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训练思绪哲理类散文阅读.doc
5页考点训练——散文的类型与阅读 2009-10-30(三)思绪哲理类散文阅读例题一 阅读下文,完成 1—7 题(22 分)吴县四柏 梁衡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有个大司 马叫邓禹的在今天苏州吴 县栽了四棵柏树 经岁月的镂雕陶冶,这树竟各○ 1修炼成四种神态清朝皇帝乾隆来游时有感而分别命名为 “清 ”、 “奇”、 “古”、 “怪”最东边一棵是 “清”近二千年的古 树,不用说该是苍迈龙钟了可她不,数人合抱的树干,直直地从土里冒出,○2像一股急喷而上的水柱,连树 皮上的纹都是一条条的直线 ,这样一直升到半空中后,那些柔枝又披拂而下, 显出她旺盛的精力和犹存的风韵我突然觉得她是一位长生的美人,但她不是那种徒有漂亮外貌的浅薄女子,而是满腹学识,历经沧桑要在古人中找她的魂灵,那便是李清照了你看那树冠西高东低, 这位女词人正右手抬起,挟着后脑勺,若有所思柔枝拖下来,风轻轻拂着,那就是她 飘然的裙裾 “险韵诗成,挟 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西边一棵日“奇”庞然树身斜躺着,若水牛卧地,整个 树 干已经枯黑,但 树身的南北两侧各劈挂下一片皮来,○3就只那一片皮便又生出许多枝来,枝上又生新枝,一直拖到地上,如蓬篙,如藤萝,像一 团绿云,像一汪绿水,依依地拥着自己的命根——那截枯黑的树身。
就像佛家说的她又重新转生了一回,正开始新的生命黑与绿,老与少,生与死,就这样相反相成地共存你初看她确是很怪的,但再 细想,确又有可循的理北边一棵为“古”这是一种左扭柏,即树纹一律向左扭,但这树的纹路却粗得出奇,远看像一条刚洗完正拧○4水的床单,近看树表高低起伏如沟岭之奔走蜿蜒,贮存了无 穷的力树干上满是突起的肿节,像老人的手和脸,顶上却挑出一些细枝,算是鹤发 而她旁边又破土钻出一株小柏,柔条新叶,亭亭玉立那 该是她的孙女了我细端详这柏,她古得风骨不凡,令人想起那些功勋老臣,如周之周公,唐之魏徽还有一棵名“怪”其实,它已不能算“一棵” 树了不知在这树出土的第几个年头上,一个雷电,将她从上至下○5劈为两半,于是两片树身便各赴 东西他们仰卧在那里相向怒目,像是两个摔跤手同 时跌倒又各不服气,正欲挣扎而起长时间的雨淋使树心已 烂成黑朽,而树皮上挂着的枝却郁郁葱葱, 缘地而走你细找,找不见他们的根是从哪里入土的根就在这两片裸躺着的树皮上白居易说原上草是 “野火烧不尽”, 这古柏却“ 雷电击又生”她 这样倔,这样傲,令人想起封建士大夫中与世不同的 郑板桥一类 的怪人这四棵树挤在一起,一共占地也不过一个篮球场大小,但却神志迥异地现出这四种形来,实在是大自然的杰○6作。
那“清”柏,像是扎根在什么泉眼上,水脉好,土气旺,心情舒畅那 “古”柏,大 约根须被挤在什么石缝岩隙间,未出土前便经过一番苦斗,出土后还余怒未尽那“奇”、 “怪 ”二柏便都是雷电的加工,不 过雷刀电斧砍削的部位、轻重不同,她们也就各奇各怪真是天雕地塑, 岁打月磨,到哪里去找这有生命的艺术品呢?而且何止艺术本身,你看她们那清、奇、古、怪的神态,那身扎根而挺其力的功力,那抗雷电而不屈的雄姿,那迎风雨而昂首的笑容,那虽留一皮亦要支撑的毅力,那身将朽还不忘遗泽后代的气度, 这不都是哲理、思想与品质的含蓄表现吗?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我们面对她常常是一个小学生我想 应该让一切善于思考的人来这树下看看,要是文学家,他一定可以从中悟到一些创作的规律, 《唐诗》、 《聊斋 》、《山海经》、 〈西游记》不是各含清、奇、古、怪吗?要是政治家,他一定会由此联想到包公那样的清正,贾谊那样 的奇才,伯夷、叔齐那样的古朴, 还有扬州八怪等那些被社会扭曲了的怪人就是一般的游人吧,到此也会不由地停下脚步,想上半天云南石林里那些冰冷的石头都会引起人种种联想,何况这些有生命的古树呢?她们是牵 着一条历史的轴线,从近二千年以前的大地上走来的啊!1. (1 分)写出高中学过的梁衡作品: 2. (2 分)第 1 段“修炼”在文中的含义是: 3. (2 分)第 3 段末“确又有可循的理” ,这“理”指的是 4. (2 分)第 6 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5. (6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把“清”柏比作李清照,是因为其外形和李清照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
B.写古柏旁亭亭玉立的小柏是其孙女,烘托了古柏的老人现象C.第 5 段巧改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怪柏经历了比野草更大的磨难D.文章层次明晰,以总分总的形式介绍了四柏神态形成原因和过程E.从全文看,作者写树及人,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命运相关性的深入思考F.文章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情理并重、深刻大气”的特点6. (4 分)文章描绘四棵柏树,其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7. (5 分)文末是作者在柏树下颚思考和联想请结合四柏的某一神态说说你的想法例题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 (20 分)前 方 [注](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 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 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 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 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 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 们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 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 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 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 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 唤着它 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4)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 远行5)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 满 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 展自己它 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 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6)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7)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 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 们兴奋,使他 们行 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 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 们 不知疲倦地走着8)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 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 马车,有了我 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9)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 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10)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 上是一场苦旅坐在 这辆车里的人 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 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 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 许多人也 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 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 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 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1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 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 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 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 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 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 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乡 ”(李益)“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 还在无家的感 觉之中那位崔 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 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 处抹去他无家可 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12)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 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注] 本文是由摄影作品《前方》引发联想而写的“摄影散文” 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 、 “坐在车上的人们” 、 “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
1.第(3)段描写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其主要作用是(3 分)(1) ; (2) 2.根据文意,请你概括出人类离家远行的三个原因3 分)(1) ; (2) ; (3) 3.第(7)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 分)4.第(9)段的“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中, “家”实质上指的是 ;“路”实质上指的是 (2 分)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6 分)A.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充满了对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B.构成这篇散文最大的艺术魅力,是作者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C. “他们正在路上”指人生就是一次从生到死的旅行,谁都摆脱不了死亡的宿命D.第(8)段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完成了从联想又回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转换过程E.第(11)段大量引用古代诗歌中的思乡名句,表现了“人在路上”的愁苦和伤感。
F.开头和结尾都用了问句,表达出对人类精神渴望归依却又无所归依的理解与感喟6.综观全文,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80 字左右) (4 分)例题三:阅读下文,完成 1—7 题21 分)《“爸爸”和“父亲”》 桂国强①还在我稍稍懂事、对这个世界刚刚有点认知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便一直关注着我,指点着我,呵护着我,并且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他对我的爱——我管这男人叫做“爸爸” ②爸爸,在诸多普通的家庭中往往是坚强的支柱,牢固的靠山,闪亮的灯塔,伟岸的大厦……而在一个幼小男孩的心目中,他更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象征,英雄的化身,模仿的偶像……无论上幼儿园还是念小学、 读中学,在小伙伴们面前说起自己的。












