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瓒书法作品欣赏.doc
37页倪瓒(1301-1374) 元代画家、诗人原名珽,后改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懒瓒,变姓名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 元大德五年(1301)倪瓒生于无锡梅里祇陀村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资雄乡里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未仕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继之,嫡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已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中写道“嗟余幼失怙,教养自大兄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闭户读书史,出门求友生放笔作词赋,览时多论评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
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土,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另一位他所推祟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那时倪瓒48岁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普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 此种风格,前所未有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庄秋霁图?(1355)、?怪石丛篁图?(1360)、?汀树遥岑图?(1363)、?江上秋色图?(1368)、?虞山林壑图?(1371)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明初,朱元障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作?题彦真屋?诗云: “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组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疲,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英蓉山麓的祖坟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有无痰迹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倪瓒还有一传说:“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 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风格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假设淡假设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是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 “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拟,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 ,有林下风, 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倪瓒传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与慎独二简?、?杂诗帖?等多种 倪瓒?淡室诗?轴,纸本,行楷书,纵64cm,横2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我〔此字点去〕孤吟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禽与往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栖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 无题跋鉴藏印钤有清“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印一方 ?淡室诗?是倪瓒为友人“宗道〞所书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与白云幽禽为伴的心境 此书是倪瓒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书,使用了极少见的立轴装裱形式其书字形挺直,章法整齐疏朗,点画质朴遒劲,收笔顿挫有力,撇、捺尽量拉长,据书风判断应为其晚年之作 明月幽情往与还 ——倪瓒行楷?淡室诗轴? “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孤云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情往与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棲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
瓒〞因此诗写得幽远飘逸,故在赏评倪瓒这件楷书?淡室诗轴?之前照录下来中国书法的创作离不开文字内容,而文字内容的雅俗美丑,那么直接影响书法创作的表现性,故历来书家在创作时对文字内容的选择始终持审慎的目光从创作的情感表现性来说,书家应该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方有不时的最正确的契合机缘然而事实情况是,我们近代书家大多不擅诗文,即或有者也诗文修养火候欠缺,故往往只能借用古今的优秀诗文来进行书法意义上的书写,这无疑削减了书法艺术创作的感染力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倪瓒的优美诗文确实帮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大忙实质上,倪氏纯书法作品极为少见,他的诗文和书法大多散落在其简远高古的绘画上他的不少题画诗文颇有魏晋人之风神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孤神独逸、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书法、绘画、诗文都散发着简远、疏阔、古淡的气息,是较为典型的文人书画艺术的代表读其诗、味其书、赏其画,都能使人尘虑尽消,仿佛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 故宫博物院藏倪瓒这件行楷诗轴〔见图〕,不仅是其行楷书中的代表作,而且甚或是其压轴之作此件为纸本,纵64.2厘米,横27厘米,尺幅并不大,但却能小中见大、意味无穷倪瓒笔法从古隶中出,故他的书法都非常注视起笔与收笔,尤其在字的捺脚上,是极为用心和讲究的,隶法表现极明显,古气森森。
在横画上,那么起笔轻阔,收笔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笔特点,只是将褚的秀媚化为劲健,视之,颇见力透纸背之功倪氏楷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结字扁、长互用,穿插参差,左右结构多取左低右高,重心右倾,因而字势生动、奇趣横生,于劲健俊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小楷的章法是较难把握的,呆板、逼塞、沉闷,都是常见的毛然倪氏这件小楷章法不知是信手拈来,还是匠心所为,寻常的六行字,却处理得如此惊世骇俗!于小楷而言,把“禽与往还〞作为一行,假设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断不可为;而“八月廿日〞跋与正文平齐书写,又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这样就使本来趋于平稳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灵起来,仿佛湖上向晚的空中,一声嘶鸣而划过的白鹤,一如幽静的洞室里突然透出一道天光,而顿觉花明柳暗至此,我突然想到倪氏在该轴跋文中所说的“殊有幽兴也〞好一个“殊有幽兴也〞,他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孙虔礼在?书谱?中提到的“乖合〞的力量静寄轩诗文?轴,元,倪瓒书,楷书,纸本,纵62.9cm,横23.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静寄轩诗文?是倪瓒自作并书写的此轴所书共三局部,内容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赞?、?刻古印文诗四韵?五律1首、?静寄轩诗?七绝3首 款署:“辛亥十二月,云林子因过云门先生之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作此并书,云门题篆焉。
廿二日〞 鉴藏印钤“邾玮玄印〞、“士行父〞、“蔡伯海印〞、“士元珍藏〞、“麓云楼书画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此帖上方篆书“静寄轩〞和帖首篆书“静寄轩诗文〞为张绅所书静寄轩〞是邾伯盛的斋名,其人名珪,字伯盛,苏州人师濮阳吴睿,习大小篆书,喜为人治印 清杨守敬题跋一段,介绍邾伯盛的生平 此诗文是倪瓒71岁时所作,虽已至古稀之年,但笔力精致,毫无滞涩之处,结字略扁,内紧外舒,收笔时顿笔稳重,圭角突出,于质朴遒劲中带有很重的隶书笔意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著录 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纸本 各纵20.1厘米 横2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呈久成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呈云浦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呈寓斋诗帖? 1372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呈履道先生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致叶城诸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次韵耕隐渔者诗札?1373年 纵28.7厘米 横39.4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藏倪瓒?题周文英诗志传? 1372年 纵25.9厘米 横26.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跋陆继善摹禊帖? 1342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致慎独有道诗札?1362年 纵28.4厘米 横52.8厘米 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