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河路口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8页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河路口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甲建议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参考答案:C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倡导法律面前公正平等的理念,但其实质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奴隶主阶级统治下的罗马帝国,奴隶阶级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罗马法也不可能废除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故乙的主张不会被采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可以在罗马法中得以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知道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是解题的关键,奴隶不受罗马法保护2.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天津条约》内容,故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的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3.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参考答案:A4. 右图是1959—2008年西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变化示意图从政治角度看,图中两个总产量逐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B.多党合作制度在西藏确立C.西藏地区完成三大改造D.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参考答案:A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所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粮食产量也逐年上升故应选A5.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所属哲学范畴和求“理”的方法是相同的④宋明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A7.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被解破的标志是( )A.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C.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问世参考答案:B经典力学。
本题考查世界科技成就,属于容易题材料中水往低处流,太阳升起落下,都与受力有关,都是近代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现象,其标志性的事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故选B;A项本身是错误的结论;C研究的是微观运动,排除; D相对论与题意不符,排除8.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②美洲所产玉米,烟草落户于欧亚大陆 ③ 非洲所产咖啡成为欧美人的日常饮品④ 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略9. 《兴中会宣言》指出:“…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前文中“瓜分豆剖”现象发生于A.19世纪初B.19世纪中C.19世纪末D.20世纪初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兴中会于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题干中“瓜分豆剖”与之相符所以题干中的中国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该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明显错误,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0. 以下发明与牛顿有关的是 参考答案:B11. 下面是中国1977~2016年参加高考及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A.已经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升C.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D.在实践中实现了教育转型参考答案:C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国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到高校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质量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高校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教育的转型问题,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我国高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说明能进入高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故C项正确12. 1967年马丁?路德荣登《时代周刊》封面,目的是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参考答案:A宗教改革。
本题通过一幅邮票设置新的历史情境,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基本上局限于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之中,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影响不大在欧洲,宗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宗教改革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影响巨大BCD项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文艺复兴时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不符合题意1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参考答案:A14. 《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参考答案:D15. 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②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③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 ④清朝灭亡前夕撤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16.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参考答案:D17. 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也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这表明二者相同之处是( )A.注重道德培养 B.主张理在心中 C.继承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参考答案: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解答:“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是人欲”都体现了二者注重道德培养,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8.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参考答案:B19.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参考答案:A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家,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本题要求回答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共性B项说法错误,只能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D项孟子时奴隶制度衰弱,封建制度建立起来,黄宗羲生活的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衰落,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本题选A项,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20. 《俄国史》这样描述:“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促使俄国梦醒的事件是A.十二月党人起义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克里米亚战争 D.1905年革命参考答案:C21. 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A.否定神权B.崇尚自由C.挑战权威D.倡导民主参考答案:C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挑战孔子的权威,故选C;李贽未提出崇尚自由,马丁?路德要求实现信仰上的自由,排除B;马丁?路德虽对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李贽不存在民主思想,排除D22. 史学界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