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系列讲座45566666.doc
22页中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系列讲座发布人:安鹏宇 发布时间:2001-03-18 09:08:00 浏览次数:323 前言: 学校应该教什么?全世界都在争论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只有把学习过程本身作为认知对象,进行自我感知、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这个过程的积极作用,就难以学会如何学习 我们常说:要好好学习!那么怎样才叫好好学习?我们现在有不少同学一个劲的耗费时间、挑灯夜战,大量做习题,闭门苦读,死记硬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吗?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学习这一活动,本身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会一次完成,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不断加深的过程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就必须研究和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和掌握学习规律这样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教授,80年代,通过对武汉地区43所学校10350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八环节学习法,组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习方法体系 下面就按照这八个环节,分别谈谈如何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的学习方法 八环节学习法: (1)制定计划——(2)课前预习——(3)专心上课—— (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认真改错——(7)系统小结——(8)课外学习 四轮学习法:(《四轮学习方略》聂立珂) (1)预习,查出障碍——(2)听课,破除障碍——(3)复习,扫除障碍—— (4)作业,学会应用 作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可能是最重要的思考,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学习 第一讲 制定计划 人的一生都应在计划中度过国家搞经济建设需要有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我国每五年都要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家庭过日子也应有一个计划,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人的一生是很短崭的,初中学生就应有一个大概目标了,想一想自己的一生干点什么当你有了大目标时再给自己相对制定一个中短期目标,三年、五年之内干什么?这一年里我干什么?排出一个基本上能实现的日程表,让自己的每天、每个小时都不虚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一个好老师总是在不断鼓励学生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计划他们自己的未来 (一)为什么要制定计划? 许多学生认为,怎样学习是老师的事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不知道学习还应有计划老师的教学过程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的,很难照顾到个别,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的老师也让学生定计划,但把计划交给老师就完事了,没起什么作用,说明同学们对制定计划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于提高学习质量,明确学习目的,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二)制定计划的主要作用 1 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 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 二是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上课、完成作业、消化当天所学新知识一般受老师支配、控制,大部分同学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后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如自习课、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 由于没有计划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什么、做什么,时间白白浪费了,许多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拉开了距离,出现了明显差距。
有人问达尔文你身体这样衰弱,且常有病,为什么还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呢?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鲁迅说:“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如何利用自由学习时间? 主要做三件事: (1)补课,查漏补缺 (2)巩固新知识以复习为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3)预习、扩大知识面或预习、或学习课外知识,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成绩差的同学,可以以补课为主 中等成绩的同学,可以以巩固新知识为主 成绩好的同学,以提高为主 2 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按计划执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否严格、认真地执行计划在执行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干扰、诱惑,这既是对我们学习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又是对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长期坚持按计划学习,就会使学习过程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这对提高学习成绩是会非常明显的 (三)计划种类: 从内容上:预习计划;补课计划;复习计划;课外学习计划;一日学习生活计划 从时间上:学年总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四)计划内容: 1 学习目的、目标。
2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目标所要学习的详细内容要有明确的量化目标) 3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作的时间安排 4 保证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注意事项 1 明确目标,自觉制定学习计划 有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是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自己并不考虑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差事”,这样的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制定计划首先要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把具体目标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再来核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你会为自己拥有的潜能而骄傲 2 订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情况、学习环境、薄弱学科、薄弱环节都不一样因此,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才能有效,照抄别人的计划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 有的人喜欢晚上学习,有的人喜欢早上学习;有的人喜欢独自一人阅读,而有的人在群体中学的更好;有的人喜欢坐在椅子里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3 注意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从科学性看:要使计划符合用脑科学,符合科学规律,符合生理心理活动规律。
(1)完整时间,应安排自己不太喜欢或自己觉得学习枯燥、困难的科目零星时间安排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要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所需时间,弱项应多安排一些时间,要从微观上计划,目标分配的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文理科要交替学习,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如历史和政治不应集中在一起学 (3)把有关的记忆性学习任务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背记例如安排在清晨或睡觉前一段时间,效果好、记得牢变换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某个部位由抑制转为兴奋,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 (4)一般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应在一小时左右为宜,换另一门功课时休息10-15分钟 (5)学会根据心情和大脑状态安排学习内容一般来说,人在心情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可安排比较容易的科目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心情或大脑状态好转后,再学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这叫“因境而学” 从可行性看:计划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自己做不到的计划 (1)学习计划要长短结合,先制定一个长远计划,据此再确定一个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计划的实现,就是要把一学期、一学年的计划落实到每一周、每一天的计划中去。
(2)制定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除学习外,还要给文体活动、睡眠等以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3)计划不应订的太满、太死要留有机动时间,便于调整计划 (4)个人计划要与老师教学协调起来,不能与老师的教学相冲突 4 注意效果,及时调整 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成不变,在执行中总会有考虑不周需要调整的地方一旦发现漏洞或不可行之处,就要及时调整,使学习计划更符合实际情况 5 磨炼意志,严格执行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成功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制定计划是一回事,能否按计划执行是另一回事对于学习意志薄弱的同学、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更要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按计划学习 每天到规定的时间就要开始相应科目的学习,排除各种干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1)坐下后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学习 (2)到规定的时间马上停止现在的学习内容,干所安排的其它内容 (3)学习桌上不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受干扰 (4)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可进入休息或自我奖励 (5)学习时良好的心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前可用3分钟放松一下,想一想自己以前遇到的高兴事,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这样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6)也可以让家长帮助和监督自己完成学习计划 第二讲 课前预习 学习如同作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有认真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不重视课前预习或不会预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1)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没关系 (2)作业多,没时间预习 (3)预习太麻烦,太浪费时间 (4)预习就是把书看一遍,没多少用,还不如多做些题 (5)想预习,但不会预习 (6)预习还不如不预习,预习后觉得自己已会了,上课反而不注意听讲了 以上种种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预习的作用缺乏认识,没有搞清楚预习与上课、作业的关系 二是缺少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会预习 那么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 预习的作用: 1 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便于把握课堂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提高听课的兴趣和注意力会听课) 有的同学听课效果不好,关键是处于一种被动听课状态 表现在: (1)不知道这一节课究竟要学哪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懂,哪些不懂?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知识要背记,哪些知识要会运用?心中无数。
(2)只能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自己在笔记本上就记什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3)讲课中,老师讲的知识,有的同学没听懂,但来不及“想”,老师又讲下边的内容了 (4)有的同学似懂非懂,跟着听讲,知识衔接不上,越听越糊涂,索性不听了,思想开“小差”,听课的兴趣越来越低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听课处于一种被动“听”的状态,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课前有预习,听课时就会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因为通过预习,对课堂所讲内容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老师要讲什么,这节课内容自己哪些会,哪些不会,已经比较清楚,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或把握不准的内容,听一听老师是如何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旦听懂,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伴之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感、注意力处于一种良好状态,长此以往,学习必然会有大的进步 2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立思维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会思考)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一步步教,学生一步步学,老师是为了把学生“教会”因此,教学仅仅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