解。
Fe与HCO、CO双水解,NH与AlO、2323342,2SiO双水解 35、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管的的规格(有0刻度且在上方,读数为0.00)、滴定的步骤和操作(左手开启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内溶液颜色的变化)、误差分析、指示剂的选择,熟记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2、镁、铝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氧化镁、氧化铝的高熔点(作耐火材料),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铝的两性 氢氧化铝的制取,两性(不溶于弱酸与弱碱)偏铝酸钠的性质:与强酸反应和与二氧化碳反应 4、硫酸铝钾的晶体,作净水剂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